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脱网瘾教育案例

 语贵平淡 2014-05-24

单亲孩子沉迷网瘾,我校老师帮其摆脱网瘾

时间:2014-05-22 16:11来源:志和教育 作者:志和教育 点击: 64

基本情况: 张明(化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两岁左右,母亲因父亲吸毒成瘾,不堪忍受遂与父亲离婚。法院将其判给了母亲,从此便跟着母亲生活。为了生活,母

基本情况:
   
张明(化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两岁左右,母亲因父亲吸毒成瘾,不堪忍受遂与父亲离婚。法院将其判给了母亲,从此便跟着母亲生活。为了生活,母亲外出打工,将其寄养在外公外婆家,直到十二岁母亲才接他回去一起生活。张明在校成绩不理想,因而在集体中并没有收到太多注意,另外母亲为了赚钱用来支付他的学费以及整个家庭的一切开支费用,也无暇管制和关心他。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明接触了网络,网络里光怪陆离的电影,紧张刺激的游戏,温馨甜蜜的聊天软件,深深得吸引了他。长期以来沉溺网络游戏、看电影和聊天,张明渐渐荒废了学业,母亲曾多次劝说打骂也无济于事,迫于压力他口头答应了不再去上网,可没有过两天,忍受不了网络的诱惑,他再一次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之中。张明的行为让其母亲感到素手无策,母亲不知道儿子为什么变成这样。无助的母亲,把他送到了学校,希望通过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心理辅导,改变他上网的陋习。

学院自述:
   
母亲打工在外,把我托付给外公外婆照顾,其实相当于几乎没人管或自我管理状态。没有了约束,也没有了可以学习的规范,什么事都靠自己。比较自由,也可以放任:“我妈一年到头回家一两次,一般是过年回来,平常就是寄钱给我外公外婆,他们根本就管不到我,想出去玩就去玩,饿了回家吃饭外公外婆也管不好我,我跟他们说什么他们也不懂,也不能陪我玩。”“总算跟妈妈一起住了,但是她总是太忙,我很少能见到她,跟以前住外公外婆家没什么区别。

心理分析:
    
主要心理问题和行为表现:网络成瘾;轻度焦虑状态;内向自卑,言语很少,与他人交流较少,有点腼腆。

辅导方案:
   
张明沉迷网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因为单亲家庭,缺乏父爱,早年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没有在父母身边,后面虽然回到了母亲身边,但是因为生计原因母亲十分忙碌,对他注意不够,导致他整个成长出于一种缺乏关注和爱护的。本来在核心家庭中,父母通过对儿童进行社会规范的灌输,能起到培养子女的自我约束和道德感,传承家庭文化等作用。但是对于张明来说,家庭并没有起到这种作用。
其次,网络的虚拟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需要:对健全和温暖家庭的渴望,对获得别人注意和关心的渴求,期待他人爱自己的需要等等。从而产生了严重依赖。
针对张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辅导方案:
    1
、首先让他适应学校这种与外界不同的生活环境;学校的话不想再外面行为不收约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按照要求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人事情,要学会做很多原本在家可能都没有怎么接触过的事情。
    2
、心理老师与其进行多次交流,积极关注他各个方面的进展,通过多次交流,了解了他过去的一些事情,分析这些事情对他产生的影响,了解他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意见;帮助其认清网络虚拟的本质,同时也分析网络成瘾的利弊,让他自己看清其中的一些问题。
    3
、让他通过书信的方式跟家人保持联系,跟家人进行计较真诚的沟通,很多家长和孩子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中间不能有一个很好沟通,因此,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沟通的环境,作为一个联通的桥梁。
    4
、配合一定的军事训练,强化行为,希望他加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张明某些问题表现在他虽然能意识到自己问题,但是他并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做。
5
、让他学会融入集体,去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让他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多和同学接触,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培养团体合作精神。

转化效果:
   
目前在准备复学的事宜,呆在家中准备来期去上学。根据反馈,现在在家表现良好,跟母亲关系不错,懂得体贴母亲,会主动帮助做家务。同时没有网瘾复发的迹象,没有要求要去上网,除了帮忙做点家事,一般看看书,复习复习

 

 

 

网瘾少年小俊的心理教育案例

时间:2014-05-22 15:59来源:志和教育 作者:志和教育 点击: 143

小俊(化名)今年16岁,在普通中学读书。上了初中二年级后,他就开始迷恋网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曾多次盗窃家里的值钱家具,变卖后去网吧挥霍。他彻夜不归,沉浸于各种网络

  小俊(化名)今年16岁,在普通中学读书。上了初中二年级后,他就开始迷恋网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曾多次盗窃家里的值钱家具,变卖后去网吧挥霍。他彻夜不归,沉浸于各种网络游戏的快乐中。有几次,妈妈呵斥小俊后,这个斯文的孩子却对自己的母亲动起了拳头……
   
原来,小俊5岁那年,父母离婚了,之后他一直跟随母亲生活,与妈妈有一段辛酸的漂泊史,这段记忆让他无法删除,慢慢地,这个原本乖巧的孩子变得孤僻起来,终日在网络游戏中放纵自己。我要打工赚钱供他读书,所以很少时间陪他。但我没想到他迷成这样,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小俊妈妈一方面是自责,一方面对孩子的未来非常担忧。最终,小俊妈妈选择把小俊送到我校接受教育。
  
