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粉刺痤疮,小方清热见效快

 王者天下冬冬 2023-08-28 发布于浙江

小编导读

夏天气候炎热,很多人喜欢在夜晚露天吃烧烤,火辣的香辛料层层叠加,极易使体内火热蕴结,产生粉刺痤疮、口腔溃疡、便秘尿赤等一系列阳热炽盛的症状。此时我们需要调整饮食作息,清热之药也必不可少,下面请大家学习这张经典古方。


凉膈散

【出处】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芒硝、大黄、栀子、连翘、黄芩、甘草、薄荷、竹叶。

【功用】泻火解毒,清上泄下。

【主治】中医主治上中焦邪郁生热证,症见面赤唇焦,胸膈烦躁,口舌生疮,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西医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胆道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病可参考此方。

【方解】本证多由热毒火邪郁结于胸膈所致,治疗以泻火解毒,清上泄下为主。热邪灼伤津液,津液不能上承,故见唇焦,口舌生疮;火性炎上,故见面赤;热邪灼伤津液,无力行舟,故见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热毒火邪互结之症。

方中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毒,清透上焦之热,故为君药。黄芩清透上焦之热,清透胸膈之热;栀子清利三焦之热,通利小便,引火下行;大黄、栀子泻下通便,故为臣药。薄荷清利头目、利咽;竹叶清上焦之热,故为佐药。

粉刺痤疮,小方清热见效快

文献摘要

(1)《成方便读》:“以大黄、芒硝之荡涤下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彻上中之火,连翘解散经络中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

(2)《医方集解》:“此上中二焦泻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而以大黄、芒硝之猛利推荡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缓之也。”

(3)《绛雪园古方选注》:“薄荷、黄芩从肺散而凉之;甘草从肾清而凉之;连翘、山栀从心之少阳苦而凉之;山栀、芒硝从三焦与心包络泻而凉之;甘草、大黄从脾缓而凉之;薄荷、黄芩从胆升降而凉之;大黄、芒硝从胃与大肠下而凉之。上则散之,中则苦之,下则行之,丝丝入扣,周遍诸经,庶几燎原之场,顷刻为清虚之腑。”

国医经验

本方主要用于上中焦邪郁生热证。西医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胆道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病可参照本方加减进行辨证治疗。刘老在临证时每遇与上中焦邪郁生热有关的病证,如胸膈烦躁,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等症状均会使用本方加减,而本病症主要由脏腑积热,聚于胸膈所致,治宜泻火解毒为法。

本方以调胃承气汤之方义以通便导滞,配伍清泄胸膈邪热于上的连翘、黄芩、栀子等,清上与泄下并行。临证用药时,遇邪热甚者,可加用山银花、黄连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遇热甚,而大便秘结者,可生大黄、熟大黄并用,使邪热得去,而诸证自消;另一方面,热甚者,本已阴伤,加用清热药后恐伤阴更甚,故可加用玉竹、石斛等养阴清热之品。

粉刺痤疮,小方清热见效快

医案举隅

初诊:刘某,男,30岁,2012年8月初诊。

患者3个月前,面生粉刺,大便不通,口服牛黄解毒片,有所缓解,近期因过食辛辣,症状加重,今为求中医治疗就诊于我院国医堂门诊。

症状表现:面部散在丘疹及结节,小的丘疹能挤出白色分泌物,大的结节红肿触痛,颊部较重,面赤,口渴,烦热,大便秘结,5日1次,舌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为痤疮之热毒内蕴证,治以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拟方如下:山银花20g,玄参20g,黄芩10g,连翘20g,栀子15g,桑白皮10g,蒺藜20g,生大黄10g,熟大黄10g。

二诊:半个月后复诊,排出大量燥结粪便,热退,面部丘疹渐消,仍有口渴,上方去生大黄、熟大黄,加天冬、麦冬以养阴清热。

三诊:一周后复诊,二便通畅,面部丘疹大部分消失,继予上方加减巩固疗效。

按语

患者平素喜食辛辣,久则生热,邪热郁于肺中,而肺主皮毛,肺经郁热熏蒸肌肤毛窍,另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胃积热,致腑气不通,邪热上移于肺,亦会熏蒸肌肤毛窍,瘀久生毒,而发为本病。上中二焦邪郁生热,火热上冲,则面赤生疮,邪热炽盛,聚于胸膈,郁而不达,灼伤阴津,则身热口渴;燥热内结,不从下泄,则便秘溲赤,故初诊时方用凉膈散加减,以清上泄下,排除热毒。二诊时患者已排出大便,而患者本身有阴伤表现,故去掉生大黄、熟大黄,加天冬、麦冬以养阴清热。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