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畲乡散记

 生活料理坊 2023-08-28 发布于江苏
那天,潘国治先生发来这篇《畲乡散记》,拜读方知安徽还有一个畲乡,跟随着文中的描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似乎也置身于这美丽的畲乡之中了。这就是潘先生这篇《畲乡散记》的魅力。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潘先生曾经是一个优秀的播音员,又是一个文学功底扎实的高产记者。退休以后仍笔耕不辍,同时还成为一位富有爱心的社会工作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就不难知晓为什么每次看到潘先生的文章,都会感动、被感染了!


八月二十日,是今年末伏的最后一天,中午虽然还是烈日炎炎,但早晚非常凉爽。这天,我与宣州区飞彩街道办事处莲西社区祥生棋社社长姚星和棋社会员汪永祥结伴而行,前往我省惟一一个少数民族乡一一宁国市云梯畲族乡观光采风,顺带“送棋到畲乡"。


这两位老哥,年轻时当过兵,退伍后,一个在当涂工作过,一个是马钢退休工人,我是含山人,缘分,半个马鞍山老乡。他俩都比我大,一位大我六岁,一位大我五岁,但身体都很硬朗,尤其是汪老兄,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还能做人工倒立,70多岁的老人看上去不上60岁。


早上八点二十分左右,我们相约宣城市汽车站,上了去宁国的农村班车,九点三十分上下,我们在宁国汽车站转乘去宁国仙霞古镇的班车,一路上,抬眼望,朵朵白云头上绕,青山翠竹伴我行;俯首瞰,潺潺溪水脚下流,粉墙黛瓦深山藏。大约十一点左右,我们到达仙霞古镇,仙霞古镇离云梯畲族乡还有五、六公里,姚社长一个电话,我们下榻的民宿农家乐老板小吴便来车把我们接到畲族聚居区云梯乡千秋村,住进了小仙农庄。


这个村为什么叫千秋村呢?是因为村南面有一个古关隘千秋关而得名,据2020年资料统计:全村9.7平方公里,12个村民组,1198人,其中畲族人口84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1%。

右为作者潘国治先生


走进小仙农庄餐厅,一桌丰盛的农家菜肴已为我们准备好了,有肉烧板栗、红烧扁鱼、椒炒笋干、蒸南瓜,炒藕片,还有土老鸡汤,两位老兄看着这么多菜肴,便将带去的一瓶山西汾酒打开喝了起来,我不喝酒,用茶水在边上凑凑热闹。乘他两边喝边聊之机,我溜了出去,拍了几张照片,发了一个朋友圈,并附上四句打油诗:

宁国大山中,

千秋畲族风。

共享农家乐,
怡情四海同。

午饭后,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大约下午三点钟左右,太阳不太炎烈了,在姚老的带领下,我们三人沿着村中间的柏油路一直往上走,边遛达,边赏景。姚老经常到这个村庄休闲避暑,对这里非常熟悉,愉快地为我们当了一回导游。


首先来到离我们住处不远的畲乡风情园广场,广场沿湖而建,古朴端庄,楼台亭榭点缀其间,瀑布假山自然清新,这里是畲乡儿女节日聚会的地方,也是农历三月三畲族男女青年对歌的圣地。广场正面象征畬族盘、蓝、雷、钟四大姓氏的四根大型雕柱昂然耸立。


说到畬族四大姓氏,有必要把畲族的起根发脉给大家交待一下。畲族是中国南方游耕民族,“畲”字来历甚古,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意为刀耕火种。“畲"字衍化为族称始于南宋。7世纪初的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闽南、潮汕等地,明、清时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山区,安徽宁国的畬族大约在100多年前从浙江兰溪、桐庐、淳安等地迁徙而来的。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所以,凤凰图腾是畲族人民独特的信仰崇拜和文化符号,祭祖仪式是畲族兄弟最深刻的文化印记和精神依托。

传说畲族始祖盘瓠因为帮助国王平息了外患,遂娶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育三男一女,均由国王赐盘、蓝、雷、龙四姓,女儿龙龙长大后赘钟姓为婿,畲族便有盘、蓝、雷、钟四大姓氏。相传长子盘远洋出海,一去不返,不知所终,因此现在畲族只有蓝、雷、钟三大姓氏了。

告别了风情园广场,我们又到畲族特产馆里逛了逛。这间特产馆面积不是很大,大约只有200个平方,可是,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吃的、用的、玩的、穿的、戴的,尤其是色彩斑斓的彩带和各式各样的竹编使你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勤劳淳朴的畲族妇女,不仅是生产能手,也是编织刺绣的能工巧匠,她们编织的彩带,又称花腰带,图案栩栩如生,配色美观大方。编织的斗笠,花纹细巧,工艺精致。畲族姑娘精心织绣的“鸳鸯戏水”、“花好月圆"等绣帕,不仅是畬族情侣心爱的定情物,而且也成为现在许多民族青年男女表真情、订终身的信物,还是当下时尚的旅游产品和岀口产品。不过,在特产馆里我还看到了我们马鞍山生产的鲜虾酱和采石茶干,这难免有点“张冠李戴"之嫌。


逛完特产馆,我们顺坡道而上,来到了赋予畲乡灵气的位于畲乡后山半山腰的太子坑水库。“太子坑水库",听到这个名字,肯定有典故,于是,我在百度里一搜原来是这样:据传,畲乡的千秋关是南宋时期八大抗御外敌的关口之一,守住关口,便能固社稷、保民安,于是,赵家皇帝便派三太子镇守关口,不幸,这位三太子在战场上阵亡,这位太子生前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得民心,百姓为了纪念他,把他埋葬的地点叫做太子坑。太子坑的遗址早已不复存在了,只有青山深处还有一座古老的亭子,据说,那就是三太子长眠之处。


