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主治歌诀【重点方】

 九九生 2023-08-26 发布于湖南
文章来源:轻舟医言

方剂重点方主治歌诀

第一章 解表剂
解表之剂发表方,寒热郁表治法良。
风寒外束恶寒重,发汗解表卫郁扬。
无汗而喘麻黄善,汗出恶风桂枝襄,
小青龙汤表里治,外寒里饮治效良。
银翘桑菊疏表热,咽痛咳嗽别两方,
肺热喘急身烦渴,麻杏甘石效非常,
柴葛解肌三阳病,热势增重经表张,
麻疹初起出不透,升麻葛根是妙方。
虚人外感奇方在,益气温阳解表强,
伤寒瘟疫败毒散,气虚外感小儿良,
阳虚感寒脉沉冷,麻黄附子细辛汤。
【歌诀详解】
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表证。风寒表证以恶寒症状为主,治疗当以发汗解表、宣畅卫郁为要,代表方有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症见恶寒、无汗而喘者宜用麻黄汤;症见发热、汗出、恶风者宜用桂枝汤;小青龙汤为表里并治之剂,适用于外有表寒而内停水饮者。风热表证以发热重、恶寒轻为主要表现,治疗当以疏散风热为主,代表方有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银翘散与桑菊饮都能疏散风热,银翘散证中咽痛症状明显,而桑菊饮证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肺热壅盛,喘急鼻煽,身热重,心烦口渴,宜用麻杏甘石汤;柴葛解肌汤主治表寒化热,邪气郁于三阳经,经表症状明显;治疗麻疹初起不透,升麻葛根汤疗效好。体虚患者外感邪气,可采用益气解表、温阳解表等不同治疗方法,气虚之人感受外寒或疫毒时邪,可用益气解表的败毒散;阳虚之人感受风寒表证,脉不浮反沉,恶寒偏重,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二章 泻下剂
里实法当泻下医,寒热燥结水饮齐。
大承气主急攻下,痞满燥实诸症愈,
阳明腑实腹满痛,热结旁流治法一。
大黄牡丹疗肠痈,湿热瘀结是病机。
寒积内结当温下,实寒大黄附子医,
温脾证因阳气弱,扶阳益脾逐冷积。
麻仁丸主脾约证,大便干结小便频,
肾虚精亏肠中燥,济川温肾填精奇,
纯补无泻法独善,以补为通燥结利。
悬饮水肿饮壅盛,非为十枣病难医。
【歌诀详解】
里实证包括寒积里实证、热结里实证、燥结里实证和水饮壅盛证,均应使用泻下法治疗。大承气汤攻下力峻猛,临床以“痞满燥实”四证为应用指征;若见阳明腑实、热结旁流,症见腹满疼痛拒按,均可以此方治疗。大黄牡丹汤主治肠痈,是因湿热瘀结于肠腑所致。寒积里实证当用温下法治疗,寒积实证宜用大黄附子汤;脾阳虚弱,冷积内停证宜用健脾温阳、散寒通滞的温脾汤。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以大便干、小便数为辨证要点;肾虚津亏所致的肠燥便秘,当以济川煎温肾通便,该方用药纯补无泻,以补为通。水饮壅盛或悬饮实证,非常规药物可以治疗,当以十枣汤峻下逐水方能取效。


第三章 和解剂

和解剂里三部曲,和解调和两相宜,
半表半里和解妙,肝脾胃肠调和效。
小柴胡汤少阳证,但见一证百病疗,
少阳阳明大柴胡,蒿芩清胆湿热除,
阳郁四逆四逆散,痛泻要方痛泻兼,
肝郁血虚逍遥遣,寒热虚痞泻心全。
【歌诀详解】
和解剂主要采用和解和调和的方式,针对半表半里的少阳证、肝脾不和及胃肠不和的病证进行治疗。其中小柴胡汤是少阳证的主方,且病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中的一证便可使用。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治疗,而少阳湿热证则为蒿芩清胆汤的主治专长。阳气内郁的四肢厥逆用四逆散,肝脾不和之痛泻用痛泻要方,肝郁血虚脾弱证则用逍遥散以复逍遥自在,对于胃肠不和引起的寒热错杂之虚痞则以半夏泻心汤治疗。

