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温州白象塔出土美物(一)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8-27 发布于北京

摄于:温州博物馆  
北宋·彩塑菩萨坐像
1965年温州白象塔出土
残高56厘米
此像头束高髻(髻残)。面容清癯,内穿襦衫,胸部束帛带,外披通肩袈裟,于腹前系结;下着裙裳,结跏趺坐仰莲台座。表面颜色脱落严重,只剩白腻子底色和泥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彩塑天王立像
1965年白象塔出土
通高48厘米
此像头戴虎头胄鍪,蹙眉突目,张口露齿。肩系巾,身披甲胄,佩披膊,胸部横束勒甲索,腰系革带,腰围膝甲,下衬腿裙。两腿向左右分跨,略宽于肩,使神态威武中富有动感。表面颜色层剥落严重,其烟黑色或为烟熏所致。

图片

图片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
1965年白象塔出土
通高28厘米
此像头戴豕形帻帽,红绿相间技帛从右肩斜披到左腰,于胸前打结,腰束石青色围腰。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至道二年彩塑木星供养立像
1965年白象塔出土
通高38厘米
此像头戴进贤冠,冠前山珰楷书一“王”字,冠后石绿色披幅。面容白皙丰满,眉清目秀,高鼻短须,略带微笑。内着交领襦衫,外穿红缘靛青色交领宽袖深衣,束朱红下裳,内穿长裙,腰系带,前挂同心结帛带,后腰垂二条缯带,足登如意履。双手曲起,掌心朝上作捧物状,立于木座上。木座背面墨书发愿文:“至道二年 (996)三月十,会首黄昌绶三十人为皇帝并四县百姓建炽盛光道场,造木星供养。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
1965年白象塔出土
残高21厘米
此像头部残缺,露出木骨架。肩技石青色卷云纹云肩,身穿红地蓝白花交领宽袖衫;外束红地白色团花下裳,内着蓝色百褶裙;展束带,饰蔽膝,腰后二条缯带下垂,足登朱红云头履。

图片

图片

北宋·彩塑天王立像
1965年白象塔出土
通高53.5厘米
此像头披蓝黑色齐腰长发。肩系石绿色肩巾,身着蓝色大袖袍,袖口束结;外罩贴金箔明光甲,肩佩护肩、披膊,肘部伞状护甲,小臂戴臂甲;胸束勒甲绦带,腰系革带;佩饰贴金鱼鳞纹鹘尾及贴金草花纹膝甲,衬蓝色腿裙,内穿红地贴金箔菱形纹缚裤。右手提剑,跣足踏玄武(龟蛇合体);玄武身缠蛇二周。神态威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彩塑高僧坐像
1965年白象塔出土
残高48厘米
1965年白象塔出土
残高22厘米
此像额顶及头后半部已残。面容丰满,脸部贴金。内穿二层蓝缘描金花草纹交领襦衣,外披赭红色通肩袈裟。双手叠放相交置于腹前,结跏趺坐。从肩部残存的缯带和披肩推测,此像头部原披戴僧侣式风兜,应为泗洲大圣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彩塑菩萨坐像
1965年白象塔出土
残高48厘米
此像戴冠。面容丰腴,弯眉细目,直鼻小口。内着右袒襦衫,外穿白地朱红色钩边卷云纹贴体窄袖长衫,肩披朱红色云肩式天衣,胸饰璎珞,跣足。右腿曲起为半跏趺坐姿。
右手置右膝上。左手及下半身残缺,仅存左前足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彩绘木胎泥塑太白星供养立像
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
1965年白象塔出土
通高38厘米此像头梳髻,上插梳状发饰。面颊丰满,柳眉细目。身穿粉绿色交领襦衫,外着右袒宽袖衣,束朱红下裳,内穿长裙,腰系同心结帛带。足登云头履,立于木座上。身姿作舞蹈动作,体态婀娜秀美。
木座背面墨书发愿文:“至道二年三月十日,会首黄昌绶三十人为皇帝并四县百姓建炽盛光道场,捏造太白星供养。”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