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慢慢学《伤寒论》36 —— 发高烧时,不论大人小孩,常常会运用到的处方思路。

 经方人生 2023-08-2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终于写到《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第二张重点处方:麻黄汤。

太阳病分两种:

太阳中风(怕风+出汗)→ 用桂枝汤。

太阳伤寒(怕冷+不出汗)→ 用麻黄汤。

      后面会学到的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都有麻黄汤的用药思维。麻黄汤证的案例很多,我先放入三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以说明麻黄汤的迅猛力、有效性:(案例+对应的朋友圈分析)

No.

案例一

图片
图片

【新冠阳性病例:麻黄汤案】

      我反复讲,在中医眼里,阳与不阳的处理方法都跟普通感冒发烧一样,从来没有超过《伤寒论》的理论范畴,因为一个人的排毒通道就那么几个:汗、大便、小便、女人多一个月经。

      只要是病,一定要排出去,根据身体的反应,明白身体的排毒途径,再选择对应的处方治疗即可。反观消炎、杀菌、止痛、化疗、手术等对抗性治疗,是把病邪直接干倒在身体里,并非通过汗、二便的途径排出体外,所以会有很多后遗症。

      麻黄汤八大证: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本案处方:

      头疼、发烧、怕冷、腰疼、无汗→妥妥的麻黄汤。

      加减思路:

      我知道这位患者常年手脚冷,所以加炮附子(参考少阴病,少阴病与太阳病相表里)。另外加羌活配合麻黄加快去表寒,消除症状。

No.

案例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儿高烧39.5°,麻黄汤案】

症状:

1、怕冷、无汗 → 体表有寒气,封锁毛孔,把出汗的通道堵住了。

2、手脚冷、脸发红、身体疼 → 代表邪正相争的压力全部积累在头部、体表、上半身。

解说:

血液全部挤压在上半身、头部,所以脸发红发热,下半身血液相对较少,所以手脚冷。

处方:

开麻黄汤,加羌活配合麻黄疏散体表的寒气,通过出汗释放压力,体表症状消除,脸红随之而退,血液回归四肢,手脚温度就恢复了。

      退烧过程中,必然有一个体温持续升高的过程,有可能到达40°以上,持续1-2天,直至出汗退烧为止,这个过程非常难熬,不论是病人还是病人家属,一定要明白这个过程。

      如果实在心理承受不住,必要在39°以上➕精神状态不好的状况下再用布洛芬或者美林退烧,其他时候尽量不吃退烧药。

No.

案例三:

图片
图片

【麻黄汤案】

症状:

发烧+全身疼+不口渴+不出汗+四肢冷+严重齿痕舌。

分析:

1、四肢冷的发烧→表证。

2、不口渴→无里热。

3、全身疼+不出汗→表有寒→太阳伤寒。

4、齿痕舌→有中湿。

思路、处方:

1、去表寒→麻黄汤。

2、利中湿→茯苓。

      这里的茯苓很重要。如果不加茯苓,麻黄汤会把中焦的湿和津液一起送到肺,再送到皮肤表面,感冒发烧全身疼一样可以好,但被送到皮肤表面的【湿】有可能会造成皮肤病、全身沉重疲惫的感觉。

No.

三则案例小结:

共同点:

1、经方是核心,再随证加减药味。

      三则案例底方都是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四位药),第一则案例加了炮附子、羌活;第二则案例加了羌活;第三则案例加了茯苓。

2、外感属于急性病,这类处方一般只开1~3付。

      麻黄汤,我一般都只开1~2付,第二付是备用,一般不需要用到。外感病对应的处方,都用大火煮20~30分钟即可趁温喝。注意,放凉再喝的话,发汗效果不佳。

接下来分析麻黄汤的具体用法,进入《伤寒论》:

《伤寒论》第三十五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No.

逻辑分析:

1、太阳病:

      身体的免疫力(正气)把病邪抵挡在皮肤、肌肉层面,就称为太阳病。提纲症状是:【脉浮,头项僵痛,恶寒】。

      点击链接参考太阳伤寒证的条文:

      跟我慢慢学《伤寒论》05 —— 万事看本质,不要被现象迷惑。

2、【太阳伤寒证】的发病模式:

      身体想要通过出汗排病,但毛孔受寒而被关闭,导致汗无法顺利排出,致使体液积压在全身皮肤、肌肉,甚至压迫关节而体现出来的症状。

3、头

      得太阳病时,气血(免疫力)会往体表、头部涌聚,导致局部压力过大,出现头痛、脖子僵硬的感觉。此时如果无法通过出汗释放压力,那么头痛会更加剧烈。

4、发热:

      血液积压在体表,无法排出,压力转化成热量产生发热现象,与身体外界产生温差,体表温度高,外界温度低,所以夹带怕冷症状。

5、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感觉全身像被打了一样,有肿胀、刺痛的感觉,全是因为无法通过出汗释放压力的体液积压在肌肉、皮肤层面,导致局部神经过于敏感产生强烈痛觉。当肌肉中的体液累积过多,无法代谢时,压力就会给到与肌肉相连接的骨关节上,出现骨节疼痛。

6、恶风:

      怕冷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怕风吹。一般怕冷、怕风会同时存在。鉴别点在于有没有出汗,出汗代表毛孔开,不出汗代表毛孔关。

7、加一个知识点:

      肺和皮肤、鼻孔相通。运动时,肺和鼻子在呼吸、皮肤在出汗,所以从鼻子、皮肤的状态可以反推肺的功能。

8、无汗而喘:

      毛孔受寒关闭,导致体表压力不断增加,体内压力也会随着变大。毛孔无法自主呼吸,肺部压力也会因此而增加,人体不得不加快呼吸速度来试图缓解压力,于是出现了“喘”。这种喘只是肺被其他地方波及之后产生的症状而已。

No.

条文小结: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太阳伤寒证中,出现所有症状的根本病因只有一个:毛孔受寒关闭,体液在体表不断累积所致。

No.

处方思路、处方内容:

治疗思路:发汗。

处方:麻黄汤。

处方内容:

麻黄汤: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

1、桂枝+炙甘草:

      强壮心脏搏动力量。好比在运动时,心脏搏动到一定力量状态之后,才能激发出汗,我们只不过用中药来代替运动出汗的功能。

2、麻黄:

      能强壮体表阳气。体表阳气足够,身体就能自由控制毛孔的开与关。

3、杏仁:

补充肺的津液、能量。在剂量上,麻黄=杏仁,就能保证在不损耗肺部津液的基础上,把肺的能量送到皮肤,加速出汗。

No.

注意:

     必须是脉浮紧+不出汗+怕冷+身体皮肤肌肉疼的情况才能考虑用麻黄汤。

     如果有出汗,绝对不能用麻黄汤。假如误用了,后果不堪设想,以后的条文会讲到并且给出补救措施。

碎碎念:

      麻黄汤中仅仅四味药,就配合的如此完美,直接起到发汗排寒的功能,汗一出,诸症全消

      不得不感叹经方的伟大,如果大家“有幸”得了麻黄汤证,请一定不要忘记麻黄汤,四味药一般花2~3块钱就能买到。

       顺便一提,能得到麻黄汤证的人,都是阳气旺盛的人,换句话讲,就是体质比较好的人才有机会得到麻黄汤证。麻黄汤证的现象我常在很多小孩子身上见到,以后的条文,我会慢慢拓展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