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天门到京山,渔鼓声声

 鄂中京山 2023-08-26 发布于湖北

鼓板声声

作者:邓国荣

很小的时候,我常听到古镇的小巷深处传来梆、梆梆的渔鼓声。它伴着流浪艺人忧伤的吟唱,是那样的优美、深沉和苍凉。它仿佛把我带进了音乐的童话世界……上小学后,那古老的渔鼓声似乎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与周德祥先生以及他的渔鼓道情结下不解之缘,并由此与他建立了近五十年深厚的师生挚友情谊。

周德祥先生1940年9月21日出生在天门卢市一户姓程的铁匠世家。在业余戏班唱戏的父亲给他取名程旭林。1954年,一场特大洪水袭击湖北,在天门渔薪中学读书的程旭林只好辍学,十四岁跟着拉二胡的瞎子叔父,开始了他的讨饭生涯。十六岁时,程旭林跟着姨伯来到京山孙桥镇,经介绍给一户周姓人家做上门女婿,入赘到周家后改名周德祥。

周德祥在岳父母家真正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当久违的亲情像泉水一样滋润着他干枯的心田时,也润开了他那份天生的艺术灵感。一年之后,经周家叔叔引荐,他到孙桥小学教书。我那时刚好在孙桥小学读三年级,非常敬慕周老师的绘画、音乐天才。在一次少先队日的活动中,周德祥老师非常喜欢我这个"调皮鬼",他拉着我的手唱啊跳啊,我好喜欢听!他唱一句,我学唱一句,真开心!自那以后,周德祥老师成了我心中的偶象,他拉琴,我学拉琴;他画画,我也学画画;他表演渔鼓道情,我也学表演。他把童年的我引进了文化艺术乐园。

一九六八年冬,我从京山一中毕业后,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孙桥当了一名农民。凭着我娴熟的二胡、竹笛演奏技巧,很快成为孙桥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一名骨干队员。不久,又被抽调到京山县乌兰牧骑文化工作队到焦柳铁路修建工地慰问演出,有幸与一九六五年调进该队的周德祥老师相聚,共同表演生活度过了那段永生难忘的时月……

那时节,周德祥先生就显露了非凡的文艺创作天才。他白天晚上在工地上连场演出,表演结束后,又赶忙创作新节目,有时废寝忘食,干到深夜,简直变成了“写作狂”。从一九六五年到二00四年,近四十年的光阴,他共创作戏剧、曲艺作品430余部,手稿近500万字,其中戏剧、渔鼓、道情、相声、小品可谓是他的毕生精华。

周德祥先生的戏剧、曲艺小品作品诙偕而富有风趣,他善于把江汉平原的方言俚语贯穿在作品当中,抖出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包袱",使人们欢笑之余,悟出其中深刻的道理与内涵。记得他早期创作并主演的渔鼓道情《六老汉慰问铁道民兵》、《美伪军买棺材》、《俊青学二胡》等段子从河南的焦作沿铁路唱到了广西的柳州,每到一处,总是喝“满堂彩”,往往谢幕两三次不能“脱壶”。

周德祥先生创作曲艺唱段并不拘束传统的演唱形式,特别在唱腔上融汇百家,使渔鼓道情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如一九九四年他创作的渔鼓《同心酒》在唱腔上把荆州花鼓腔、民歌小调巧妙嫁接其中,随其内容不断转换,时而婉转、时而激越,时而悲惶,时而欣喜,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在我与京山县文化馆歌手杨先英到荆州联袂演出后,《同心酒》荣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

周德祥先生从事戏剧创作是从一九七一年县乌兰牧骑文化工作队与县楚剧团合并之后开始的。之后,他成为该团的编剧。他相继创作了近十部大型剧目,与此同时,还创作小型歌舞,曲艺作品。从七一年到八五年,这十三年中是他创作上的丰收期。他创作戏剧特别注重人物和剧情的矛盾冲突,语言采用江汉平原方言说、唱,格外通俗易懂,情真意切。如他创作的剧目《魂系青山》以京山雁门口林业站站长陈义兵的动人事迹为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后,塑造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舍己为公,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与山火博斗而献身的英雄形象。《魂系青山》每到一个乡镇演出,观众均座无虚席。剧情发展到最后,台上台下啼泣声声……

戏剧《一河两岸》堪称周德祥先生文艺创作的精华。他以喜财、腊枝夫妻俩以及姨妹腊梅与丈夫友义为赡养喜财母亲的矛盾冲突为主线,揭示了当代人在金钱与亲情道义关系上的不同现象,歌颂中华民族“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鞭挞了见钱忘义的丑恶现象,不愧是建立和谐社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好剧目。该剧目在一九八四年获原荆州地区专业剧团“创作一等奖”,后又获省文化厅“百场演出奖”,省首届戏剧节“创作、表演银牌”,并在湖北电视台多次播放,周德祥先生也由此晋升为国家二级编剧。

一九八五年后,周德祥先生告别舞台生涯,调京山县文化馆任副馆长,在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之余仍坚持创作了许多小品以及渔鼓道情段子,如湖北大鼓《何德罗》、小品《归家》等节目,至今传唱和表演不衰。他也因此经常被企事业单位请去帮忙编排节目,丰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期间,他常邀我参与活动,分享他的精神大餐。

不幸的是,二00五年元月八日,周德祥先生因车祸去世,京山文艺界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去世,是京山文艺界的损失,我更为失去我人生中最敬爱的老师,最亲爱的兄长,最亲密的道友而万分悲痛,无法解脱。

这些年来,我时时怀念周德祥先生,欣赏他的艺德和人品,欣赏他的才华。多少次梦中,我与他同台唱道情、唱渔鼓,当唱醒的时候,那清脆的渔鼓声还相伴耳边,而后越飘越远,枕上洒下了我串串的泪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