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研究毛主席的智慧的辩证法解释,以求得辩证法的由浅入深。 1
统一战线,即是党和资产阶级关系问题,无产阶级(党)和资产阶级构成了正反面,在统一战线中,存在着大量可以利用的条件。而正是条件,使得事物实现了正反面的走向,这样才能构建出矛盾,从而把矛盾中产生的能量加到自己身上。 党的建设,是指巩固和崩溃的正反面,事实上,在统一战线中,双方都是伸出千百只手想把对方的一分子拉去,所以,需要一个巩固的党,并且也只有一个巩固的党、才能支撑起自己更大规模的壮大。 武装斗争,是胜利和失败的问题,胜利得到收获和壮大、失败产生重大损失。而统一战线中,又存在大量的中间派,而只有胜利,才能吸引这些中间派、使反对派分化,弱者是不会有人响应的。 这样就实现了力量的消长,从而最终扭转形势。所以,这三者构成了一个竞争和壮大的模型, 1)即与自己的对立面构成的统一战线。 2)自身的巩固。 3)全胜的斗争。 就可以实现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 2
这段论述,充分的说明了 1)先干后学的真理。 2)先有后好的真理。 3)先量后质的真理。 这也是从实践走向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原则和政策,
与这些真理配套的策略是,
避开最坏可能性,那么犯些错误也不要紧,也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在群众路线中,通过抓住推广先进经验,加入杠杆,对价值进行放大。 3
这就是统一战线的一手讲合作,武装斗争的一手讲斗争。这就实现了合作和斗争的正反面兼具。合作和斗争构成了矛盾,于是自己就获得了健康和长久。 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又和统一战线中的任人摆布实现了正反面兼具。任人摆布和独立自主构成了矛盾,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健康和长久。 这正应了《矛盾论》的这句话,
正是因为构建了矛盾,所以使自我形成为了世界。 4
根据辩证法以正面胜反面的原则,必须把敌人压制到反面,使自己站在强大的一面、使敌人站在弱小的一面。而从弱小走向强大,就需要时间,因为力量的悬殊对比,所以就需要一个长期间。
当解放战争中,我军扭转了直接对手力量的对比,就不能等待间接对手准备好,所以是拖不得。 5
消灭敌军,是在外部打击敌军,瓦解敌军,是在内部打击敌军。内部和外部构成正反面,根据辩证法正反面兼具的原则,所以两者都要有,并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瓦解敌军,一个是靠政治工作,一个是靠俘虏政策。 6
自以为是,就是自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不对的,好为人师,就是只教别人、不向别人学习。 根据辩证法,是和非构成正反面,也即自己一定存在不是的地方,而别人也一定存在是的地方。 根据辩证法,教和学构成正反面,有教他、就也要有向他学习的地方。 根据辩证法,只有一面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是不健康的。所以说,那样狂妄的态度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 所以,求事求是,可以认为很多时候,是求对方的“是”,而不是求对方的“非”,这样才能向对方学习、明辨出自己的非,这样,就实现了正反面兼具。并且只有求“是”,才能使自己吸取到经验和教训。 7
即是要看到民族和大家的“是”,才能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显然,只有看到民族和人民的“是”,才能相信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才能团结人民群众在一起奋斗。 所谓负责,即是要避开最坏可能性,并且坚持到底——使自己以正面为终点。 8
斗争和团结构成了正反面,这是辩证法立足于反面、走向正面的原理。但是也不能一味斗争,斗争之后必须结合一定的团结——即还出斗争的部分战利品退让。 这个斗争,是要符合全胜原则的,所以必有战利品。所以,不能全胜的斗争,是要避免的,所以在实操中,又有先退到有利地形、有利条件的位点,再行全胜的斗争的原则。 比如,
可见,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是退让的,至少也是忍耐的。 然后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也是退让的——全胜之后、后撤了几十公里,这就保证了自己全胜果实的占有。 如果先退让、再斗争,那么因为在退让中丧失了自己的本钱,显然是不利的,胜算就更低了。而先斗争、再退让,显然本钱更多些,胜算就更高些。除非这个退让是为了斗争,这个退让增强了斗争的优势,此时这个退让就变成了诱敌深入!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