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要问暑假里,家长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那多半有这个:打!游!戏! 假期里,时间多了,不少孩子就整天沉迷在手机游戏中,坐着玩,躺着玩,单机玩,连网玩,直玩到两眼通红,依然舍不得放下手机。 ![]() 家长们于是很焦虑: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眼睛近视了,身体搞垮了,这还行? 这名来自江苏的男孩,因为长时间沉浸式玩手机,坐姿“卑躬屈膝”,结果,脊柱变形,直接从一米八变成了一米三,看得人格外担忧。 ![]() 图片来源:微博@三江都市报 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扬子晚报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你认为孩子玩手机成瘾的问题严重吗? 在参与调查的7000多个家庭中,有将近六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手机成瘾很严重,需要干预。 ![]() 图片来源:微博@扬子晚报 对于游戏,有些家长将其视同为洪水猛兽,他们和孩子之间,也因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地战争。 而有些家长能够平和地看待这件事,他们认为,在当今的科技时代,手机无法避免,我们要做的,不是杜绝,而是恰当地接受。 家长对游戏的态度不同,孩子的人生走向也会不同。 02 禁止打游戏 越禁止,越反抗,越争吵 孩子无节制地玩游戏,家长发现后,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打一顿,骂一顿,希望能够阻断孩子对于手机的依赖。 可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有这么一则新闻,让人唏嘘。 深圳的一名13岁的男生,因为游戏问题,竟然勒住了父亲的脖子! ![]() 图片来源:微博@观察者网 明明是已经和父亲几乎同等身高的孩子,明明是已经可以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孩子,明明是最亲的父子关系,可是,他们却形同仇人! 这一切的起因,就是因为游戏。 孩子沉迷于游戏,找父亲要钱想充值,父亲不同意,于是,孩子就闹,不去上学,以此来威胁父亲,最终,亲子矛盾竟然演变成了暴力战争! ![]() 图片来源:微博@观察者网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不论什么时候,当父母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这样的对抗通常发生在一些个性比较强的孩子身上。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权力的争夺”。 孩子虽然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渴望独立,当孩子的独立性被父母强制性压制时,他们就会变成一只刺猬,用哭闹、顶嘴、对着干等方式来反抗。 他们其实很清楚怎么做是对的,但是,他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父母:我不希望被强迫,我有我的自由! 在网上看到了一位网友的话,倍感心酸:我从小到大都被父母控制着,喘不上气来。 我恨他们,我要报复他们,我要看着他们难过。他们让我恋爱,我偏不,只有看着他们伤心,我才会好受一些。 “报复”,成了很多孩子刻在心底最深处的伤痕,这是他们的不满与绝望,更是他们的呼喊与救赎。 只是,这份呼喊从未被听见。 于是,亲子关系崩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越禁止,越反抗,越争吵,其背后,不是因为游戏的诱惑太大,而只是孩子不愿意屈从于你。 03 换种方式“禁止” 越自由,越自律,越信任 有些父母对游戏抱着一种宽容与接纳的态度,他们认为,游戏是孩子童年不可缺少的伙伴。 这样的做法,看似溺爱,实则尊重。 知乎上有个话题:有一个陪自己打游戏的父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一位网友说,小学时,他迷上了电子游戏,每天放学,把书包一扔,就开始打游戏,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爸爸很着急,打过骂过吵过,都无济于事,后来,父亲改变了做法,和他约定好,每天晚上会和他一起玩一个小时的游戏。 最初,他很惊讶“这怎么可能?他会打游戏?” 但父亲真的搬来凳子坐在他旁边,认真地打起了游戏。 那一刻,他简直惊讶掉了下巴,没想到,平日里少言寡语的父亲竟然是个游戏高手。 一小时后,父亲起身关上了电脑,他则乖乖地掏出书本,开始写作业。 他不知道的是,父亲的“高手”,是通过了多少个深夜苦学换来的。 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他很感慨地说:对我爸来说,满满一盒子小人书是他的童年回忆,而对我来说,满满一盒子的游戏卡带就是我所有的快乐来源。感谢父亲,给了我一个这么美好的童年。 还有不少网友的回答都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我真的觉得很幸运,有一个天下最好的老爸。 ·他就像个老顽童,我的朋友,我们是一个团队,一起升级打怪做任务,很开心。 ·感谢你陪伴我玩游戏,今后,只要你想玩,我也会一直陪着你。 孩子的世界是多彩而丰富的,他们去探索这个未知的广袤世界,然后,捕捉经验,收获感悟。 我们要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引路人,和他们一起,用正确的视角去看待成长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因此,越自由,越自律,越信任,其背后,不是因为游戏的世界不好玩,而是因为愿意无条件相信你。 04 好的教育,坚定而恰当 网上有一篇被众多家长疯转的文章《一个广东中产妈妈,决定把iPad还给喜欢游戏的孩子》。 为了让孩子找回快乐,妈妈和女儿约定,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后,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打游戏,玩ipad都可以,但不能一直玩。” 在游戏中,女儿学会了检索,对手风琴音乐和视频剪辑也产生了兴趣,她承认:孩子对很多领域的探索欲望,的确是由游戏延伸出来的。 从她放手后,女儿逐渐恢复了活力,又和从前一样,像只快乐的小百灵。 她说:“人的教育,应该把人当人看,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驯化、去压制孩子。” 因此,面对孩子玩游戏,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强迫,不是禁止,而是给予孩子恰当而坚定的爱。 ① 人际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教育家王人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父母先要给予孩子一个更丰富、更有趣和更真实的生活。吸引孩子的,不单纯是玩游戏的乐趣,还有破除限制本身带来的快感和力量感。 ![]() 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究其根本,都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那些能对父母敞开心扉的孩子,都有着强大的自控力,能开心地玩,也能随时放下。 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打开孩子的心门。 ② 不逃避,要正确面对问题 我的一个远方表哥的儿子不幸染上了网瘾,意识到问题后,他首先做了反思: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我没有教育好。 逃避没有任何用处,我要和孩子一起面对。 为此,他向单位请了长假,每天和儿子一起,走出家门,游泳跑步踢球,回到家里,看看电影,做做饭,日子平淡而幸福。 当然,期间也会有争吵,儿子也会暴怒,他则不急不躁,总是笑呵呵地,等儿子的心情平静了,再和儿子好好聊聊。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不躲开,不逃避,勇敢面对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③ 对孩子全方位的接纳 有些孩子不愿意改变自己,是源自于他们内心的恐惧,他们害怕自己做的不好,家长就会不喜欢他们了。 而当他们发现,无论怎样,家长都会如从前那样他们,他们就会放下心中所有的芥蒂,主动改变自己,力量做得更好。 05 为了让孩子放下手机,远离游戏,家长们纷纷想办法,帮助孩子提升自控力,挖掘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做法当然没错,但都不是根源。 游戏,从来都不是洪水猛兽,孩子在打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开拓视野,也能获得乐趣。 游戏,也不是孩子放弃学习的原罪。 正确地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给予正确而恰当的引导。 孩子的长大,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会经历各种的挫折和坎坷。 和孩子们一起,用丰盈的爱填满他们的内心,找回曾经的笑容,重建内心的自信。 我们的孩子,自然会成长为广阔天地中阳光快乐、信心满满、健康开朗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