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 汕 工 夫 茶(325)—— 烹 茶

 隐遁B 2023-08-2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张源《茶录 · 品泉》中云:“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他认为泉水以无味、无香为真。他还认为雪水重阴,伤人脾胃,《茶录 · 井水不宜茶》中云:“雪水虽清,性感重阴,寒人脾胃,不宜多积。”  张源阐述贮水之法,尤其强调茶鲜水灵,《茶录 · 贮水》中云:“贮水瓮,须置阴庭中,覆以纱帛,使承星露之气,则其灵不散,神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曝以日下,则外耗其神,内闭其气,水神敝矣。饮茶,惟贵茶鲜水灵,茶失其鲜,水失其灵,则与沟渠水何异?”  

        3.     取          火

    张源《茶录 · 火候》中云:“烹茶要旨,火候为先。炉火通红,茶瓢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有声,稍稍重疾,斯文武之候也。过于文则水性柔,柔则水为茶降;过于武则水性烈,烈则茶为水制。皆不足于中和,非茶家要旨也。”  

        4.     候           汤

    张源《茶录 · 汤辨》中云:“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  三大辨是:“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 每一大辨又各有五小辨。形辨则“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声辨“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 (跟潮汕俗话“吼水不滚,滚水不吼”如出一辙。)气辨“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为纯熟。”  《茶录 · 汤辨》又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此汤须纯熟,元神始发。故曰汤须五沸,茶奏三奇。”  唐代煎茶、宋代点茶,用的是末茶,故汤用嫩不用老;明代用散茶(叶茶)在瓯壶中瀹泡,故汤用老不用嫩。

         5.      习            茶

    张源《茶录》的茶艺是壶泡法,壶泡法的主要程式有:浴壶、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

   《茶录 · 泡法》中云:“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  泡茶之前先温壶,温壶之后投茶,投茶量视壶的容量大小斟酌而行,不可偏多或偏少而失中正,“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投茶量多了则泡出的茶汤“味苦香沉”,投茶量少了则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气寡”。茶壶连续泡过两次之后要用冷水荡涤,使其凉洁,然后继续泡茶,“不则减茶香矣。罐热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分酾不宜早,早使茶的色、香、味还未蕴育好;饮用时不宜迟,迟则茶的香气挥发。“酾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妙馥先消”。

   《茶录 · 投茶》中云:“投茶有序,毋失其宜。”  投茶分上投、中投、下投三法。“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  不同季节,釆取不同投法,春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