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良师 ‖ 陈琳:杏坛真君子,斯世大先生

 dbyhq6 2023-08-2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人物介绍

陈琳,著名外语教育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学英语教材,主持中国第一套广播电视英语教学节目,主编我国第一套小初高“一条龙”英语教材。荣获“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全国老有所为贡献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华人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改变几代人命运的英语教师

1.新竹高于旧竹枝

1922年,陈琳出生于北京。1944年,陈琳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被征招进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做翻译,辗转于成都、昆明等地。1946年,陈琳转入金陵大学读三年级。一日,他去找陈裕光校长的英文秘书陈梅洁(Margaret Turner)女士办事时,偶遇陈校长。陈梅洁向陈裕光校长介绍,这是陈琳同学。想不到的是,陈校长竟然说:“啊,你就是陈琳同学!你转入我们学校的入学考试,英文考试几乎是满分。”陈校长的此番话,坚定了陈琳对英语的兴趣与追求。

陈琳首次走上讲台,源于老师的一次刻意“安排”。1948年,陈琳选修了一门伦理学,由一位姓张的留美教授用英文讲授。有一天,张教授忽然对陈琳说,她下周要到外地开会,不能来上课,问能不能代她上一堂课。陈琳很惊讶,回复说,自己可能担当不了如此重任。张教授鼓励他:“我知道你英文很好,没问题,就讲孔夫子的孝道。”陈琳很重视这件事,到图书馆找来《论语》的英译本,仔细研读,全力以赴地为这堂课做准备。那天,他一进教室门,却发现张教授坐在最后排靠边的座位上。只见她微笑着,悄悄向陈琳摆手,示意他继续上课。由于基础扎实、准备充分,那堂课不负张教授期望,讲得十分成功,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时光流转,70多年后,陈琳先生对当年的往事依旧心怀感激,他回忆道:“那次讲课后,陈裕光校长在一个校内活动上再次看到我时,笑着对我说:'听说你的课讲得不错呀!告诉你吧,这事是张教授有意安排的。她认为你是一个当老师的好苗子,曾向我提起过。她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来试试你,我同意了。燕京大学的师长,成为陈琳先生一生的楷模,也坚定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2.天下谁人不识君

1949年,陈琳先生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任教。1978年,党中央决定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播出《广播电视英语课程》,陈琳先生担任这档节目的主讲人。节目播出后,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好评如潮。自此,陈琳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三尺讲台,迈进了更为广阔的大众英语教学领域,开创了大众英语教学的先河。从1978-1983年,陈琳通过这档节目,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念念不忘的英语启蒙老师。

《广播电视英语课程》节目是由邓小平同志作出决策并在时任副总理李先念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开办的。国家领导人下达通过广播电视广泛开展英语学习的指示后,陈琳在短短一个月内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教材的编写和节目的拍摄。节目拍摄期间,北京正值酷暑。由于空调噪声大,拍摄时必须关闭空调,摄影棚内炙热的灯光让所有人挥汗如雨,棚内温度高达42℃。陈琳作为主讲人,虽然汗流浃背,但是仍然耐心、细心地讲授每个语言点。

这一适时而生的节目,在全国掀起了大众学英语的热潮。节目播出之后,电视台每日接到关于节目的信件达上千封,陈琳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这档节目每周播出7天,每天早中晚3次,且均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间播出。从1978年直至1983年,陈琳亲自编著的《广播电视英语课程》教材,仅在北京一地就发售了1500万套,各省份自行翻印的不计其数。大众英语教学时代由此开启。

1985年,全国10多万人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首届广播函授英语课程,陈琳负责教授口语课和写作课。约2万人坚持学完了三年,12317人参加了结业考试,7856人通过考试。在此过程中,陈琳认真备课上课,耐心答疑辅导,深受学员爱戴。

3.万人如海一身藏

《广播电视英语课程》节目播出后,大众学英语热情高涨,很多自发组织的英语角出现在北京的公园里、街道两旁。陈琳发起的紫竹院北京英语角,吸引了许多英语爱好者。当时的英语角话题广泛,人们思维活跃,常讨论一些社会话题,如怎么样才能发挥出人民的创造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等,这些新的信息和观念影响了无数国人。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这其中也包含着陈琳的贡献。在北京筹办和成功举办奥运会的8年时间里,陈琳先生担任中国奥组委外语组顾问,也是北京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顾问团完成了全市公共场所标识、首都党政机关和职务名称、中华菜谱等文件英译的纠错和规范工作,先后正式编印、出版并经国家质监局审定了三套规范文件。这些文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传递了正能量,也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重要参考。陈琳还同时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受奥组委委托组建的奥运会多语言服务中心的顾问,指导各项工作,使得北京奥运会成为提供语言服务种类最多、最全的一届奥运会。

陈琳在助力北京市民英语普及方面也做了不懈努力。他是北京市民讲外语组委会专家顾问团团长。从2002年起,他每年亲自到“北京外语游园会”活动现场,与北京市民同台表演节目,激励大家提升英语水平。在大众参与的讲外语活动中,陈琳先生永远都是在开场之后,微笑着藏身于人群身边,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图片

