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发之。

 火帝养生_WSH 2022-05-25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大青龙汤是极强的发汗剂,所以只能应用于不出汗的病证,对于出汗的病证是绝对禁止的。也就是说,具体症状可以不同,但基本病机不可以乱来。

这里的伤寒是广义的伤寒,所谓广义的伤寒,是指上古时期对一切外感病的统称。即,不管是风寒暑湿燥火,只要是因为感受外来邪气而发病的,就都叫伤寒。这是最广义的伤寒的概念。因为太阳伤寒脉是浮紧的,而本条脉是浮缓的;太阳伤寒是有身疼痛的,而本条身不疼。由此可见,本条不是太阳伤寒,至少不是典型的太阳伤寒。

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伤寒两字是最广义的伤寒概念,无论伤于寒邪还是伤于温热,治法统统都列在伤寒论一书中,伤于寒邪的归入太阳病和少阴病,典型的伤于温热的归入阳明病,不典型的伤于温热的归入少阳病和厥阴病。当然各个病型之间是可以相互传变的,是可以交叉的。总而言之,伤寒论不仅论述了所有外感病,极其全面,将伤寒论的六经辩证理论应用到内伤杂病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伤寒论开创了六经辨证体系,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和逻辑体系,所以很少提及上古时期的概念,但不那么提,并非不能治那些病。

这是伤于湿邪的伤寒,湿为阴邪,也会伤及阳气,但他毕竟不同于寒邪,不收引不拘挛,所以就不会有紧脉,脉不紧也就不疼痛。但毕竟伤及体表阳气,正气趋表抗邪,所以脉浮。湿邪性粘濡,充斥于血管内外,所以脉比较软和,即缓脉。这个缓脉是缓和柔软之脉,不是缓慢的意思,缓慢那是迟脉。所以湿邪侵袭体表,脉是浮缓的,不是浮紧的,也不疼痛。但湿邪重浊黏腻,所以会感觉身体沉重。

又因湿邪得阳气即可化解,又因湿邪可以流动,在肌在表则身体沉重,趋里则感觉轻松。所以湿邪感人,会乍有轻时。偶尔感觉身体轻松,但过一会又沉重了。如果湿邪完全入里,不在肌肉,那么就不会有沉重。比如我们常见的湿气重的患者大便黏腻或溏泄,但身体没有明显的沉重。这些人往往阳气不足明显,正气不能驱邪到体表。

本条患者属于阳气比较旺盛,又是外感湿邪,邪气多在肌表,所以身体沉重比较明显。因为他不是伤于寒邪,所以他表寒不明显,没有明显怕冷症状。因为湿邪阻滞,所以发热也不明显。即没有明显的恶寒发热,这是与一般太阳病不通的地方。

脉浮说明是表证,发热又不明显,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少阴病。但本条绝对不是少阴病,因为少阴病不可能用大青龙汤。所以一定要与少阴病鉴别,医圣接着就来一句“无少阴证者”,就是提醒你与少阴病相鉴别。

怎么与少阴病鉴别?少阴病的提纲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其中脉微细就是气血严重不足,也就是正气不足。所以脉微细是明显阳虚之像。但有人会说阴虚也有微细的脉,但阴虚的脉实际上是细数而有力的,不是微细无力的,伤寒论中有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之语,其实也是指细数有力之脉。所以,这里的鉴别主要看脉即可,很简单。

少阴病有但欲寐症状,实际上本条患者也有爱睡觉的症状!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本条患者是因为湿邪困阻阳气不伸而嗜睡,醒后一般是有精神的!而少阴病的嗜睡是醒了也没有精神的!当然,有没有精神也不太好区分,还是看脉比较简捷。总之,要排除少阴病的可能。

因为是湿邪郁于肌表,所以只要一发汗,把湿邪从体表通过出汗而排出,病就好了,而发汗是大青龙汤最拿手的绝活。但是,本条方证到底是什么病机呢?应该算是太阳伤寒和太阴病的合病。

因为他是外感病,而且是表证阶段,而且正气还比较充沛。还无汗,所以应该属于太阳伤寒。但他感受的不是寒邪,而是湿邪,所以和一般的太阳伤寒不同,又因为湿邪属土,属于太阴,所以可以算是太阴病。当然和典型的太阴病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伤寒论原文并没有说这是太阳伤寒和太阴病合病,我们在此得出此结论,恰当与否,有识之士是可以商榷的。

一、一定是不出汗的,否则绝对不可以应用大青龙汤。但是,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症状,条文中没提呢?很简单,因为上一条已经说了,必须是无汗的才能应用大青龙汤,有汗的绝对不能用。

二,是可以有发热的,外感表证,正气也比较充沛,应该有正邪交争,应该有发热。那么为什么条文没提?因为他这个发热与一般的发热不同,他发热不那么明显,是低热。你用手摸他皮肤,感觉不那么热。但是你把手捂在他皮肤上一会儿,会感觉他皮肤很烫。这是因为湿邪阻滞,使热不能迅速透过皮肤而外出。所以乍一摸感觉不热捂一会就感觉很热了。

这两条症状是很重要但确没有列在条文中的内容,我们给他挑明了。因为不出汗,所以可以用大青龙汤发汗,又因为他有郁热不透,所以大青龙汤中的生石膏恰恰排上用场,生石膏既能清里热,又能透邪外出。所以,本条方证应用大青龙汤是很恰当的。

但是,为什么医圣说大青龙汤发之,而没有说大青龙汤主之呢?按照医圣的语言习惯,恰如其分的方剂,他都是说主之的。其实,这种外感湿邪的表证,只是在表闭无汗特别厉害的时候,在湿阻郁热比较明显的时候,才用大青龙汤发之。因为大青龙汤太过峻烈,发汗太过,容易出现变证,所以尽量不用这么峻烈的方剂。

那么这种外感湿邪的表证,用什么方剂比较恰当?既安全又有效?应该用麻黄加术汤。麻黄汤本身就是比较强大的发汗剂,大青龙汤其实是麻黄汤加大麻黄的用量而成。对于一般的表证无汗的情况,麻黄汤都是可以解决的。白术是健脾化湿的,所以麻黄加白术汤,可以解决外感湿邪,表闭无汗的表证。具体症状和病机与本方证基本无异,相对来说,麻黄加白术汤还算是比较平和安全的。

问题是湿郁肌表而产生的郁热怎么办?麻黄加术汤发汗之后,湿邪化除,郁热其实是可以清除的。如果郁热比较厉害,那就在麻黄加术汤里再加点石膏了,机理与大青龙汤类似。当然,如果郁热格外厉害,那就不是单纯湿郁肌表的发热了,那可能是有半表半里的郁热了,应该考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