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丙泊酚(二)

 fjgsd 2023-08-27 发布于广东

丙泊酚属于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具有独特的诱导麻醉作用,静脉注射起效快,在体内代谢快,持续时间短,患者苏醒快,多用于镇静ICU病人。


丙泊酚的用法用量


用于全麻维持时具体用法剂量如下:

可通过连续静脉输注或重复静脉推注本品来维持麻醉所需要的深度。

持续输注:所需的给药速率在病人之间有明显的不同,通常每小时4~12mg/kg的速率可达到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在应激小的手术过程(如微创手术)中,可将维持剂量减至约按体重计每小时4mg/kg。

重复推注:如果重复推注给药,根据临床需要,每次可给予25~50mg的剂量。

用于重症监护期间的镇静时,其具体剂量用法如下:

当作为对正在接受人工通气的重症监护病人的镇静药物使用时,建议持续输注本品,连续应用不得超过7天。对于大多数患者,每小时0.3~4.0mg/kg的输注速率即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不应超过每小时4.0mg/kg的剂量,除非对于患者的获益大于风险。不建议采用靶控输注(TCI)系统给药对重症监护(ICU)患者进行镇静。

用于外科手术及诊断时的清醒镇静具体用法如下:

在用于手术及诊断过程中的清醒镇静时应个体化给药,并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逐步给药。对于大多数患者,用药剂量为0.5~1mg/kg。大约1~5分钟能达到初步镇静。

镇静维持时,需同时静滴本品以维持所需的镇静水平。大多数患者需每小时1.5~4.5mg/kg的剂量。除滴注外,当需要快速加深镇静深度时可一次性注射10~20mg。


丙泊酚的联用禁忌

  • 不宜与利福平联用,使用丙泊酚诱导麻醉后可能出现低血压;

  • 不宜与苯二氮䓬类药物,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或吸入麻醉药联用,可延长麻醉时间并降低呼吸频率;

  • 不宜与抗高血压药和利尿降压药合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

  • 不宜与芬太尼联用,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可短暂性升高,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 不宜与琥珀胆碱或新斯的明合用,可能出现心动过缓或心脏骤停;

  • 不宜与阿片类药物联用,可能增强或延长丙泊酚的镇静效果,因此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可能更高,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 不宜与环孢菌素同用,有发生白质脑病的风险;

  • 需特别强调的是,丙泊酚与术前用药、吸入麻醉剂或镇痛药物伴随使用时能加深麻醉并增加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例如乙醇、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伴随使用时,可加深镇静作用;与肠外使用的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时,可能发生重度呼吸及心血管抑制。


丙泊酚的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 心血管系统:心律不齐(1.2%)、窦性心动过速(1.6%)、低血压(17%)、高血压(8%);

  • 中枢神经系统:痉挛(17%);

  • 注射部位:灼热、刺痛或疼痛(17.6%);

  • 皮肤和皮下组织:皮疹(5%)、瘙痒(2%);

   少见不良反应:

  • 免疫系统:过敏/类过敏反应;

  • 心血管系统:房性早搏、昏厥、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心动过速、二联律、心动过缓、室性早搏;

  • 中枢神经系统:高渗/肌张力障碍、感觉异常、头晕、乱动、寒意、嗜睡、谵妄、紧张;

  • 消化系统:唾液过多、恶心;

  • 血液/淋巴系统:白细胞增多症、出血;

  • 注射部位:静脉炎、瘙痒;

  • 内分泌系统:低镁血症;

  • 肌肉骨骼:肌痛;

  • 全身性情况:围产期疾病、发热、四肢疼痛、抗胆碱能综合症;

  • 呼吸系统:喘息、咳嗽、喉痉挛、低氧血症;

  • 皮肤和皮下组织:皮疹、瘙痒;

  • 特殊感觉:弱视、视力异常;

  • 泌尿生殖器:尿液浑浊。

反复肌肉注射本品可引起臀肌挛缩症。

既往重症医学常用药物介绍: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丙泊酚(一)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地西泮(一)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地西泮(二)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地西泮(三)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西地兰(一)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西地兰(二)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西地兰(三)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肾上腺素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去甲肾上腺素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多巴胺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多巴酚丁胺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硝普钠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硝酸甘油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酚妥拉明

重症医学常用药物 | 胺碘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