分享

少年初识愁滋味

 玲珑君 2023-08-24 发布于天津

老A处长第一本书《职场晋升指南》原价67元,活动价29.9元(仅限本周)可多购置几本,当伴手礼赠给亲朋、晚辈,这是一本真正能让职场人少走几年弯路、提高单位情商的宝书。长按下方二维码看试读。



图为作者拍摄并提供本号分享

 少年初识愁滋味

作者:李涯

            
我的思绪又飞回到四十五年前,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现出暑假替姐吊牛草的经历。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县以下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的三级管理,土地和生产资料都归集体所有。

每个生产队都喂有牛,用于春耕生产。喂牛在农村是相当好的工作,既不日晒雨淋,又比较轻松,我姐队里安排宋五爷负责。

宋五爷是军属,三个儿子当兵,二儿子还提了干,在队里算个人物,队长也忌惮他三分。 

我姐身体瘦弱,但初中毕业,有文化,正好弥补宋五爷不识字,不会记账的不足,队长便让我姐协助宋五爷吊牛草,每天满工作量得六个工分(妇女的最高工分),一个工分两分钱。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每年队长都会去我家家访,父母都好酒好肉招待,走时还送上一封冰糖之类的礼物。 

“吊”就是称的意思,是当地的土语,但很生动形象,所以我还是沿用这种说法。

姐的工作地点在一排长长的土墙茅草房里,两头是牛栏,中间是吊牛草的地方。 

一杆长而粗的秤悬于空中,由于成人的背篓很高大,可以装牛草上百斤,称的人提不起,高度也不够,所以用长绳系于梁上,称草时背篓就像吊在空中,所以称“吊牛草”。我姐是大队民兵连长、团支部副书记、公社学习标兵,不时要到公社、县里甚至地区开会学习或交流,我姐就让我顶替她吊牛草,这样她就可得两份工分。

由于我经常去那里玩,早学会了吊牛草和记账,又与宋五爷关系融洽,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便走马上任了。 

那时刚好小学毕业,人小个矮,吊牛草时,必须站到高凳子上看秤。有一次,不小心踩翻了凳子,还磕掉一颗门牙。 

队里几头牛每天要吃不少草,大人要参加队里的劳动,割草的任务便大多落到小孩身上。

在我的记忆里,每个小孩背上都有一个竹背篓,手里总握一把镰刀,满脸愁容。 

一背上背篓,他们就要为牛草发愁,因为附近已无草可割,要完成任务,需跋山涉水,走很远的路。 

他们完全把课余的闲暇时光装进背篓,把暑期生活装进背篓,用镰刀收割他们的童年。

宋五爷脾气暴躁,待人苛刻,社员都很怵他。 

有一次,他吊完狗蛋的牛草,倒草时,发现下面的草粘有些许泥土,他就一把将背篓扔出门外,扣去狗蛋很多重量,致使狗蛋回家被饿了一顿晚饭。 

狗蛋父亲死得早,母亲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他母亲满头白发,一脸的沧桑,四十出头却像一个老太太。 

他上面有个姐姐,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他却与其他孩子一样,在背篓里讨生活。不是他母亲不爱他疼他,而是没有能力爱。

我让姐姐用晚饭的余火,烧了一个大大的红薯给他送去。 

天色已晚,他一个人关在门外,蚊子就像成群结队的轰炸机,嗡嗡作响,他不停用手驱赶着。 

我把红薯递给他,他感激地看我一眼,就狼吞虎咽将红薯消灭掉了。 

宋五爷喜欢午休,小伙伴们就爱在中午,趁我一个人在时来吊牛草。

我总是将秤砣往右边挪,尽量让秤平平的,有时缺斤少两,我也满打满算。 

有一天,几个小伙伴背着冒尖的牛草进来,不见栓子身影,我问:“栓子呢?”,“他今天输掉了牛草,正在四处发疯地割草。” 

我知道这种游戏,恐怕是他们唯一的乐趣。将一块砖或石头立于远处,然后扔出镰刀,击中者羸,输者抓一大把牛草给对方。 

他们走后,我一直焦急地等待着栓子,怕他来晚了,被宋五爷发现,怕他回去被父亲毒打。

栓子爹是个哑巴,母亲有间歇性精神病,栓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所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压上了生活的重担,小小年纪便饱尝人间辛酸。 

他常年赤脚,也吃不饱饭,有一次饿得眼花,就偷偷舀了半碗米去商店换一个月饼吃。被父亲发现后,绑在柱子上,用扫帚把抽打,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我跑去,见他父亲铁青着脸,双眼喷火,栓子全身青一块紫一块的,栓子妈在一旁不停抹泪,弟妹吓得大哭。姐姐过来,好一阵才劝住。

我姐做好吃的,总会让我给栓子端一点去,我每次来乡下,母亲给我的水果糖,我也要分一半给他。 

正在望眼欲穿之际,见他背着半篓草飞奔而来,满头大汗,表情凝重。 

他结结巴巴地说:“今天只割到这么多。”,我没揭穿他,只是严肃地说:“今天给你记全,但以后要多交牛草补上。”,他不停地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好险,他前脚刚走,宋五爷后脚就到。

这些小伙伴也很记情,我经常开门有惊喜,门外不是放着几截甜甜的高粱杆,就是香气四溢的烧红薯。时光荏苒,一晃就过去了四十多年。 

听姐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儿时伙伴脸上的愁容,他们的后代早从背篓镰刀里解放出来,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栓子儿子在国外开了一家中餐馆,栓子过去带孙子没了音讯。他在异乡还好吗? 
     二O二三年八月

作者简介:李涯,1966年生于四川酒城泸州,喜书香胜于酒香。大学学历,在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业做过管理工作,爱好读书、写作、音乐、旅游、健身,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过散文数十篇。奔走红尘,一直不忘曾经是书生。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