第四章 清热剂
清热剂治里热证,清热泻火凉血毒。
气分热盛白虎汤,竹叶石膏气津生。
清营汤治热传营,犀角地黄凉血热。
黄连解毒泻火毒,凉膈泻火又通便,
普济消毒大头瘟,防风通圣通治方,
仙方活命治痈疡,阳证开手第一方。
心经火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清肝胆,
左金清肝止胃逆,泻白散治肺伏火,
苇茎汤可治肺痈,胃火牙痛清胃散,
胃热阴虚玉女煎,葛根芩连泻热利,
湿热痢疾芍药汤,白头翁汤解毒利。
【歌诀详解】
清热剂是治疗里热证的方剂,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气分热盛证用白虎汤,而热病后期、气津两伤的病证则用竹叶石膏汤治疗。清营汤治营分证,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主治热入血分证。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治疗三焦火毒热盛证;凉膈散清泄中上两焦的火热之邪。普济消毒饮专治大头瘟,而防风通圣散则通治三焦、表里同病。仙方活命饮为治疗阳证痈疡肿毒的代表方,被称为“阳证开手第一方”。对于心经火热证用导赤散,肝胆火热证用龙胆泻肝汤,而肝火亢盛犯胃致肝胃不和用左金丸;肺中有伏火郁热用泻白散,而热毒壅肺、痰瘀互结之肺痈则可用苇茎汤治疗。单纯的胃火牙痛用清胃散,而胃火亢盛、肾阴不足的牙痛则用玉女煎。“泻热下利”用葛根芩连汤,湿热痢疾用芍药汤,热毒痢疾则用白头翁汤凉血解毒止痢。

第五章 祛暑剂
祛暑剂用祛暑药,感受暑邪用之妙。
香薷散方治阴暑,六一清暑利湿好,
清暑益气暑月方,暑伤气津用之疗。
【歌诀详解】
祛暑剂以祛暑药为主组成,用于治疗感受暑邪之暑病。阴暑用香薷散治疗,六一散清暑利湿,用于暑湿证;感受暑病,气津两伤的病证则疗以清暑益气汤。

第六章 温里剂
温里剂用温热药,脏腑经络寒邪降,
温中祛寒有理中,小建中汤建中阳,
回阳救急用四逆,阴盛阳衰可回阳,
温经散寒归四逆,阳和汤方可温阳。
【歌诀详解】
温里剂以温热药为主组成,用于温散脏腑经络之寒邪。温中祛寒的代表方为理中丸,小建中汤用于温中补虚重建中阳。对于阴盛阳衰的病证,治当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当归四逆汤可以温经散寒,而阳和汤则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第七章 补益剂
补益剂补诸般虚,气血阴阳照顾齐。
四君参苓健脾气,补中益气兼升提,
生脉主补气和阴,玉屏固表止汗灵,
完带脾虚带下证,诸方补气效力赢。
补血和血四物汤,当归补血重黄芪,
归脾益气又养心,健脾安神功效奇。
气血双补八珍汤,炙甘草汤复脉强。
六味地黄补肝肾,大补阴丸降火旺,
滋阴疏肝一贯煎,阴虚肝郁此方良,
肾气右归温肾阳,地黄饮子瘖痱襄,
七宝美髯益精血,乌须黑发补阴阳。
【歌诀详解】
补益剂治疗气血阴阳诸般虚损的病证。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和完带汤都是益气健脾的代表方,其中四君子汤是益气健脾的基本方,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湿盛证,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气陷证,而完带汤则针对脾虚湿浊下注之带下进行治疗。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玉屏风散则重在固表止汗。四物汤补血活血,当归补血汤益气生血,归脾汤补血养心、益气健脾,这些均是补血剂的代表方剂。气血双补的方剂则有八珍汤和兼以复脉定悸的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大补阴丸滋阴降火,一贯煎则滋阴疏肝,均为补阴剂的代表方剂。肾气丸重在温肾壮阳,地黄饮子为治疗瘖痱的代表方,七宝美髯丹则益精血、乌须发、阴阳并补。