根据小俊的实际情况,志和学校制定了三条转变方针,一是对其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他对父母离异以及跟随妈妈在外漂泊所造成的心理阴影,二是对他进行兴趣转移法,发现他的特长,激发他的潜能,执教他的刘教官发现他的文字写得很不错,每次写总结都会拿他的当范文,平时学校出黑板报也推荐他去策划,这在一方面很大的加强了他的自信心。三是对他进行亲情感化,培养他的感恩之心。经过这三大转变方针的综合施行,小俊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知道了妈妈的辛苦,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他给妈妈写信说:妈妈,经过湘中特训的教育,我才深刻的觉悟,您真的太不容易了,从学校回家之后,我将努力做一个好孩子,不让妈妈操心,可能的话,我甚至要尽力帮妈妈做事,减轻妈妈的负担。
   
通过在校六个月的训练和心理辅导,他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小俊的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今年小俊给我们打来电话报喜,通过在湘中教育,返校后继续努力学习,最终考取了武汉市第一中学。小俊妈妈多次给学校和教官打来电话反映,孩子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在家孝顺父母,并且会懂得照顾家人,学习十分努力用功,对此对湘中学校表示感谢,听到她爽朗的笑声,我们都知道小俊在湘中的特训教育下已经成功地变回了那个她那个心中的好孩子。

 

网瘾少年小宇的心理教育案例

时间:2014-05-22 15:53来源:志和教育 作者:志和教育 点击: 75

小宇(化名),男,15岁,初二,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姐姐、爷爷、奶,以核心家庭为主。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留守儿童),六年级时因为不听话被送回父母身边,父母平时工小宇(化名),男,15岁,初二,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姐姐、爷爷、奶,以核心家庭为主。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留守儿童),六年级时因为不听话被送回父母身边,父母平时工作都忙,不太有时间关心他、与他交流。回父母身边后择校时因为某些原因从四年级重新念起,由此开始逃学、厌学,天天出去玩,并认识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开始玩网络游戏。家人发现,将其转学至另一家私人学校,其行为并没有好转,反而变本加厉,多次被校方通报批评,最后因为与同学在网吧玩游戏33夜,被警方当场抓住,被校方开除。从此闲在家不读书,天天跟朋友出去混(网吧,KTV,甚至敲诈,抢钱),父母为让其不出去玩儿给他买电脑,于是天天宅在家里沉迷于网络游戏,玩上瘾时废寝忘食,父母阻止其玩游戏即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父母无奈,将其关在房间里,其采取过激行为来要挟父母让其上网。无奈之下,父母将小宇送至我校。


学员自述:
    
其实一开始玩游戏是因为好奇,那时候同学都玩QQ,就我没有,所以我也去玩了,因为不想让同学觉得我老土,这个都没有、不会玩,然后就开始玩QQ游戏,觉得挺好玩的,比呆在教室好玩多了,同学去网吧玩了我也常常一起去,那时是一周去一两次。后来就慢慢玩网络游戏,我非常享受在游戏中的感觉,游戏里面我可以尽情的发泄,可以杀人、放火,现实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我都可以做。我玩游戏很厉害,是游戏高手排行榜的前10名,别人都叫我老大,我喜欢这种感觉。


心理评估:
    
性格外向,自控力差,没有是非观,情绪波动大,爱面子,对学习兴趣不大,责任意识淡薄,对网络存在重度依赖。

心理分析及心理辅导方案:
    
小宇是比较典型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起先因为好奇,因为不想落伍才接触游戏,直到最后发现了网络游戏带来的”——现实中缺失的成就感,归属感,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在虚拟世界里,他是顶尖人物,呼风唤雨,尽情发泄在现实社会里受到的挫败和不满。青春期本是狂风骤雨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稳定性差,自控力薄弱,不能抵制网络的诱惑,与父母沟通不良,得不到父母的认可、理解和支持,于是他开始转向网络,最终沉迷其中无可自拔。根据小宇的情况,心理老师作出以下辅导方案:一是危机干预,因为小宇曾在家有过过激行为(自杀未遂),所以来我校后,心理老师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危机干预,咨询中心理老师发掘小宇过去美好的记忆与成功的体验,以及其他健康的爱好和特长,重唤其对生命的激情。二是采取认知重建,采用苏格拉底辩论法,改变其坚定而又顽固的非合理信念游戏真棒”“上网最好玩”“再没有比上网更刺激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对其上网的动机、对网络的态度从他的角度来理解,不从感情上厌恶、排斥,采取导而非堵,培养其正确的网络意识,让其充分认识到网络成瘾对自己的危害。三是家庭治疗,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家长在得知自己孩子沉迷网络后都非常焦急,劝说无效之下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指责、打骂孩子,反而将孩子推离了家庭和现实生活,让孩子继续到网络中去寻找情感满足或是通过网络暴力游戏来寻找情绪的发泄。心理老师及时与父母联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帮助孩子区进行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粗暴行为后面深深的爱,用爱来化解双方的冷漠和恨意,是爱成为孩子戒网的动力。四是责任意识、自控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积极对待生活。

转变效果:
    
经过在志和特训学校6个月的训练和心理辅导,小宇深刻认识到了网络成瘾的危害,以及过去自己的行为对爸妈的伤害,开始学着去理解、体贴父母,现在的他对于网络有了正确的认识,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要把网络当做一个工具,而不是成为网络的工具。也慢慢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回家后小宇妈妈打来电话说小宇想要继续完成未完的学业,将来想要自己开个店子,开始对未来有了规划,想要分担一下爸妈的责任。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体员工都为小宇的改变而欣慰、高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