2021年,陈琳先生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之“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俄语定为当时的第一外语。一时间,大批院校除了从苏联或某些东欧国家引进俄语教材,也开始尝试编写我国的俄语教材,培训大学和中学俄语教师。大批执教多年的英语教师“现学现卖”,从英语转教俄语。随着国家需求和外交转变,英语被确立为第一外语,但国内当时使用的英文教材是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编写的《高级英语》,我国亟须编写一套属于自己的英语教材。

1956年,陈琳应教育部的要求,参加编写并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全国大学英语专业通用教材—《大学英语》。他回忆道:“编写教材是一件开创性工作,难度大,意义也大。不仅要选用合适的英文作品,还要把中国故事翻译成英文。”《大学英语》的出版,改变了只能从苏联引进英语教材的局面。自此,中国外语教育进入“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新局面。

1.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20世纪50年代末,第一外语从俄语切换成英语,使我国的外语教育和广大外语教师出现了一时的思想混乱期,在这一关键节点,周恩来总理为我国外语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教育部于20世纪60年代初组织召开了一个小型外语教育工作会议。学校委派陈琳陪同许国璋教授参加。在会上,周恩来总理言简意赅地提出了“九个字、三句话”的外语教育发展方向:“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周总理说,就语言使用的广度来看,英语是全球使用最广的语言,我们今后很长时期还是要以学习英语为主。当然,俄语等语言,包括联合国的几种官方语言,我们都要学习。“高质量”,就不必多说了。至于“一条龙”,意思是说,英语教学要从儿童抓起,要形成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像龙首、龙身、龙尾一样分阶段但连贯一体的学制,不能脱节,要一抓到底。

这次会议之后,教育部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意见,在各外国语院校陆续建立了外国语附属学校,并指派陈琳先生领导组建供外国语附属学校及有条件的中学使用的多语种(包括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教材的编写工作。虽然世事更迭,但周总理对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嘱托,陈琳先生始终放在心头。

2.衣带渐宽终不悔

2001年,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发布,英语教育进入了真正的变革期。与此同时,陈琳先生受教育部委托,先后担任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主持编写并修订英语课程标准。陈琳先生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高强度工作,他带领课程标准研制团队认真研究国家文件,深入研讨课程和教学中的问题。10多年间,陈琳先生经常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开会地点,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以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完成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研制和课程标准解读著作的撰写工作,为我国基础外语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4年,教育部开始部署修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长期以来的“听、说、读、写”四个字概括的语言能力改为“听、说、读、看、写”五个字。虽只是一字之差,却扩展了语言能力的范畴,凸显了改革的精神。彼时陈琳先生已经92岁高龄,不再承担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但他退而不休,一直关心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进展情况。2018年初,《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后,96岁的陈琳认真研读并撰写了《颂“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等文章,为课标修订鼓与呼。

3.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大家的印象中,陈琳先生不仅是位学贯中西、融古汇今的学者,更是一位谦逊温和的长者和时刻心系教材工作的前辈。陈琳先生在研制英语课程标准同时,接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委托,主编了一套周总理所提出的“一条龙”式的英语教材—《英语》(新标准)。

2001年,《英语》(新标准)编写工作正式起步。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麦克米伦出版集团牵头下,陈琳先生和国际著名的ELT教材编写专家西蒙·格林诺尔共同担任主编。陈琳先生满怀信心地说:“让我们创造历史!”

陈琳先生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坚持人民利益、国家利益至上。在教材编写期间,陈琳先生多次强调,这套教材一定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为我所用”就是要编写出一套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用的学生教材,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唯物主义的价值观。根据陈琳先生的要求,这套教材突出了外国孩子和中国孩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陈琳先生还亲自添加了太极拳、广场舞、北京出租车司机等有助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风貌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用好这套教材,陈琳先生多次带领编写团队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调研。在学校听课,他从不评价老师讲得好不好,而是观察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有没有被激发起来,在课后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探寻为什么课堂上有的学生比较活跃、有的学生比较沉默,然后再找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陈琳先生是从孩子的视角去编写教材,而不是从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对孩子提出要求。

随后,在教材的编写和多轮修订过程中,陈琳作为教材主编一直兢兢业业、事必躬亲。2018年初,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高中英语教材进入修订期,彼时陈琳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他仍然坚持到出版社主持召开编委会,指导编辑们与中外编者及时沟通,对教材内容做多轮审读。每次退回的稿件上都是细致的批注,无不体现着他对待教材工作的认真与严谨。2018年11月13日,《英语》(新标准)教材初审通过。2019年初,《英语》(新标准)高中修订教材顺利通过审核。

从2001年小学第一册《英语》(新标准)教材出版,到2011年《新标准大学英语》和《新标准幼儿英语》先后加入这一体系,《英语》(新标准)教材成为我国第一套全学段“一条龙”教材。该系列经典教材问世20多年来,惠及近亿青少年,并累计出版8亿册,成为出版界当之无愧的经典教材。在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英语》(新标准)系列教材获奖13项,其中《英语》(新标准)高中必修第一册荣获本次英语学科唯一的一个特等奖。 



