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新用户86028838 2023-08-27 发布于内蒙古

人作为天地之心已经包括了人与天地的关系。但在中国古老的智慧里,人们对于天人之际提出了多种不同主张。最主要的有天人相分说和天人合一说等。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天人相分论认为,虽然天地人同属一体,人与自然具有共同的本性,但人作为天地之心,不同于天地万物。于是,人具有他自身独特的本性。由此而来,一方面,人被天地自然的普遍规律所规定,另一方面,人又有其超出天地自然的特殊法则。

在这样的意义上,天地自然不能完全等同于人,人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天地自然。根据这样的理由,自然事件的发生的原因不能全部归结到人,同时人类历史的展开也不能都回溯到自然那里。

天人相分论的主要代表是荀子。他认为天地自然有自身固定的道路,并不依据人类的存亡而变化。这就是说,人类并不是自然的目的。与此同时,人类生活的吉凶主要在于自身是否合理的治理,而不在于天地自然好或者坏的变化影响。人不要迷茫于天人感应,而要明白于天人之分。让天地走天地的道路,让人走人的道路。这才是真正适宜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果说天人相分的话,那么是天胜人还是人胜天呢?根据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人既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于是天可能胜人,人也可能胜天。刘禹锡认为有的地方天胜人,有的地方人胜天。这在于天道和人道各有不同。天道是生万物,人道是治万物。在自然的世界里,力量是根本。这是天理。在人类的世界里,道德是根本。这是人理。因此,在不同的世界里,天和人各具优势。

与天人相分相比,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是天地自然,人是天地间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但天人是否合一?同时天人如何合一?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天人合一学说的一种形态是汉代儒学的天人相类说。董仲舒认为天具有神的品性,它按照自己的形象生育了人。人是天的副本,人类的一切现象都是天的复制品。人副天数不仅直接表现为人在形体上与天类似,而且还表现为人在心灵上与天类似。

在人副天数的基础上,董仲舒还主张天人感应。他认为天不但按自己的模式制造了人,而且还能感应人的活动,并对人的活动的正义和非正义性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人违背了天的意志的话,那么天便会降下灾异警告,这就是所谓“谴告”说。反之,如果人遵循了天的意志的话,那么天就会出现符瑞。天通过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化来主宰天地和人。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董仲舒的天人相类说是值得怀疑的。一方面,人副天数是一种穿凿附会的说法。人无论是在身体的维度上,还是在心灵的维度上都不是对于天地的模拟。这在于人在天地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者,他有自身唯一的不可取代的存在形态。另一方面,天人感应不过是一种杜撰和猜想。人与天地之间当然存在一种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当人适应或者违背了天地的自然规律的时候,天地就会根据自然的规律作出一种相应的反应。董仲舒虽然也看到人与天地的差异,但他不仅将人类天地化,而且也将天地拟人化。于是,人与天地的根本差异被抹平了。这样便出现了所谓的人副天数和天人感应。

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历史上最根本的学说的是天人相通的主张。它包括了如下内容:首先,天人原本一体。一般的天人合一说是以设定天人相分为前提的。既然天人本来未分,那么也不必言合。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已经给与的事实,既没有无天的人,也没有无人的天。天人本身就处于无法分离的同一性的存在中。其次,人天应该一体。虽然天人有别,天是天,人是人,但天人应该合一。这在于人是生存在天地之间的。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在这样的意义上,天人合一不是已然的状态,而是应然的状态。它是对于天人相分的克服,是存在的理想境界。最后,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心。人以此能够与天合一。人的心灵能够知道人自身的本性,同时也能知道天的本性。人性与天性是合一的。人不仅知道人与天的本性,而且还遵循这种本性去存在。这就是天人合一之道。当然,儒道对于天人合一有各自不同的表述。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认为,天人本一,天人相通。于是天即人,同时人即天。自然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自然的显现。

先秦儒家孟子认为天道即人道,天性即心性。他主张尽心知性,知性知天。孟子的心性论设定天道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天道不只是在自然之中,而且也在人道之中。同时,人性就在人心之内。因此,当人明白了其心灵的时候,也就理解了其本性。这同样也意味着,人理解了天的本性。这表明,天道实现于人道,而人道不过是理解了的天道而已。

先秦儒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宋明儒学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张载的气学、还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其思想核心都贯穿了天人合一的原则。张载认为,如果天人相异的话,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诚明。只有当天人无别时,诚明才会实现。程明道甚至认为,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天人原本一体。故所谓天人合一不是先相分而后合一,而是显示其原本的已经存在的合一。程伊川也坚持相同的观点。

他认为,道本身是一,并没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在人则为人道。天地人同属一个道,其差别只是在于它们是道的不同的显现领域。陆九渊则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完全心灵化了。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在陆九渊看来,天人一体,且其一体处就是人的心灵。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宋明儒学还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来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学说。在孔子那里,仁爱主要是人对于他人的关爱,是父子的血缘亲情向人间普遍情感的转化。但在宋明儒学那里,仁不仅只是人与人之间感情,而且也是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仁是天人合一,仁者就是一个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

如果说儒家的天人合一主要是心性和天地的合一,并具有道德化的特性的话,那么道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人性与天性合一,并具有自然化的色彩。老子认为天地人三者都是被道所规定的。作为道本身,它遵从自然,而且它自身就是自然。道作为自然是天地人三者自身的本性。

庄子继承了这种自然而然的思想。他把人的存在的根本都还原到自然那里去。因此,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应以自然作为自身的准则。庄子所达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魏晋玄学则发展了老庄的道论,而成为新道家。王弼和郭象等讨论的不再是一般意义的道,而是自然。当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时候,人就到达了天人合一。

中国智慧的天人之际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响最为深远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