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庄重自选集《诗琢秋山》的四重人文境界

 杏坛归客 2023-08-26 发布于山东

浮生至此敢称雄

浅说庄重自选集《诗琢秋山》的四重人文境界

高 源

导 读

青山长对饮:精心酿制诗酒人生

清心缘夕鼓:精巧描摹摩诘诗画

霜侵枯百草:精确传承工部情怀

乡关长入梦:精准勾勒潮汕文化

庄重最近将自己学诗六年多来创作的300多首作品集成《诗琢秋山》,拟作为《深圳长青诗存》丛书出版,希望我写一篇序文,对于长青志愿者协会会长的这一恳请,我没有任何可以推辞的理由。

看到这部诗稿的书名时,我想到庄重今年初写的一首七律《登粤东第一高峰》。

且将感慨题峰顶,不见青云便不回。2022年1月2日清晨六时,十四位长青诗人成功登上1559.5米的铜鼓嶂,壮观喷薄而跃的南海日出,而第一个登顶迎接新年红日的便是庄重,有诗为证:

风吹寒径入云渺,摸黑行来颇费功。

拾级身先凌绝顶,凭栏我已在高空。

手探欲把晨星摘,眼看心嗟旭日红。

蹈险跻登铜鼓嶂,浮生至此敢称雄

此律工稳妥帖,尾句高扬,气势若虹,过目不忘,就权当这篇文章的题目好了,或许这座邻近诗人家乡的粤东第一高峰,便是作者心中的“秋山”了。

显然,这种解读多少有些牵强附会。实际上《诗琢秋山》书名化用了宋末元初著名画家兼诗人杨公远的两句诗:“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这大抵就是大家常说的“化典无痕”,作者平常阅读消化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用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也是诗人自我设定的“夜来独坐书窗下,一首新诗自琢磨的案头景深,还有几分“今秋收获满,不负有情天的喜悦成分。

《诗琢秋山》收录了五绝、七绝各59首,五律、五古108首,七律、七古121首,小令35阕,合为382篇。体裁齐备,题材广泛,比例适中,既有练笔、应景、酬和之作,亦有感时、言志、悟道之篇;写景灵巧,抒情淳朴,情景交融有致;立意通透,释义晓畅,义理契合自然。

浏览之余,梳理之后,《诗琢秋山》埋伏的文化线条逐渐清晰,有机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合成了这部诗稿的四重人文境界。

青山长对饮:精心酿制诗酒人生

检索之后,《诗琢秋山》竟有一百多首写酒或者与酒有关的作品,几近篇幅的三分之一,这在我读过的诗集中是绝无仅有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琢秋山》具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浓郁酒香,放怀诗酒长精神”,读之品之,难免会有微醺之感,真如作者所言“对酒能无伴,成诗自有时

中国传统的诗酒文化至少具有三千年以上的人文魅力,韵味绵长,经久不衰,民间有“无酒不成席”的俚语,诗坛更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谈。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将诗酒文化勾兑在一起了,从此不再分离,其代表作是《小雅·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这首诗酒作品,几千年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且越品味越能感受到那种悠远绵长文化的醇厚与魔力。毫无疑问,中国的酿酒历史远远早于诗经的时代。遗憾的是,迟至北宋年间,苏轼、朱肱才分别写出了中国的《酒经》,其中朱肱的《北山酒经》广为流传。这位研究《伤寒论》的权威学者认为,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数千年以来,酒可以“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父樵夫,无一可以缺此”;还可以“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

·

因此,历史上与酒有关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例如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等等,不一而足。

历代诗人无疑成为了诗酒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第一纯正的传承人,《诗琢秋山》的作者大抵亦沿袭了古贤“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的饮者观念,因此对酒情有独钟,这种情结最终都融进了诗人的作品,以至于“把酒斜阳外”无酒不成诗”。