奉献一生的世纪大先生

1.只留清气满乾坤

“只要活着,就要工作”是陈琳先生的人生信条。

早在20世纪90年代,陈琳先生就离休了,但离休后仍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工作。他自嘲自己“退而不休”,并且配上恰如其分的翻译“Retired but not tired”。他有一个特制的“月历”,其中的每一天都详细安排了工作内容,小字密密麻麻,却又一目了然。可以说,老骥伏枥,依然日行千里。

“陈琳同志是立德树人、敬业奉献的教师楷模,他长达70年孜孜不倦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贡献,是生动践行'四有’好老师和'四个相统一’要求的杰出榜样。”2018年,教育部授予陈琳“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给予他如是评价。陈琳先生说,“我要做一个百岁教书匠,全心全意为学生来服务的好老师”。他化用李商隐的诗直抒胸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生倘仍得自选,人民讲台再争攀。”

陈琳先生上课始终坚持三个“Up”:无论什么时候,上课始终“Stand Up”;讲课一定要有激情,声音要大,即“Speak Up”;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讲课,到时间了一定要“Shut Up”。陈琳先生认为,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具备三个“good”,即Good morality(好的师德)、Good methodology(好的教学方法)、Good command of English(好的英语能力)。

作为《英语》(新标准)教材的主编,陈琳先生亲自带领各级专家奔赴各地,通过实地培训及探访,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解答他们在教材使用中的各种疑惑。

2001年,陈琳先生第一次在青海省西宁市做教材培训,身体出现了高原反应,气喘、呼吸困难、头痛。他带着便携式小氧气瓶坚持上阵,感到不适的时候就吸几口氧气,忍着头痛继续讲课。在陈琳先生的坚持下,培训圆满完成。很多接受培训的区县教师都说,这次培训帮他们打开了眼界,这是第一次聆听一流专家的亲自培训。像这样针对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培训,陈琳先生做了无数场,20多年来累计培训超过百万人次。

直到2010年,88岁的陈琳先生还应邀为“国培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展示。对于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连续站立两小时是非常辛苦的。何况,陈琳先生的腰做过大手术,里面有3根钢钉。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站着讲课。人们不忍心,请他坐下讲课。先生谢绝了,说自己一辈子从来没有坐着讲过课,再累也会坚持。三尺讲台,言者如洒甘霖,听者如沐春风。

2.秋花香淡久开枝

陈琳先生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外语教育事业奋斗70余载。与此同时,陈琳先生对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探索和总结出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辩证实践外语教育途径”,这是由中国学者首次提出的外语学习理论。

从教70余载,陈琳先生接触过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句型法、功能意念法等,不一而足。他遗憾地表示,这些都是舶来品,没有一个是由中国学者提出来的。2003年,陈琳先生发表了题为《外语学科中的辩证法》的文章,系统分析了外语学科教学中的11种辩证统一关系。

陈琳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从自己的革命实践中发展出来的,而这一理论至今仍在指引着世界各地的不同形式、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人民的革命和改革实践。任何事物、任何人类的改变命运和现状的活动,都离不开实践,语言学习同样如此。

2013年,陈琳先生以哲学理念为基础,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出发探索和总结出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有效外语学习途径,撰著了《辩证实践外语教育途径》一书,有力推动了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陈琳先生在《辩证实践外语教育途径》一书的卷首语中谈到,一方面是季羡林先生对他的鼓励和嘱托,使他下定决心编写此书;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一名中国外语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让他始终不忘创建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方法和理论,并最终实现这一壮举。

3.一片丹心图报国

陈琳先生始终关注外语教育的发展,将自己在外语教育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外语教育改革思想传播给更多教育工作者,希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己之力。

2009年,陈琳发表《从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我国外语教育》一文,针对社会各界关于弱化外语教育的此起彼伏的讨论,提出非常有针对性的建议。2014年,陈琳先生就外语高考改革和国家外语战略等问题,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6年,已经94岁高龄的陈琳先生不顾路途遥远,专程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亲自主持辩证实践英语教育研讨会,并授予学校“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民族地区研究中心”的牌匾,全力支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外语教育研究工作。

2017年,陈琳先生发表《新时代需要科学、系统、完整的语言政策》一文,认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亟需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语言政策。2018年,陈琳先生为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提出要在外语教育中落实两个公式,即“外语乘”和“外语加”。“外语乘”是指外语语种的数量;“外语加”是指外语教学必须结合外交、军事、经济、政治等领域,用外语教授相关课程。他很欣慰,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教师愿意与他一道,为新时代中国英语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陈琳先生说,教育人的工作是最崇高的职业。有人问他有没有人生座右铭,他说:“有的,那就是Life is to give, not to take(人生是给予,而不是索取)。”2023年1月21日晨7时09分,陈琳先生因心力衰竭安详辞世。陈琳先生爱党爱国、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大公无私、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笔耕不辍、老有作为的进取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正是:

逾七十载教执中外,桃李天下,树新楷模誉真仁者;

阅百年事学问古今,栋梁人间,致家国情为大先生!

(本文作者王定华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内容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023年第3期杂志,原标题《陈琳:杏坛真君子,斯世大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