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发布,七大要点抢先看!

 神经内科护理学 2023-08-25 发布于北京

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血脂管理刻不容缓。

图片

2023年3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重磅发布。新指南仍推荐LDL-C作为血脂干预的首要靶点;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起始药物治疗,必要时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达标策略。新指南涵盖了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建议。现梳理重点内容如下:

No.1

临床血脂检测项目有哪些?

· 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 [Lp(a)] 等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血脂检测项目。

· 非HDL-C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

No.2

如何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

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推荐采用“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 对<55岁且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进行余生风险评估

· 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图片

ASCVD总体风险评估流程

No.3

血脂合适水平的参考标准

· LDL-C的参考水平仅适用于ASCVD总体风险为低危的人群。

· 在临床实践中判断患者LDL-C控制水平时应参照ASCVD总体发病风险

图片

No.4

血脂如何筛查?

血脂检测是发现血脂异常、评估ASCVD风险和确定干预策略的基础。血脂筛查是提高血脂异常早期检出率和知晓率的有效方式。血脂检测的频率应依据年龄、ASCVD风险及治疗措施监测的需要而定

血脂筛查的频率和检测指标建议如下:

·<40岁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包括TC、LDL-C、HDL-C和TG),≥40岁成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1次

· ASCVD高危人群(参见ASCVD总体风险评估部分)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 在上述人群接受的血脂检测中,应至少包括1次Lp(a)的检测

· 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 FH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应进行血脂筛查,增加FH的早期检出率。

No.5

血脂的干预靶点及靶点目标值

临床上,需要综合血脂基础、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干预等研究证据,提出血脂管理的首要干预靶点、次要干预靶点及管理建议

图片

基于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结果,为了有效降低ASCVD风险,提出了不同风险等级个体LDL-C和非HDL-C的目标值。

图片

No.6

降脂达标的策略有哪些?

降脂治疗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图片

生活方式

· 降脂治疗中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影响较大。

· 关于ASCVD预防中的膳食推荐:要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

降脂药物

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 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推荐我国人群首选起始使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

· 当他汀类药物或血脂康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 对于超高危患者,当基线LDL-C较高(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LDL-C≥4.9mmol/L;或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LDL-C≥2.6mmol/L),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考虑直接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以保证患者LDL-C早期快速达标。

图片

降脂药物的联合应用建议

No.7

其他血脂指标如何干预和治疗?

血脂干预

TG升高与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密切相关,运动和控制饮食可减少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降低TG。饮酒是TG升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TG升高的个体更需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治疗

降低TG的药物主要包括烟酸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及高纯度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这三类药物均可用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减少胰腺炎发生。

图片

由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3):237-271.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