与历代诗酒文化理念有所不同的是,庄重的诗酒观具有创新性质与价值导向。庄重虽然是长青诗社副社长,但他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具标签意义的职务却是长青诗酒会会长,这一头衔让他可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地勾兑与调制诗酒文化的浓度与比重。

首先,庄重把推广诗酒文化的融合当成一种事业来做,努力践行“你有好酒,我有好诗”的发展理念,且身体力行,卓有建树,他牵头成立了长青诗酒会,随后推波助澜,促成了长青诗社举办首届“汉王酒杯”全国诗词大赛

为此,庄重留下了一首七律《长青诗酒会挂牌于汉王酒业》,定格还原了这一诗酒文化融合场景。

几度南山诗酒会,迎来俊彦载歌行。

不辞海上飘然过,欲续壶中别样情。

今日挂牌为事业,它时谈笑论功名。

奇缘永结真心在,携手相扶再起程。

几多酒意入诗后,酒更迷人诗更狂庄重接着又为“汉王酒杯”全国诗词大赛创作了十多首诗意盎然的鼓动作品,既推广了汉王酒业,又促进了赛事征稿,可谓一举两得。其中绝句《立秋前夜雅聚于汉王酒业》,就用通俗易懂的典故与顺畅晓白的语言展示了这桩诗坛盛事。

杯盘交响满堂红,把臂言欢诗酒融。

多少金兰情与义,浓稠尽在汉王中

宴饮当然荐汉王,绵醇酣洌气殊香”。庄重善于将商标植入诗词,用朗朗上口的诗语,为赞助诗词赛事的企业鼓与呼,等于在为厂商一次一次地做市场推广。广告一旦被诗化之后,就具有了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这无疑是广告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庄重的《题诗酒》便是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功文案,也是诗酒文化有机融合的一个实用广告艺术成果。

入口酣醇透异香,绵柔何止润东方。

自从把盏临风后,谁个不思成汉王。

诗中的“汉王”一词具有一语双关的复合意象属性,既借指企业与品牌,又巧妙地用历史上的“汉唐气象”喻示饮者的豪放风采与汉王酒在市场上的王者地位,实乃高明的手法与精确的表达。

第二,庄重善于处理独酌与聚饮的诗酒文化关系,界定了诗酒文化融合的社会含义与私密属性,“时近端阳诗酒会,兴吟诗酒韵绵长”,这是诗酒文化的社会学意义所在,上面已有展述;而“贪杯多独酌,佳酿乃常亲”,则是诗酒文化私家花园的一道风景。

这里不妨顺便截取庄重诗酒文化后花园里的三幅“常向杯中寻趣味”的饮酒图。

独酌清辉洒,悠悠云影飞”,“吟哦芳草畔,醉卧白云津”,独酌吟诗的惬意与陶然,在绝句《诗酒》中便可找到脚本。

无诗无酒甚难熬,把酒围炉诗句豪。

别有无违诗酒乐,真无诗酒怎陶陶。

独饮的怡然自得,可以更多地释放人生况味与生命感悟,他的五律《饮酒》就打开了诗人内心世界里“唯将诗酒伴,暂解个中愁”的隐秘剖面。

静处品闲书,栖身乃陋庐。

茶香无雅俗,酒浊识亲疏。

不觉江湖远,还知岁月除。

非关世情薄,心守是清虚

独酌进入微醺状态或许也是作者总结自己《诗酒人生》的最佳时机。

懒与世争看水流,任他东逝不回头。

浮云善变谁能解,飞鸟无常岂易留。

诗酒人生真快意,田园景色足忘忧。

古文长卷观难止,夜读凝思昼出游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对诗书的崇尚,对诗酒的执念,对诗意的追寻,都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并上升到了诗酒人格的境界,真乃“醉后浑无句,诗成别有神”。

第三,庄重将诗仙兼酒仙的李白视为融合中国诗酒文化的偶像,追求李白那样的诗酒人生境界,具有文化层面上的沿袭意义,原来在传统诗酒文化继承方面也有追宗认祖的自我设定与个性化选择。