时光年轮驶到公元1958年,党和政府为了让畬乡人民旱涝保收,安居乐业,通过人海战术,车拉人挑,手提肩扛,建成了一口库容30万立方米的人工水库,取名为太子坑水库。所以说,古往今来,老百姓心里有杆秤,造福百姓的人永远被百姓所铭记。


现在,太子坑水库西端建了一幢农家乐,供游客食宿,岸边建有休闲凉亭,供游客品茶赏景。游客在这里,可免费领取鱼具,免费钓鱼,库内以草鱼、鲫鱼、鲶胡子和昂丁鱼四大鱼种为主,钓上来就拿走,喜欢钓鱼的游客不妨来这里,一边领略山水之趣,一边尽享垂钓之乐。晚霞夕照,清风徐来,波光潋滟,我站在水库大坝上,情不自禁地吟道:

山青树高库秀,
村洁路畅水流。
江南景魁何处?
畲乡云梯独有。


下午六点时分,在农家乐老板小吴的电话催促下,我们三人赶回酒店用餐,晚餐比中餐还要丰盛,老鸡汤换了猪蹄炖黄豆,还上了两盆香辣花甲。用餐完毕,姚老与小吴老板达成口头协议,祥生棋社在小仙农家乐开设象棋培训基地,让中国象棋走进畲乡,让象棋知识普及众多畲族群众。小仙农家乐提供食宿和培训场所,价格从优。说到消费价格看官可能不太相信,我们在这住一夜加上两个正餐和一个早餐,总共每人只收110元,山里人多么纯朴、诚实、大气、厚道!

第二天一早,可能由于年龄的原因,我们三人凌晨五点左右都准时起床,洗漱完毕,一道在村上转转,主要目的是想找几位畲族老乡聊聊,因为昨天下午老乡们不在家,都到田头地边干活去了。


我一共采访了三个人,第一个是蓝家大院的女主人练云丽,她告诉我们,她家四世同堂,最大的98岁,最小的才10岁。丈夫名叫蓝金财,儿子是党员,担仼副村长。她家爷爷的爷爷是清末从浙江丽水逃荒逃到这里的,逃荒时一担挑子一头是祖先牌位和祭祀用品,一头是生活用品。畲族人敬畏祖先是出了名的,只要人在祖先牌位就在,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要庄重地举行祭奠祖先仪式,五谷登场时首先把最好的稻谷做成乌米饭或裹成粽子敬献在祖先牌位前,让他们先"尝尝"。


逃荒途中,当时的汉人看不起畲人,拒绝收留,赶他们走,畲人只能一直往大山里乞讨,发现这里自然条件较好,便凿石取土建房,开垦耕作荒地,繁衍生息至今。

说着说着,看见蓝家大院对门一位年轻妇女正在向四轮车上上货,有瓜果,蔬菜,还有大小一致的小香薯。我便走上前去询问这是拉到哪里去卖?她说到仙霞镇去赶早市。这位大姐告诉我,她是浙江临安人,来到这里已经四、五年了,租用一位姓雷的畲族房东的房子居住,主要利用山地栽植小香薯,车上的小香薯用塑料网兜装得整整齐齐,10元钱一袋,一袋三斤。我问小香薯好吃吗?她说,特好吃,又香又甜又无丝。我问年收入多少?她笑而不答。


第三位采访者是位中年男子,叫蓝小山。他家五口人,夫妻两都是畬族人,儿子在合肥当兵,是武警,已经十年了,月薪上万元。他说,我们村上主要靠经营农家乐、种植山核桃和干笋这三条渠道创收。说到山核桃,他说今年山核桃结的不多,主要是在开花时节遭到冻害,影响结果。他家门前就有一棵山核桃树,快要收获了,挂在树上的山核桃是枚呈三角形状的青色果子,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到。

这位畲族老乡自豪地告诉我,他的外甥女,叫蓝书娣,先在云梯乡工作,后调至宁国市宗教局工作,曾当选为安徽省人大代表,今年她刚退休。


清晨的走访还遇到了三件快事,乃祥瑞之兆也。一是看到千秋关山头上片片彩云来回飘逸,瑞蔼升腾。二是一群登枝喜鹊向我们歌唱。再就是见到一位蓝姓畬族百岁老人,鹤发童颜,脑清目明,就是耳朵有点背。


吃罢早饭,小仙农家乐吴老板笑嘻嘻来到桌前说道:"三位叔叔,我用车子送你们到仙霞乘车,先把你们送到千秋关看看。" 我们当然喜出望外。车子载着我们沿着盘山公路,一刻钟便来到了千秋关,关上人头攒动,游客从关口鱼贯而入,

停车场停了好几辆旅游大巴,都是江浙一带的。


千秋关,古称千秋岭,为天目山西麓山岭,海拔398米,峡谷深幽,云漫雾绕,因唐代诗人罗隐“想望千秋岭上云"的诗句名扬天下,该关是来往天目山的战略要冲,形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吴国吴王杨隆演派遣大将李涛率兵两万进攻越国,吴越王钱镠命其子利用千秋岭的特殊地形,以少胜多,大胜吴军。


宋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朝廷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千秋岭为杭州西面门户,为守卫都城,南宋在该处置关,自此,千秋岭始名千秋关。2010年后,皖浙两省分别对关墙作了维修,现在,千秋关同是安徽省和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乃:
 一步跨两省,
双肩担雄关。
吴越古风在,
今朝更好看。


天有不测风云。皖南的天就像川剧一样,说变脸就变脸。早晨还是朝霞满天,两个小时以后,当我们游毕千秋关,老天突然风声大作,下起了秋雨。天公好像有意这样安排,让我们在朦胧的烟云细雨中,结束了这次畲乡之旅、山野之旅、友谊之旅、风情之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