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08 明确家规与家庭角色责任——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案例概述 1.来访背景 有这样一个孩子被家长带到了我的工作室…… A,小学五年级男生,11岁,独生子,在校表现良好,成绩优秀,忽然有一天却不想上学了,想待在家中父母上班,他就在家中自己看书学习,做作业,玩耍持续两个多月 2.综合情况 ①同学捉弄 A吃饭慢,把午餐时吃剩的果核或骨头吐到他的饭碗里。 ②看老师不顺眼 老师上课时批评其他同学,他觉得不公平。 老师解决同学之间的纠纷,他也觉得没有道理。 ③老师讲课不生动、作业没趣 他不想听课也不想做作业。 觉得自己在家学习也是可以的,效果比在学校还好。 "我是自由的人,我有行动的自由,我可以不上学; 我是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法是管成年人的,父母要遵守,我不用遵守,我可以不受法律条款约束。” ④和外公外婆一起居住 外公外婆非常宠爱A,即使A不上学也如此,把A照顾得无微不至。 父母对A的教养意见不一致。 父亲的意见不被重视。 母亲提意见也没有效果。 在家庭教养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理解了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3.个案分析 家庭结构特点 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各方意见不一致。 妈妈把A照顾得无微不至,处处小心,谨防他受伤,有些保护过度。 外公外婆比较溺爱外孙,A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 爸爸因为对儿子要求较高、较严格,结果被两股力量隔离开,无法施展影响力。 父母恩爱,丈夫处处让着妻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处处妥协。 4.心理咨询的3个步骤 (一)明晰家庭角色关系,清晰家规 (二)父母与孩子的角色关系调整到位 (三)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里自由成长 第一阶段 家庭动力关系中的疏漏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孩子总能找到令自己舒服的解决方式。 家庭角色关系构成家庭成员的动力关系 外公外婆的溺爱削弱父母影响力 丈夫一味忍让→正确的、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意见不能落实 ↓ 孩子在学校遇到麻烦就退缩到家庭中 适应环境X,人际交往X 第二阶段 每个家庭中都有许多“潜规则”,甚至相互矛盾, 让家庭丧失健康功能,要把潜力用语言表达出来 A退缩到家庭中,因为家庭接纳了他,外公外婆和父母成了他不合理行为的支持者,令他可以回避矛盾、逃避压力,在现实面前止步不前 ↓ 家庭要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源 制定家规 ↓ 调整家庭结构,让外公外婆回自己的家 父母相互沟通,妈妈表示“今后如何教育儿子,以爸爸的意见为主” 明晰家规,要求每个家庭成员必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父母好好上班,孩子好好读书,如果做不到就要在家庭会议中检讨,并接受一定的惩罚, 每人每日反省一次。 执行计划一开始有困难 外公外婆很不理解 A更是不能接受,大吵大闹 ↓ 父母意见一致 1. 共同面对和化解来自老人的压力 2.应对孩子的反抗 ↓ A妥协,决定回学校上学,调整自己,适应班级 这种行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反反复复,最后消失了。 A说:我长大了,我不怕了。 第三阶段 问题是成长的契机,当孩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时,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孩子重回学校后会遇到从前的所有问题,对此,孩子可以与家长和老师商量解决的办法,逐一化解。当问题解决之后,孩子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现在,一家三口都感觉到家庭生活真的是丰富有趣,充满活力与挑战。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要逐步适应社会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要让孩子养成守规矩的习惯,就需要在家庭中进行体验和练习。