在诗人心中或许存在第六感官,他常常感觉“出岫岚烟滋玉蕊,翠微深处隐诗仙”,这种具有朦胧色彩的潜意识微醺转换成文字,就是作者在《咏酒仙》中由衷地表达那种对李白的膜拜与景仰。

绿蚁浇来豪气生,蕃文译就百官惊。

脱靴捧砚羞权贵,占尽风流第一名

的确如此,庄重的饮酒行为与李白的做派一脉相承,无酒不成诗,无诗不兑酒。先看李白的四句诗:

长歌吟风去,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再看庄重的四句诗:

午至人犹静,山高我独尊。

危亭香气远,把酒致天门

两相对比,珠联璧合,诗酒一体,和谐共生。如果说李白的饮酒境界上至浪漫的星河,醉寄多情明月;那么庄重的诗酒文化情怀也寄托在了遥远的天庭,是醉对依山白日,皆为“自是疏狂举大杯的高光气象。

清心缘夕鼓:精巧描摹摩诘诗画

读罢《诗琢秋山》,读者会发现诗人的五律作品无论是形式、内涵与意境都烙有鲜明的摩诘印记,原来作者学诗以来通读过数遍王维存世的四百多首作品,从临摹到自创,经历了六年多的砥砺与琢磨,因此,诗人的五律在《诗琢秋山》中也是艺术成就最高的。

中国文化有“诗原如画”,“诗画一律”的传统,正所谓“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认为“书画异名而同体”,而王维即是在创作方面集诗画于一体的代表性人物,钱钟书称赞其可坐“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王维在盛唐与李杜齐名,其禅诗、山水诗、边塞诗均独步一时,被称为一代文宗,也是南宗画派之祖。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且富含禅意,妙不可言,达到了清代诗论家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所说的“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的至高审美境界。

因此后人学王维者趋之若鹜,但学有所成的却寥寥无几,而《诗琢秋山》的作者在这方面的执着尝试无疑取得了独特成效。先看诗人的五律《秋日登高》。

登山寻逸趣,循径出枫林。

日照群峰翠,清流峡谷深。

彩禽声悦耳,野菊味怡心。

绝顶人来少,坐听天籁音。

这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超凡之趣,脱俗之雅,一颗禅心,不二境界,尽在其中,这或许是作者多年修炼出来的一汪心泉,一方天地。沿着这条阅读脉络,可以进入诗人笔底的山水境界与禅心世界。

一方面,在模拟绘画创作山水诗方面,庄重具有高超的临摹水平,有些诗句似曾相识,可以乱真,可谓深得摩诘之诗画艺术精髓,先看一组佳句,均为对仗工巧的联语。

青山浮白水,紫菊压篱樊

《赤岭村》

霜降蓬莱阁,月明函谷关

《秋》

水浅能容日,风微好渡河

《野游小记》

鹤背翁垂钓,壶心谁放舟

《避疫宅家记梦》

未见初春雨,偏逢野岫烟

《踏青》

径曲非关鸟,林深应有泉

《午后游清晖园》

照水石桥绿,向阳山寺彤

《顺峰公园牌坊》

白莲开玉壁,黄鹤舞松亭

《碧江金楼》

花光明石径,草色映泉流

《己亥清明次日羊台山行沾得“幽”韵之一》

绿树掩深涧,红亭系小舟

《己亥清明次日羊台山行沾得“幽”韵之二》

桐花摇碧嶂,竹韵响清流。

《己亥清明次日羊台山行沾得“幽”韵之三》

危亭人迹渺,荒径鸟声幽

《羊台山》

风凉归鸟隐,水阔暮烟浮

《饭后信步》

波连云水外,秋隐竹林中

《次韵陶教授万绿湖》

碎红侵小径,新绿掩柴扉。

《春闲》

百里银滩浮石径,数峰烟树隐楼台

《游海滨栈道》

以上诗句在色彩搭配,明暗过渡,反差调节,动静对比上,均处理得和谐自然,皴染有度,铺展有致,且有声有色有境界,每两句诗构成一幅山水画,也可以看成是在一幅幅山水画留白处的题诗。品之鉴之,会有“来游花夹道,坐赏日沉西的流连忘返之感,足见作者在研习、琢磨、感悟王维诗画艺术精髓上下足了功夫。

