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时的王安石与范仲淹的关系究竟如何?

 凤凰山居士 2023-08-26 发布于江西

过去了的历史

2023-02-25 15:06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冗官、冗兵,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财乏国穷;土地兼并、赋敛繁多,再加上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巧取豪夺,广大人民日益贫困。

  与此同时,拥有百万大军的北宋朝廷,对内不能控制农民暴动,维护社会安定;对外无力抵抗辽夏侵扰,只能委曲求全。

  就在这个时候的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

  北宋历史上的两位著名的改革先锋派,王安石和范仲淹在杭州西子湖畔相逢了。

  当时的王安石是在离任县令期间,顺路风尘仆仆地赶到杭州,与自己当时思想上的崇拜者范仲淹相见的。

  在风光美丽的西子湖畔,王安石与仰慕已久的范仲淹会面,并进行了促膝长谈。

  时年,范仲淹六十二岁,任杭州知州;而王安石才三十岁,刚卸任县令。

  王安石正值青年时期,血气方刚,可谓是胸怀革新朝政的鸿鹄大志,王安石多次写信讨教先辈范仲淹改革除弊良方。

  这次,王安石趁调任之机,特绕道专程来到杭州,拜见了自己心目中的政治革新大师范仲淹。

  这一对在当时来说,志趣相投的师生虽然初次见面,但却因为心灵上早就多次通过书信沟通,早已经是神交了,所以一见如故,关系十分融洽。

  范仲淹陪着王安石在西子湖畔游览观光、探访名胜古迹。

  他们互相通过倾吐忧国忧民的赤诚心声,谈论改革朝政、反贪除弊的远大抱负……

  当时60多岁的范仲淹是位经验丰富、为官执政成熟的政治家。

他崇高的“忧乐观”,时常因官场时弊而挫折。在不得志中却“敢不尽心,以求疾苦”。

  范仲淹敏锐地发现王安石是胸怀革新朝政大志的有为青年,心中自我感觉到从此革新朝政的变法大业后继有人了!

  因此,范仲淹深感自慰,他热情满怀地帮助、鼓励王安石,寄希望于年青的王安石继承自己的革新变法和为百姓“先忧后乐”的崇高理想。

  范仲淹以自己艰苦奋斗一生的阅历,谈朝政的忧患、官场的腐败、社会的弊端、百姓的疾苦、生活的不平,以及应该努力刻苦自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济世精神。

  他们话题十分广泛,但是始终围绕着除弊求新政治改革这个焦点话题。

  王安石从范仲淹的教诲中,深深感到范仲淹人格之高尚,品德之完美,忧患意识之深沉,执政经验之丰富,学问智慧之广博。

  王安石如饥似渴地聆听老师的教诲,暗暗下定决心,继承范仲淹的革新思想和变法大业,为天下百姓“先忧后乐”地奉献毕生。

  两年后,范仲淹怀着“庆历新政”无法实现,“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病逝。

  王安石闻讯,深深地哀痛和悼念范仲淹。他说:“鸣呼我公一生之师,由始至终,名节无庇”。

  北宋时代,两位著名的社会革新和政治变法的改革家,在杭州相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传承意义。

  他们的思想沟通、心灵交融,传递革新变法的接力棒,对北宋皇朝前后两次著名的革新变法运动(即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杭州西湖留下了历史先贤们探讨政治改革的人文佳话,在悠悠的历史时空里熠熠生辉,并产生强烈的社会震荡和历史回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