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佛造像赏析

 天宇楼33 2017-08-24

北宋彩塑菩萨立像


白象塔一层四面出土。石绿色高髻,华冠,双耳垂肩,耳后二绺垂髻和缯带披垂于肩上。眉清目秀,面部丰腴。身穿大红描金菱格纹覆肩襦衣,右胸袒露,外披赭红色袈裟;项饰璎珞,双手相插腹前,下着白色菱格纹罗裙。跣足。亭亭玉立于仰莲上。菩萨体态轻盈,神态闲适自若,各部分比例适度,透视准确,线条圆润流畅,表现了典型宋塑特征,是这批彩塑中的精品。


北宋彩绘木雕菩萨立像


白象塔二层出土。头披蓝色长发,长及胫部,两边鬓发修剪精整,从耳前披在肩后,露出双耳。脸部丰满皙白,用墨描出弯月眉,双目微启,高鼻红唇。身穿乳白色大袖交领襦衣,披红底描金云肩,腰系帛带,腹前佩蔽膝,下垂至地,足登云头履。右手持贴金箔净水瓶,左手残,残部有一个卯眼。凝神伫立于座上。雕刻细腻,色彩鲜艳,衣褶纹饰雕刻流畅。手部采用榫卯拼接工艺。颜料底层打底较厚,颜色剥落较少。


北宋彩塑天王立像


头戴菊花纹饰兜鍪,鍪顶部残,顿项披肩。突目蹙眉,张口露齿。右手从肩部残缺,左手从上臂残。身穿赭红色明光甲式胄,胸前两面菊花纹圆护,背甲则为一片式样。胸背甲在肩部用两根肩带相连,套在护肩上。胸部用帛带横束。腰系革带,腹前饰鹘尾,着红色腿裙,腿裙稍残。下着红色缚口裤,双足残缺。神态威武。与1514/18为一对。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菩萨坐像


白象塔二层四面出土。


头梳矮平髻,留刘海,两侧鬓发从鬓角梳到耳后,耳后缯带披垂至肩。额有白毫,面部圆润丰满,五官秀雅,两耳垂肩。内穿石绿色襦衣,外披淡灰色广袖袈裟,袈裟上错落盘缀深兰色盘花。右胸袒露,肤色赫红。颈饰璎珞,腰围罗裙,束赭红结带。左手扶膝,右手残缺。跣足,一足盘膝,一足踏莲花,半跏趺于坐椅上。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菩萨坐像


白象塔二层五面出土。


蓝色发髻,高髻,饰发箍,双耳后二绺垂髻披于肩上,宝缯下垂胸前。目秀眉翠,晕颊小口,面容姣秀。项饰金璎珞。身穿赭红色襦衣,右胸袒露,肌肤洁白柔润。肩搭石绿色披巾,腰系罗裙,外围腰袱,束以结带。左手曲起,右手置膝,臂、腕戴环钏。跣足,结跏趺坐于仰莲须弥座上。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北宋彩塑天王立像


白象塔二层二面出土。


头戴宝珠纹冠,突目蹙眉,张口露齿。右手从肩臂部残缺,左手插腰,身穿赭红色明光甲式胄,胸前两面菊花纹圆护,背甲则为一片式样。胸背甲在肩部用两根肩带相连,套在护肩上。胸部用帛带横束。腰系革带,下着红色腿裙,腿裙残缺。臂甲上部缀以象伞一样撑开的护甲残缺,臂甲和胫甲饰菊花纹,双足着靴,残缺。神态威武。彩塑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各部比例准确,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代表了北宋时期和温州地方工艺特色。



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