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背水一战在井陉口,项羽破釜沉舟在漳河边古渡口“三户”津

 爱旅游的寒江 2023-08-27 发布于河北
楚汉相争前后两场“背水之战”一是韩信“井陉口上背水陈兵”,二是项羽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韩信,中华第一名将,在楚汉相争过程中,曾为开辟北方战场,屯兵上党长治和今河北涉县城东韩王山下,“北上取代,井陉口上背水陈兵”,通过“井陉之战”,东出太行,破赵,“踏平巨鹿城”,“活抓赵王歇”。这是汉三年十月即前205年十月的事。“背水陈兵”,又叫“背水一战”,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呢?

有教授研究认为,这里的“井陉口”,应该是今山西平定县旧关到河北鹿泉土门关120多里长的巨大山口,狭长地带,旧关为其西口,土门关为其东口。所谓“井陉”,《地记》上说:“太行八陉,其第五陉曰土门关。今山势自西南而东北……至井陉县东北五十里曰陉山,其山四面高平,中下如井,故曰“井陉”。汉赵井陉之战,韩信北上又东下,在井陉,背水阵设置的具体方位,应在今天河北井陉县微水镇北5里处的岩峰村(距土门十五公里)东南至上安镇间,即今绵蔓水的东岸,“背水”,背的就是这条“绵蔓水”。此“一战”,韩信出奇兵以少胜多,对楚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汉军开始具有了不可逆转的战略优势,并最终统一了天下,韩信居功至伟。

韩信奇正用兵,“背水一战”,意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属哀兵之战,激发出将士的潜力,以死战之心绝处逢生,乃为军事史上的奇迹也!
至于项羽的“背水一战”,要比韩信早一点儿(早一年零十个月),表观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破釜沉舟”之壮举。是山雨小时候根据自己的理解,说,“破釜沉舟”了,锅都摔了,船也毁了,意思是,过了河,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打不胜这一仗,就饭也不吃了,死到战场上去,绝了往回返和后退过河的念头,这也叫“背水一战”。问题是,项羽的“背水一战”,背的是哪一道“水”?在什么地方渡的“水”,过的“河”,摔了锅,毁了船,也“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到前边打的是哪一仗?
据《项羽本纪》,是秦二世三年即前207年十二月,楚国反秦首领项羽面对强大的秦军,命六万楚军“破釜沉舟”,渡过漳河,与秦国上将章邯、王离展开决战,巨鹿之战,摧毁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历史走向,拉开了亡秦序幕。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与秦始皇、汉高祖并列,不是随随便便地安排的。“破釜沉舟”之举,发生在今洹水南安阳古城西北、安丰乡渔阳村北漳河上古“三户”渡口及其东南平原地区,站在河北的角度,就是今河北磁县西南方向的漳河边古渡口“三户”津。三户津向上游即西北五里地就是三户峡,在今岳城水库的坝址一带。

项羽在战秦救赵的过程中,杀了上将军宋义,“威震楚国,名扬诸侯”,被楚王封为上将军,“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卒二万渡河救矩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这里的“釜”就是锅;甑zèng,是做饭用的一种瓦器。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渡船凿沉,做事果决断然,不留退路了,还“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拼命了!又,“……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说的很明白,项羽先让蒲将军渡的“三户”津,后来自己也“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纡水”在漳河三户津西北边,是漳水北岸支流。既说“击秦军纡水上”,就一定得先有项羽的“悉引兵渡(漳)河,昏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有一鼓作气,直捣黄龙的气慨。
古籍中前人的注解也印证了,巨鹿之战的“破釜沉舟”,发生在今河北武安、磁县一带的古漳水之上。司马彪《郡国志》上说:“邺有汙水、有汙城。注曰:《史记》项羽击秦军汙水上。”山雨认为,这里的“汙城”,多半是“岳城”。《水经注·卷十》也说:漳水“又东,汙水注之。水出武安县山,东南流径汙城北。昔项羽与蒲将军、英布济自三户,破章邯于是水。汙水东注于漳水。漳水又东径(讲)武城南,世谓之梁期城。”岳城没去过,讲武城山雨去过。“济”,渡也。“自三户”,从三户津这儿过河的。谁?蒲将军、英布及项羽本人。“是水”,汙水,今叫香水河。项羽打败章邯就在此河河边之上。
都是“背水一战”,项羽沉舟破釜,韩信是背水陈兵,都是决绝而以“求死”之心获“觅活”之奇迹,都是在楚汉相争之前后,不隔几年(不到两年),都是源于太行山区的“水”,也就是同为太行山东面的“河”,在河边上,面敌背河,创造了中华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两大奇迹:巨鹿之战、井陉之战,亡秦破赵,关键的关键。
山雨  癸卯巧月中浣  于古沙安乐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