如果说上面的佳联是精致的题画诗,那么庄重的有些五律作品本身就是一帧帧精美的山水画,极具终南情结与辋川逸趣,这里展示其中四幅景深纵横,视野开阔的画面。

春日登高

眺望梅亭渺,松风带鹭声。

心清缘瀑洗,树茂凭岚生。

蹊径蜂花意,桃溪鱼水情。

和谐随处在,触眼自分明

野 居

晨曦旷宇明,草露闪晶莹。

庭树栖禽啭,老牛苍野耕。

门开傍竹径,水自映黄荆。

居在山村外,夜深传吠声

游百鸟岩遇阵雨

舟行江岸阔,雨急湿青巾。

近洞清流响,高岩翠拥人。

鱼潜疑得句,燕语似含春。

留照机无歇,谁歌釆白蘋。

庐山游

匡庐追梦游,留影意难休。

日照峰烟紫,风摇谷树稠。

东坡题峻岭,太白咏清流。

回首兴长叹,黄云万里悠

如果大致为以上四首诗做一个极简的点评,那么第一首《春日登高》是一幅视野极为开豁的春景图,意象分明,视觉、听觉、感觉都非常直观,侧重写景。

第二首《野居》是一幅动静相宜的田园画,充满乡村生活气息,侧重叙事,具有故事性。

而《游百鸟岩遇阵雨》的画面动感则更强,镜头接连二三地切换,目不暇接,与避雨躲雨的节奏一致,表达了诗人在瞬间的人生感悟。

最后一首《庐山游》写景为虚,实则抒情,神追古贤,笔化古诗,和谐生趣,颇有几分悟道色彩。

总之,在庄重笔下,山水诗的变幻手法和内含转换与王维一样,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境由景造,情由境生,道从心悟,诗工于天然,而画意盎然。

另一方面,王维对岭南禅诗鼻祖慧能和尚极为推崇,曾虔诚地撰写过六祖碑铭,这或许也是作为当代岭南诗人庄重对王维顶礼膜拜的一个背景文化原因。王维的禅心永久性地寄存在了他的山水诗之中,而庄重则将此间“随感随机”悟出的禅意禅理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与传承具有弗泥佛、善化古的深长意味,进入庄重笔底的禅心世界,可以超然物外,妙悟因果,进而升华境界,被潜移默化,被醍醐灌顶,产生自观自在自如来的佛性体验,抑或有“独坐清幽处,浑然似散仙的感悟,先品读他的一组颇具禅意色彩的诗句。

窗前常读易,斋后偶调琴

《闲居》

避雨禅堂静,寻春野鸟催

《顺德逢简水乡》

登高心自远,极目意还休

《早春登羊台山》

寻幽探峡谷,揽胜上高桥

《冬日再上羊台山》

水碧游鱼逐,柳青归燕穿

《游园》

清心缘夕鼓,洗耳觉疏钟

《观潮寺印象》

悠悠传法鼓,肃肃奏斋钟

《青云寺印象》

竹里弹琴妙,舟中钓月殊

《隐者》

饮酒月为伴,游山云是家。

《自题》

初晴浮日慢,淑景入溪分

《清明时分》

九曲危桥通古寺,七层孤塔对高台

《因事赴惠州趁空游西湖》

玄机尽在九霄外,大道元依太极中

《仰望星空》

但见锦鳞还淡定,碧波底里自逍遥

《赏荷遇雨》

诗寻野陌蛩声短,画入青天雁阵长

《重阳登高》

读了这些融佛释道奥义于一体禅意诗联后,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超脱感。显然,作者在临摹传导摩诘禅韵时,有意识地添加了些许儒家的修身入世情怀,例如“登高心自远,“揽胜上高桥”;也掺和进了道家的无为理念,例如“玄机尽在九霄外,大道元依太极中”,“碧波底里自逍遥”,或兼而有之,例如“窗前常读易,斋后偶调琴”,因此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魅力,这也是岭南禅宗始祖慧能和尚留下的正脉传统。

