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鸿庆秘传形意门里八卦掌以走为功以走为用以掌为法

 山峰云绕 2023-08-27 发布于贵州

https://m.toutiao.com/is/iJwLw3Sy/?= 




龙形八卦掌

张鸿庆(1875—1960年),今天津市宁河区潘庄镇人,20岁时到天津东郊刘快庄师从刘云济学洪拳。后来李存义到刘快庄教拳,张鸿庆便拜在李存义门下学习形意拳,后随李存义去天津城里。李存义办中华武士会,张鸿庆在中华武士会一边帮李存义办事,一边继续跟李存义学拳,深得李存义赏识,因此,尽得李存义形意拳、八卦掌之真传。1928年,武士会停止活动后,张鸿庆自筹资金,在天津城里开了武术馆(天津第25国术馆),自任馆长兼教练,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鸿庆一生从事武术教育事业,一方面培养武术人才,一方面传承、创新、发展形意拳、八卦掌技艺,为天津、河北两地的武术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张鸿庆一生授徒很多,由于笔者所知有限,在这里仅能向读者提供如下传人名录:张树春、陈炳魁、褚广发、张恩贵、廉若增、张国良、罗仲元、张国才(张鸿庆之徒孙,但其所学拳艺是由张鸿庆先生亲授)等。

张鸿庆在继承李存义传形意拳、八卦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所悟,进一步完善、发展了李存义的八卦掌。他把形意拳的精华融入八卦掌的技艺之中,把形意拳的亦刚亦柔的劲道和八卦掌的快捷步法、灵活身法、多变掌法演绎得生龙活虎,出神入化。例如,在他传的八卦掌(定架子)套路中就巧妙地揉入了形意十二形拳的虎形、熊形、蛇形、鸵形、燕形、鹞形等精华拳式;再如,他传的龙形八卦掌(变架子)套路,创造性地与形意十二形龙形拳完美结合,可以说是形意龙形拳巧夺天工的再创造。

张鸿庆先生还传授给少数弟子一套八卦散手掌,这是当年津门“闪电手”张占奎的独门绝技。如果说,前面说的八卦掌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练法套路是八卦掌的基础功夫,那么这套八卦散手掌就是八卦掌进入实战的自我演习了。这套散手掌将八卦掌的多种步法、身法、掌法融入其中,习者依此进行“无人似有人”的操演,可以提高实战能力。

初习这套散手掌,可按原有固定套路演练,熟练后可根据个人所悟,不用再死守规矩,演练时拳式可增可减,随心所欲,随意变化。

更绝的是,这套散手掌完全可以用八卦独门兵器子午鸡爪鸳鸯钺来演练。其中掌法(式)可一式不改,操练者双手舞动双钺演示这套掌法,更是别具特色。

另外,张鸿庆先生还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创编了八卦掌新的系列套路,如:龙形掌、龙形刀、龙形剑、龙形双钩、龙形双戟、龙形枪等,极大地丰富了八卦掌的拳艺内容,为广大八卦掌爱好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选择。

龙形八卦掌

张鸿庆传八卦掌之特点

1.讲规矩,重桩功(活桩)

初学入门,必须先练八卦走圈步(蹚泥步),以此为桩(行桩),为下一步练习八卦掌各种架子打好基础。

2.循序渐进,步步为功

学习八卦掌的程序是:转掌八势(基础八掌)、八卦掌(定架子)、龙形掌(活架子)、龙形八卦掌(变架子)、八卦散手掌(用架子)以及龙形刀、龙形剑、龙形双钩、龙形双枪等器械套路,然后是推手、单操、散手。

先定步,后活步,再行步,一步深一步,步步吃(长)功夫。

3.以走为功,以走为用,以掌为法

行如龙,动若猴,坐如虎,换势如鹞鹰。走架时步转身随,掌随身变,以腰为轴,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畅胸实腹,气足力实,千变万化,心神不变,浑元一气,意守丹田。

张鸿庆的后辈传人中最有成就者当属褚广发。褚广发(1900—1985年),今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人。少年时随本镇拳师唐维禄学形意拳,后经唐师推荐又拜张鸿庆为师学形意拳、八卦掌诸艺,一生追随张鸿庆先生,期间,曾得到尚云祥、薛颠、傅剑秋等前辈大师传授。

褚广发的主要传人有王振国、王绍礼、褚玉明、李西安、张次珍、董玉茂、吴桂忠、张仲泉、邓长久等。

本人于1987年开始跟吴桂忠老师系统学习张鸿庆—褚广发传形意、八卦掌拳技。2011年初,又两次到河北省廊坊市张国才老师家中,重点学习了张鸿庆先生亲传给张老师的八卦掌龙形系列套路,并得到张国才老师形意拳、八卦掌诸多心法传授,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邵义会先生

邵义会,1952年生,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人,中国武术六段。9岁随其叔邵国彭学拳,12岁拜天津王庆福(傅剑秋弟子)习少林拳械3年,后随刘泽起学习少林拳、形意拳。

1967年拜唐山张兰普(宋真石、郭梦深弟子)习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杨式太极拳、太极长拳等拳械。1989年拜汉沽著名拳师吴桂忠(张鸿庆再传弟子)习形意拳、八卦拳、象形术等。1994 年拜石家庄马虹习陈式太极拳械、推手等功夫。2011 年先后两次到河北廊坊张国才家中学习张鸿庆先生亲传的形意拳械功夫。

在六十多年的习武生涯中,邵义会经常走出家门,求师访友,先后得到各地十余名前辈老师的传授,并在多个武术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自1998 年以来,先后在《少林与太极》《武林》《精武》《武当》《武魂》《搏击》等杂志发表武术文章五十余篇。著有《张鸿庆传形意拳练用法释秘》《会练会养得真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