第八章 固涩剂
固涩剂治诸滑脱,气血精津损耗伤。
固表止汗牡蛎散,敛肺止咳用九仙。
涩肠固脱止泻痢,真人养脏固摄权,
四神专治五更泻,温肾暖脾散寒邪。
肾虚不固用金锁,桑螵蛸散止遗泄,
脾虚血崩固冲汤,易黄补敛止带襄。
【歌诀详解】
固涩剂治疗气、血、精津滑脱不禁的病证。牡蛎散是固表止汗的代表方,而九仙散则为敛肺止咳的重要方剂。对于泻痢不止的病证应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重在温脾,四神丸则重在温肾。肾虚精关不固用金锁固精丸,心肾不交的遗精滑泄则用桑螵蛸散。脾虚冲脉不固之崩漏用固冲汤,脾肾两虚之湿热带下则用易黄汤。

第九章 安神剂
神志不安分虚实,重镇滋养两相顾。
朱砂安神泻心火,清热养阴可康复。
天王酸枣补阴血,甘麦大枣脏躁服。
【歌诀详解】
神志不安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当滋养安神,实证宜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可清心养阴、重镇安神;天王补心丹和酸枣仁汤均可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重在养心血,而酸枣仁汤重在养肝血;甘麦大枣汤针对脏躁而设。

第十章 开窍剂
开窍剂是急救方,寒热闭证须深谙。
热闭心包神昏聩,安宫牛黄效堪担。
紫雪善治闭而痉,祛痰化浊至宝丹。
寒闭速用苏合香,中恶客忤胸痛安。
【歌诀详解】
开窍剂是急救的方剂,主治窍闭神昏证,临床用方时当分清是热闭还是寒闭。热闭心包之神昏谵语用安宫牛黄丸,热闭心包之热盛动风而痉厥者用紫雪,热闭心包、痰浊阻窍之神昏不语用至宝丹。寒邪秽浊闭阻机窍之寒闭证或中恶、胸痛属于寒邪闭阻者均可用苏合香丸治疗。

第十一章 理气剂
理气行气复降气,越鞠丸把六郁治。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散结通阳气。
肝郁化火金铃子,半夏厚朴梅核气。
脾胃寒湿兼气滞,半夏温中汤相宜。
天台乌药治寒疝,暖肝煎主肝寒滞。
苏子降气平哮喘,上实下虚纳肾气。
肺寒膈热定喘汤,敛肺定喘常相依。
旋覆代赭汤治痞,脾虚呕吐效可期。
【歌诀详解】
理气剂主要分为行气和降气两类。越鞠丸治疗六郁,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肝郁化火之胁痛用金铃子散,而梅核气的专方是半夏厚朴汤,脾胃寒湿气滞证以半夏温中汤治疗。天台乌药散和暖肝煎均为治疗小肠疝气的代表方,其中天台乌药散为单纯的寒凝肝脉所致,而暖肝煎则为肝肾虚寒、寒凝气滞引起。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均为治疗哮喘的代表方,苏子降气汤针对上实下虚证治疗,而定喘汤则主治外感风寒、痰热内蕴者。旋覆代赭汤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之呕吐的良方。