庄重还创作了不少诗画一体且富含禅意的作品,代表了他效法王维的主要创作成果,也是作者解读王维的个性化答案。

游马峦山

马峦冬旖旎,溪涧响前峰。

水静长磨石,禽歌不老松。

岩旁谁看瀑,寺外未闻钟。

行到云生处,离天隔几重。

栈桥观月并拟天明游崂山

风停雨霁绝纤埃,突见朦胧光渐开。

拍岸涛声多宛转,随波月影却徘徊。

今从栈道别青岛,好向崂山叩紫台。

胜景登临禅意足,修心有待择时来。

梅乡游

穿林夕照亮云涯,惹我贪游迟返家。

坐听梵音千嶂里,行看奇境九溪霞。

途经石馆访高士,湖近梅园飞老鸦。

不觉归来天色晚,又逢墙角一枝花。

同样,这些作品也被作者涂抹上了儒释道的合成颜料,且皴染手法栩栩如生,耐读耐品,特别适合具有沧桑阅历的中老年读者潜心鉴赏把玩。

霜侵枯百草:精确传承工部情怀

如果说庄重深得王维诗画创作艺术精髓,在形式上、境界上、手法上都烙有深刻的摩诘印痕,有的诗句神形兼似,几可乱真,那么他对杜甫的顶礼膜拜,则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怀念杜甫》一诗为证:

袭人风雨未曾迟,茅屋掀翻实可悲。

老病谁堪亡国苦,乱离空记故乡时。

心忧寒士居无定,身是贫民自有知。

回首长安情难了,放歌漂泊几行诗。

这首诗结合杜甫的磨难经历、作品意境与家国情怀,抒发了作者对一代诗圣的独到见解与拳拳之忱。

庄重与许多诗人一样,临摹过的杜甫《秋兴八首》,这大抵是入门者必须完成的例行作业,作者步韵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秋日上马峦山》就融会贯通了杜甫名篇《登高》的神韵,只是用自己的尾联的“崖上临风谁舞剑,我擎玉盏向天垂”,进一步增加了杜诗尾联“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酒精浓度,姑且品鉴一番。

马峦山翠径逶迤,瀑布连环鱼戏陂。

林茂经霜红了叶,菊香带露紫凝枝。

逆流探险已先入,怪石寻幽还自移。

崖上临风谁舞剑,我擎玉盏向天垂。

实际上,庄重向杜甫学习七律创作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的《重阳登高》就是一首既工整工稳,又注入了自己丰富人文情感的七律佳作。

秋风送爽又重阳,红叶铺山菊点黄。

独自登高望远景,几番临水觅清香。

诗寻野陌蛩声短,画入青天雁阵长。

回首平生多困顿,何时得意好还乡。

这首作品与杜甫的《登高》一样,四联之间衔接巧妙,意象兼容,逻辑严谨,景观、色彩、感受、情怀,均铺陈有致,尤其是颈联炼字讲究,以“”与“”强烈对比,又用意象兑入了儒家的入世情怀,增添了画面的宏阔感与纵深感,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与思索空间。

更重要的是,庄重继承了杜甫叙事诗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杜甫写有“三吏三别”,以及《兵车行》《羌村》等流传千古的诗史作品,对乱世民间苦难怀有“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的体恤心和同情心,同样,庄重的视角也会经常触及当代社会底层,关注市井疾苦,怜悯弱势群体,其诗笔一如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忧国必先忧民,庄重何尝不是如此?首先,诗人最为关注的是数以百万计的深漂一族。他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与磨难体验,在《深漂》一诗中对深圳无数底层百姓“供房”的巨大压力给予了温馨的同情。

