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之秘在于量,在这两个患者身上体现出来了

 鹅头山 2023-08-25 发布于河北




一个是去年的患者,一老人,头晕、少气懒言,舌苔薄白,吃得很少,大便不成形,当时辨证为脾肺气虚,兼脾阳不足,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减,当时用陈皮常规量10,

用完第一次药,大便成形了,胃口也大开,只是还有头晕,是对症啊,就效不更方,第二次复诊时还是说头晕,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胃口开了,大便成形了,说明中焦是补到了,

就是上焦、头面还差点,于是把黄芪的量稍加大,把陈皮的量减成4,没想到,第三次药才喝两天,老人高兴的说头不晕了,病好了。

思考:陈皮虽性平,但对于中气已经下陷的人重用陈皮就会破气,一只气球,一边打气,结果下面破了个小㓊,怎么打都没用吧。陈皮轻取可理气健脾、促进运化。

现在把黄芪的量稍加大,把陈皮的量减一点,升的作用大,疏的作用少,有升有降有疏,气机才会通畅,补的多,疏的少,气才能到头面。其实不止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中的广木香,逍遥芄中的薄荷都是一味以舒理脾气,也是一样的道理。

另一个是今年年初的患者,中年男士,水肿,双下肢脚踝部一按一个坑,腰部重沉,大便却偏干,舌胖大水滑,人比较浮肿,

为什么会出现水肿,阳是管着阴的,现在水肿了,说明阳虚了管不了阴了,如果排不出去就积在身体里。他说看过中医,把方子拿了来,说吃了没用,让我看看是不是药不对,

我一看是附子理苓汤合肾气芄加减。思路是没错啊,温阳利水,然后我看了一下方子里附子的用量做了改动,变成了15(可能考虑到药典的限量)。

于是我在上方把附子改成了30,把肉桂改成桂枝,再加了一味鸡血藤。原来的药也不用浪费,来复诊时脚就不肿了,大便也通了。舌苔变红润,后面再复诊了两次,脉也平稳了。

思考:李可破格救心汤用附子远远超过药典,为什么叫“破格”,量足够才能“破”。阳气就像水蒸气,冬天烧一锅水,锅下的火如果不够大,烧的热量都抵消不了冬天冷空气的消耗,永远达不到沸点,怎么会有水蒸气(阳气)产生,坦白说药典的这一点限量,对于大多数阳虚都没有大的疗效。

以上说到中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