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在家庭内部约定好角色和责任,各自承担适合自己的工作,尽职尽力使家庭环境中的责任与社会要求基本吻合,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促进积极行为 一、 利他、感恩和宽恕 课前思考:大街上一位老人摔倒了,你会去扶吗? ![]() 1.利他 利他是旨在让另一个人受益的行为。 斯奈德认为利他来源于: 利己动机 得到赞扬或奖赏 避免指责或惩罚 减少自己的良心不安 同理心动机 纯粹的同理心所引发 不考虑个人利益,只希望让他人受益。 如何增强利他行为(从利己和同理心两个方面来看) : ![]() 如何增强利他行为(从爱、工作和游戏三个领域来看) : 爱一一为另一半做点事 工作一一利用你的优势和才干去帮助他人 游戏一一主动提出陪朋友玩他们喜欢的游戏 小练习:对你的同事/同学作出利他行为 整理桌面、购买午餐、拿快递…… 讨论:回想一下,今天你向谁表达过感谢吗? ![]() 2.感恩 埃蒙斯认为感恩来源于: 他人的善意之举; 创伤性自然事件中得以幸存; 经历较大的医疗危机或问题并发现自己从中受益。 如何增强感恩: 写感恩日记 ➢每天记录感恩事件 内观 ➢别人为我做了什么 ➢我为别人做了什么 ➢我给他人带去了什么烦恼和麻烦 如何增强感恩行为(从爱、工作和游戏三个领域来看) : 爱一一不要把伴侣所做的好事,当作理所当然,而要说谢谢。 工作一一请每天对同事下属的贡献表示感谢 游戏一一当身边的朋友和家人玩得开心时,不要羞于表达你对这种“快乐时光”的感恩。 小练习:记录感恩事件 在每天的开始和结束时,列出五件让你感恩的事情,然后花几分钟时间思考每件事情的馈赠。你可以完成下面的句子:“我感恩——因为——”在第一个空内,列出你感恩的人、事件或东西,第二个空内,写出你感恩的每件事情的原因。练习一周后,和同学讨论这样做的效果,再根据你的期望调整这个练习。 想一想:你是否曾被贬低、欺骗、伤害,你原谅那个人了吗? 3.宽恕 宽恕是指受害者从对侵犯源的负性情感联结中解脱出来。 宽恕他人 宽恕自己 宽恕一个情景或事件 如何增强宽恕行为(从爱、工作和游戏三个领域来看) : 爱一一当伴侣/朋友中宽宏大量的人 工作一一原谅员工无意的错误 游戏一一尽量原谅游戏中的小犯规,避免影响好心情。 小练习:空椅子练习 ➢如果你在考虑原谅-一个已经不在人世的人,或者一个你找不到的人,请使用一种完形心理疗法的技术。这种技术称作“空椅子练习”,一个人面对一张空椅子而坐,然后想象那个人此刻正坐在这张椅子上,对他说话,要好像那个人真的在那儿一样。 ➢有时,我们可能想要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某些不良举动对我们造成了个人伤害。空椅子练习是和自己心灵对话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你也可以给自己写一封信,并把信寄给自己。 二、依恋、爱与丰盛的关系 1.依恋 婴儿依恋是指在婴儿和照料者之间形成的一一种情绪联结。 依恋的基本类型包含: 安全型儿童:对环境的探索和与照料者的接触保持平衡。 安全型成人:容易与他人亲近,不担心被抛弃。 焦虑型儿童:一方面想要接触,另一方面表现出敌意。 焦虑型成人:一方面想要接触, 另一方面表现出敌意。 回避型儿童:回避与照料者的接触 回避型成人:不愿意和他人接触,很难完全信任别人。 小练习: 以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下你的依恋史。同时用安全/不安全来描述你童年和现在的体验,并说明你的依恋史如何让今天的你有对朋友、家人和重要他人表达爱的能力。 你认为自己的生活被爱包围吗?什么是爱呢? 爱的四个情绪体验: 爱欲:对美丽的追求 忠爱:对神的服从和顺从 友爱:友谊中的感情 神爱:神所赠与的爱 爱情的形式: 激情之爱:两个人对彼此的强烈吸引,它常常使心境经历各种变化,从狂喜到极度痛苦。 伴侣之爱:以强烈的情感联结和能产生舒适感和平和感的生活交集表现出来。 爱情三元理论:激情,或外表吸引力和浪漫驱力;亲密,或亲近感和联结感;承诺,开始和维持一段关系的决定。 ![]() 如何建立专注的情感联结(从爱、工作和游戏三个领域来看) : 爱一一列出伴侣的优点,并进行夸赞,让其感觉你很欣赏他/她 工作一一别相信“工作中没有朋友”的古训。工作中的友谊能让你全身心投入工作。 游戏一一从你的生活中找出一对你认为感情最好的夫妻,观察或询问他们之间维系感情的行为。 如何建立专注的情感联结: 01了解和被了解:监控自己的表达和对方的表达是否平衡,优先了解对方,而不是总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 02作出促进关系:把积极行为归因为特质性的原因,把消极行为归因为外部性的、情境性的原因。 03接受和尊重:双方接受他们所了解的信息,并尊重所了解的这个人。 04互惠性:双方及时在关系中发展出自己是特别的以及被欣赏的感觉。 05连续性:双方有愿望继续这一关系,并且无限期进行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