阵雨送清凉,禽声入耳祥。

天边崖柏老,陌上野花芳。

早起为生计,夜来思故乡。

妻儿安好否,最累是供房

同时也对他们窘境的改善寄予了些许期望,《漂泊者》就是一首虔诚的祈祷诗。

月光凉似水,惊觉暮秋时。

羁旅他乡久,高楼独夜思。

艰难添白发,涕泪感霜滋。

且把春风待,梅开自有期。

到了冬天,诗人又会惦记那些生活窘迫,度日艰难的斗升小民,五律《冬》就展露了杜甫“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那种同病相怜的悲悯之心。

朔风强劲袭,四野尽萧然。

落日归无语,饥鸿哀不眠。

霜侵枯百草,诗咏已千年。

羁旅嗟长夜,寒溪横客船。

同时,诗人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街边小贩也投注了关爱的人文目光,颇具人道主义色彩。庄重在《鹧鸪天·街头小贩》就为深圳这个千万级人口大城市,留下了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凄凉市井镜头。

远出谋生千里行,深漂役役事难成。

晨昏走贩小街角,寒暑摆摊渔市棚。

风里去,雨中迎。艰辛还得笑颜呈。

管他命薄天先定,日出依然尽力拼。

忧国忧民,难免忧己。实际上,诗人自己亦有长年漂泊的艰辛与背井离乡的怅绪,“长漂浪里亲明月,自比云间一野鸥”,挥之不去之时,也会仿效古人,借酒消愁,他的《咏怀》就展露了这种心迹。

风尘漂泊到前湾,不尽炎凉人世间。

寒气侵人飘雨雪,秋声连月照苍山。

从来名利是非逐,欲托浮云笑语还。

几度梦中诗酒乐,却怜夜半望乡关

庄重对罹难同胞亦怀有悲悯之心,他有一篇古风《悼念mU5735航班遇难者》就寄托存放了这种痛惜之情。

天道何曾持正常,深玄莫测苦飞航。

云遮鸟袭原难守,电击雷轰尚可防。

骤降奇灾无警醒,横来浩劫岂能慌。

晴空不觉惊机堕,幕色那堪游子殇。

孰料归途成绝路,俄闻碧岭作坟场。

回望已是头七过,追忆还忧劫后伤。

可怜瑟瑟松风泣,忍见丝丝竹雨凉。

长恨人间多困厄,但祈祸患早消亡。

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赤诚,情意切切,不忍卒读。

夜深人静之时,掩卷沉思之余,独酌微醺之际,庄重也会对历史兴亡发出“只身坐对南山月,万里虚涵故国魂的深沉感叹,折射出一种穿越古今的工部高情,《寒夜》就袒露了这种胸襟。

入夜觉寥萧,何妨饮一瓢。

夕烟消远色,寒雀返疏条。

风静蛩声乱,月昏灯影遥。

兴亡缘底事,且读对渔樵

所有这些都源于诗人对杜甫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的透彻理解与虔诚践行,这种情感与情操既是一种传承、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操守。这里仅以庄重一首深情的古风《梦游草堂》作为这一章节的背书。

梦里寻游到草堂,浣溪清澈柳堤长。

桥通竹径临诗壁,门近莲池映画廊。

忽忆风侵茅屋破,还怜雨浸布衾凉。

更深力尽苦难诉,身老势危情欲狂。

悲愤莫名霜鬓乱,作歌未理荻花苍。

遥闻莺啭传春信,正好云开送暗香。

入户书房依旧在,当窗亭子几曾荒。

喜今故国添蓬岛,自后青山即鹤乡。

俱是高人施义举,不能忘却是韦庄。

这不仅仅是对杜甫人格的缅怀与对传统诗词最高境界的礼赞,更是对当代诗坛创作方向的一种期盼与定位,“常怀忧患之情,不图俗世虚名或许应成为当代诗人追求的人文境界。

乡关长入梦:精准勾勒潮汕文化

岭南文化大致分为三个板块,即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其中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具有近亲关系,风情民俗重叠度极高,所以又合称岭东文化,因此历史上一直有“潮客一家亲”的说法。