第十二章 理血剂
理血祛瘀又活血,止血也于本类列。
下焦蓄血腹急痛,桃核承气是正选。
胸中血瘀痛如坼,血府逐瘀来相协。
补阳还五治中风,七厘皮伤骨肉裂。
温经汤为漏下设,生化产后恶露绝。
瘀血停滞失笑散,桂枝茯苓癥瘕克。
十灰止血属血热,咳血方用清肝热。
肠风下血槐花散,小蓟饮子治尿血。
阳虚出血黄土汤,温阳止血疗效特。
【歌诀详解】
理血剂分为活血化瘀和止血两类。下焦蓄血之下腹疼痛的病证用桃核承气汤,胸中血瘀证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的代表方剂,七厘散则针对跌打损伤之骨断筋折进行治疗。温经汤为妇女崩漏而设,生化汤则用于妇女产后恶露不行者。瘀血停滞引起的全身痛症可以用失笑散使其哑然失笑,而瘀阻胞宫之胎动不安者则可以用桂枝茯苓丸使瘀去胎安。十灰散凉血止血用于血热迫血妄行者,咳血方针对肝火犯肺之咳血证以清肝治本。肠风脏毒之便血用槐花散,尿血、血淋则用小蓟饮子。脾阳不足,统摄失常之出血证则用黄土汤以温经止血。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治风剂来疗风病,外风内风宜分清。
川芎茶调偏头痛,风痰阻络用牵正,
陈实功之消风散,风疹湿疹用之痊。
热动风羚角钩藤,镇肝熄风类中风,
天麻钩藤阳亢风,阴虚风动定风珠。
【歌诀详解】
治风剂是治疗风病的方剂,风病可以分为内风和外风。风邪侵袭的偏正头痛用川芎茶调散,风邪引动内蕴痰浊阻滞头面经络的口眼)斜用牵正散,风湿热邪侵入肌肤引起的风疹、湿疹则用消风散;热盛动风证用羚角钩藤汤,阳亢化风证宜用天麻钩藤饮,阴虚阳亢所致类中风用镇肝熄风汤,阴虚风动则用大定风珠治疗。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治燥剂可疗燥证,外燥内燥要分清。
外感凉燥杏苏散,清燥救肺温燥重。
虚火肺痿麦门冬,养阴清肺白喉用,
肺肾阴虚喘嗽血,百合固金疗之灵。
【歌诀详解】
治燥剂是治疗燥证的方剂,燥证有外燥和内燥的区别,外燥又分为凉燥和温燥。杏苏散是治疗凉燥的代表方,温燥重证则以清燥救肺汤治疗。麦门冬汤治疗虚热肺痿,养阴清肺汤是治疗白喉之专方,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喘则以百合固金汤治疗。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祛湿剂治水湿病,痰湿水饮俱可用。
湿滞脾胃平胃散,藿香正气疗霍乱。
茵陈蒿汤阳黄疸,湿热淋证八正散,
湿温初起三仁汤,风湿热痹拈痛良,
叶氏甘露消毒丹,湿温时疫之总方。
利水温阳五苓散,利水滋阴猪苓汤,
防己黄芪治风水,苓桂术甘痰饮方,
阳虚水泛证真武,虚寒阴水实脾散,
杨氏萆薢分清饮,膏淋白浊因肾虚。
羌活胜湿风湿病,独活寄生顽痹痊。
【歌诀详解】
痰湿水饮性质相同,故均可用祛湿剂治疗。单纯湿滞脾胃用平胃散,若兼以外感风寒导致上吐下泻用藿香正气散。湿热并重,蕴阻脾胃、熏蒸肝胆之黄疸用茵陈蒿汤;湿热下注膀胱之淋证用八正散;蕴结成毒之湿温时疫用甘露消毒丹;湿热为患,湿重于热,卫气同病之湿温病用三仁汤;阻滞经脉之痹证用当归拈痛汤。水湿内停,蓄于下焦用五苓散,水热互结、阴津损伤用猪苓汤,正气亏虚、水溢肌肤用防己黄芪汤。脾肾亏虚之阴水,脾阳不足为主治宜实脾散,肾阳不足为主治宜真武汤。脾阳不足、痰湿中阻用苓桂术甘汤,肾阳不足、湿浊下注用萆薢分清饮。风湿痹证初起治以羌活胜湿汤,久及肝肾、伤及气血用独活寄生汤。

第十六章 祛痰剂
湿痰主方用二陈,温胆汤化无形痰。
清气化痰治热痰,小陷胸涤痰热结。
润燥化痰治燥痰,方用贝母瓜蒌散。
温化寒痰用何方,苓甘五味姜辛汤。
化痰熄风治风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歌诀详解】
治疗湿痰的主方是二陈汤,温胆汤可以化无形之痰。热痰以清气化痰丸治疗,而痰热互结之小结胸证则以小陷胸汤治疗。贝母瓜蒌散润燥化痰以治燥痰,苓甘五味姜辛汤重在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的则是半夏白术天麻汤。

第十七章 消食剂
食积消食治为先,或兼脾虚当顾全。
食滞胃脘保和助,脾虚食积健脾丸。
枳实导滞湿热重,枳实消痞除痞满。
【歌诀详解】
食积内停的病证以消食为主,兼有脾虚的病证则当以健脾消食。食滞胃脘用保和丸,脾虚食积内停用健脾丸,若食积内停、生湿化热则用枳实导滞丸,若脾虚食停、气滞湿阻者则宜用枳实消痞丸。

第十八章 驱虫剂
驱虫剂驱寄生虫,温脏安蛔乌梅功。
【歌诀详解】
驱虫剂主要针对肠道寄生虫病而设,乌梅丸有温脏安蛔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