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妙招合辑,一键收藏!(七)

 学到老图书馆nd 2023-08-28 发布于广东

中医与科学间的差异,源于不同的世界观


中医或许是另外一个更高级文明遗留的,由另一套世界观和生命观所指导的学问。
中医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很难与现在的世界观和生命观相互认同,因此造成了中医和科学之间的很大分歧。
举个例子,中医对待细菌和病毒的态度是“和”,用的方针是“驱邪”,简单来说,中医是通过改变身体里细菌和病毒的内环境——“内因”,使之成为不利于病毒和细菌存活的环境,以此来将病毒和细菌逐出体外的,正所谓“驱邪”,而不是站在杀菌和杀灭病毒的对抗式的立场。杀菌和抗病毒不是不可以,但是其最终结果往往增强了细菌和病毒的抗药能力,让我们得不偿失。只有经历过一件事情才会真正理解它,就像这次的疫情,我们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以后,才能认识到中医对生命的认知水平。
中医里强调天人为一体,对抗世界就是对抗自己,因此要想办法在这个世界里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到彼此间合适的距离,大家就都能很好生活下去。

妙招表面是数不清的接地气的法以飨芸芸众生,其背后是对传统深层次文化和更高层级宇宙规律的探寻支持。

疼痛-甲根穴止痛法
甲根穴位于手指背侧,在指甲根后缘皮肤之中点0.1厘米处取穴。每指1穴,共10个穴位。
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甲根穴是阴阳、精气血津交接之处,刺激按压可以畅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
甲根穴每个手指上都有一个,大拇指的主要是治疗扁桃体炎,二指主要治疗便秘,三指治疗胸痛,四指治疗肋痛,五指治疗心绞痛。
急性疼痛或急性疾病,这个穴位非常有效,按视频所示,掐压50~100下,双手都可以做。若掐压起泡属正常,不要紧的。 

00:25

掐压甲根穴时,用拇指指甲按压对侧的穴位,按压强度以自己能接受的较强痛感为宜。
   
咽喉部的异物感“梅核气”-掐按手上专门的穴位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总觉得嗓子有异物,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好难受啊!
这种咽喉部的异物感并不是慢性咽炎,对于这种症状,中医是这样描述的:“咽中如有炙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意思就是好像有一块黏糊糊的小肥肉贴在咽部,咽也咽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中医叫作“梅核气”。
我们在手上有个穴位专门对付这个病例状态,即图中标出的穴位,通过掐按这一穴位能有效缓解喉部异物感,但是想要根治还需要整体的治疗。
第一步:掐压下图中的穴位点50-100下(双手),同时做吞咽动作。

具体操作参考如下视频:

以下视频来源于
针灸匠张宝旬

第二步:下图红点处可以处理咽部不适的情况,这个穴位点是张老师的经验穴,掐压50-100下(双手),同时做吞咽动作。
第三步:食疗。核桃内的干燥木质隔膜,在中医里叫做“分心木”,每次取10克泡水代茶饮,一段时间后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出现咽部异物感,要特别检查一下有没有癌症的风险。中年人如果一直有这种情况,也要咨询专业医生。



补肝养血的导引-盘腿转头通肩颈

富贵包、大饼脸、粗脖子,很多都是颈项部的气血堵住,造成的“拥塞”状态。

如果能使颈项部的气血流通,这些症状都会改变,艾灸大椎穴和导引都是很好的方法。

导引可用视频中的动作,办公室坐着也可以做。不需要盘腿。有空就做,不拘次数。

经期孕期人群都可以做。


减肥的导引-舒肝推腹法
专题减肥,推平大肚子第一式——舒肝推腹法。

做50到100下,微微汗出即可。疏肝可行肝郁,推腹可排三浊(痰、湿、淤),大肚子其实只是“三浊”的外相,简单点说,行气排淤可以去大肚子。

此外,疏肝还可以去郁结,对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都有疏通效果。孕期经期人群不要做。
 
以下视频来源于
针灸匠张宝旬
童子功——拿捏二臂护心法
“百病生于心”,护心的关键点在于两臂。上臂可用来诊断心脏问题或心脏康复,左侧肱二头肌和腋窝明显疼痛甚于右侧的需要注意。

前臂用来疏通心经,心有千千结,前臂的区域是治疗乳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的关键区域。

心梗发作时多是从胸前放射到左臂。每天拿捏疏通对心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童子功——拿捏二臂护心法,做50到100下,身体微微出汗为度。经期及孕期可做。



气血不通-振法(婆罗门导引)

后背容易发凉的朋友可以抽几分钟练习一下这个动作。

身体最怕堵,动则生阳,振法就是输送气血通畅的一个好办法。

这个动作可以疏通上焦,改善肩背僵紧,活气血,散滞气,使气血通畅,是很好的锻炼方法。

婆罗门导引-寒松振雪,做50~100下,身体微微出汗为度,经期、孕期可做。

以下视频来源于
针灸匠张宝旬

动作说明

预备式:端坐,双膝宽于肩,双掌置于股面,正身直立脊柱松展,双目平视自然呼吸。脊柱垂直,双肩以脊柱为轴左右轻轻晃动,幅度不要过大,控制晃动频率,将晃动传递到全身。过程中可以调整身体角度,左顾右盼,以便控制晃动的传导。    

要点:控制幅度,轻松愉悦。

高血压、发热、目赤肿痛、咽喉疼痛等-曲池穴


手肘部有一个穴位叫曲池穴。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有清热散风的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发热、目赤肿痛、咽喉疼痛等症,也常用于治疗皮肤干燥和美白的穴位。 

以下分享的是按摩、刮痧曲池穴,快速消敏和降低血压的案例。

降血压

按摩曲池穴可迅速降低血压,尤其对降低高压更为敏感。这也是孝敬父母的好穴位,每天按摩预防偏瘫。

消除过敏

而当出现过敏症,皮肤瘙痒,如果能及时在曲池处刮痧,可快速消除症状。

曲池穴定位:



具体取穴法可参照如下视频:

以下视频来源于
针灸匠张宝旬
曲池刮痧没有方向要求,方法参考如下视频:
以下视频来源于
针灸匠张宝旬

00:15


心悸和心律失常-手穴缓解法

心悸和心律失常,有一个简单的手穴锻炼的法子,如以下视频活动小拇指(双侧)每次50下左右,一天一次或多次,通过经络来调整心脏的异常情况,这个办法稳妥而可靠。经期、孕期可做。

滋阴血,祛风邪的童子功,古书上说常做这个动作,“去胫痛、除风、目暗、耳聋”。

以下视频来源于
针灸匠张宝旬

拉伸三条阴经,滋阴血、除诸风。做50到100下,身体微微出汗为度,经期可做,孕期酌情做。

动作要点:

预备式:端坐,双腿自然分开,上身正直脊柱松展,双目平视呼吸自然。

左腿前伸,自然伸直,左脚跟着地,手扳右脚腕担在左膝之上,保持平衡。

双手锁住脚腕及小腿,脊柱保持正直,身体后仰,此时会感觉的双肩至手被身体发力牵拉,手不可松,头不要后仰,如此牵拉十数次。

然后放下右腿前伸,换左腿担在右膝上面。操作如上。如此往复。  

收势:回归端坐体式,双手抚于膝上。  

要点:身体后仰发力要稳要缓,保持脊柱直立。不要为了加力用头后仰。


温馨提示

1.当出现胸痛,止痛之后应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2.由于穴位选取、个人体质、操作方法等不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必要时请寻医者帮助。

(下文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