前几年,我读过一本《潮汕文化三人谈》的小册子,是陈平原、林伦伦、黄挺三位新三届潮汕籍中文系学人的文章合集,各自从不同角度梳理解说了“潮学”的文化源流,但过于形而上学,而阅读了庄重的《诗琢秋山》之后,反而对潮汕文化及其精神气质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认知。

庄重是广东潮汕人,岭东地域文化对他有很深影响,家乡情结始终萦系于怀,在他的作品中具有一种与身俱来、与时俱进潮汕文化精神,这种自带流量的乡土气质为《诗琢秋山》增添了厚实的人文色彩。

饶宗颐先生在研究潮学时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潮汕人很会经商和向外开拓”,在庄重身上也能找到这一观点的注脚,作为长青诗酒会会长,他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这个内部联谊平台,打造成了一个高效的对外工作机构,居然承办了首届“汉王酒杯”全国诗词大赛,如果没有开拓性思维,没有向外扩张的商业理念,怎么可能做到?庄重用商业思维运作文化社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这一点在第一章节已有专门表达,不再赘述。

那么,《诗琢秋山》还展现了哪些潮汕文化风景呢?其精神气质又有怎样的特征呢?

首先,庄重对古贤的崇尚与礼拜是潮汕文化精神的一种标准化的体现与诉求。

实际上,韩愈贬官潮州只有八个月,但对潮汕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以至于韩山韩水,韩雨韩风,千百年来早已定格定型,浸入了潮汕人的心灵世界。“置酒南窗前,高咏韩江月”,庄重至少写了两首追怀韩愈的律诗,以展述他的背景文化主张。

一首是五律《谒韩文公祠》体现了“舟移杨柳岸,我拜状元台的虔诚敬意。

韩山松柏翠,宝殿载奇功。

抑佛惹凶患,尊儒启昧蒙。

少年悲苦叠,老大志心雄。

自谪南荒后,潮人齐仰公。

另一首是七律《神游韩文公祠》,颇有几分文化朝圣的宗教意义。

孤身惆怅别鹏城,此去湖山未计程。

高铁如龙穿雾障,扁舟似叶逐潮生。

来游胜迹随人改,坐赏楼台入眼明。

笔架青峦藏秀阁,韩祠橡木富清声。

第一首是亲临其境之作,第二首是梦魂萦绕之篇,足见作者对韩愈的文化认同是深入精神骨髓的。

第二,潮汕地区的风物,风情,风俗,合成了庄重笔下浓郁的乡情风景画。

《浣溪沙·神游》勾勒了家乡的名胜与风俗,一句“工夫茶道最风流”道尽了诗人心中对桑梓的眷恋深情。

冬日晴和思远游,心仪名胜是潮州。韩山韩水韵绵柔。

仙子桥危牛尚健,文公祠静客忘忧。工夫茶道最风流。

《霜天晓角·樟林古港》则回顾了潮汕地区近代开埠以来的沧桑巨变与风流繁华,节奏紧凑,情感奔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丝绸海路,早有红船渡。今又客商来去,交通畅、兴商务。

一时名广布,小村成大埠。多少越洋侨务,听沧海、涛如诉。

儿时记忆永远是乡愁的载体,孩提时代的故事常常会成为脑海中反复播放的镜头,“时感乡愁绕,遥望天际云”,栩栩如生,常看常新,在《回乡车上忆昔》诗中就有这样一组温情的画面。

轻车载我到潮州,云海青山一路收。

窗外野禽争展翅,座中归客屡回头。

难忘淘气少年样,犹梦追风碧水流。

捣蛋捕蝉还任性,不知深浅不知愁。

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乡愁,也会融入故土的风情风物,例如《步韵娃娃辛丑贱降自嘲》就诉说了诗人心中无尽的思乡之情,可谓“乡关长入梦,风雨也牵情”。

谁个能知羁客艰,长遭风雨袭身颜。

四方漂泊浮云逐,千古登临暮色斑。

幸有诗书滋秀骨,岂无笔墨泼青山。

情深自是韩江水,故里萦怀弯复弯。

第三,崇文尚武,文武修身,追求允文允武的立身之道,是潮汕文化精神的至高境界。

庄重学历不高,只读了初中,且常以此自嘲,有一次我认真地对他说,学历高低并不能决定人生成就的大小,你的乡贤饶宗颐先生也只有初中学历,却成为万人敬仰的一代宗师,全靠自学成才,便是明证,不必耿耿于怀。

实际上,庄重是具有文化自信的,他虚岁花甲,早年从军,历练多年,退伍后长期在家乡基层单位工作,后到深圳民企打工,前几年离职,便一心一意扑在诗社的工作上,包揽了所有的后勤事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更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来来,他一直坚持业余学习,手不释卷,从未间断,还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黄昏锄畎亩,静夜读文章”,“雪飘三万里,诗咏数千年”,便是他业余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些年庄重又刻苦练习书法,潜心学习旧体诗词创作,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庄重多年来读书游历《学写诗》的艰辛与付出,终于收获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诗琢秋山》,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极为重视家族人文积累与传承的潮汕文化的一个成果。

学浅词穷究可哀,欲攀高雅逐风来。

长凝白纸思良苦,空望青天云去回。

提笔搜肠无半字,展图不见有三台。

沉吟多日成嗟叹,借酒宽怀杯复杯。

庄重的《立春宅家习字》则记载了自己练习欧阳询《九成宫》字帖七年来的感受与体验,目前他的书法作品也初成气候,得到了书法界方家的认可。

悬肘凝心着力匀,试将好意寄初春。

文辞蕴藉原无俗,笔墨中和自有神。

犹带平安增瑞气,暗藏劲节与清尘。

欣闻玉虎今朝到,为击瘟君利爪伸。

第四,潮汕文化推崇孝道,绝不数典忘祖,庄重亦常怀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其笔底情感至诚至纯,仿佛是经过蒸馏过滤的。

庄重在《诗琢秋山》收录了两首写父亲的作品,一首五律《致父亲》,具有鲜明的孝道文化印记和潮汕民俗印痕。

一生勤且俭,白髮早侵颜。

劳碌为家故,奔波到老还。

未曾嗟命苦,所幸有时闲。

垂训耕和读,亲恩重似山。

另一首是古风《怀念父亲》,则饱蘸情义,珍藏着一份恒爱,其行文风格具有潮州民谣特色。

思念无穷已,亲恩何限长。

持家甘独苦,传业尚余香。

母老身常侍,冬隆屋不凉。

教儿识忠义,报国有荣光。

耕读百年奉,功名一笑忘。

诗风崇李杜,笔法重欧黄。

薄俗难移志,贫居乐举殇。

扶危无得失,济困有文章。

遥拜衣襟湿,回看鬓发苍。

训言犹在耳,行世莫轻狂。

两首作品,异曲同工,一幅白描,一幅素描,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位潮汕乡村文化老人耕读传家的沧桑经历和伟岸形象,从这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更有担当的父亲身上,读者能领略到潮汕文化精神的博大与崇高。

总之,庄重的《诗琢秋山》是一座重岩叠嶂、蕴藏富足的“秋山”,具有多重文化意象,诗人的幽怀、高情、禅心、操守,全都倾注其中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登临这座苍莽葱翠的秋山,站立于峰巅嶂顶之时,读者可以眺望更遥远的诗意境界,开启更辽阔的人文视野。

2022年9月1日于深圳大梅沙听涛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