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太阳病风寒两感证之桂枝麻黄各半汤

 庆哥哥呀 2023-08-29 发布于内蒙古

一、医案二则

1、黄道富医案之体臭;

陈某,女,17岁,1989年9月14日初诊。

自述7天前曾患“感冒”,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发,头晕不呕,二便正常;汗出不畅,身痒体臭,浴后不减,校医疑为“疟疾”,建议至某院诊治。血液检验未找到疟原虫,诊断为内分泌功能紊乱.予谷维素等药治疗,症情依然,遂求治于余。证见舌质淡、苔薄白,脉微弱。此届风寒湿久稽,营卫不和。宜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仿张仲景小发汗例,试投桂麻各半汤加味:桂枝5克,白芍3克,麻黄(先煎)3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薏苡仁15克,2剂,水煎服。服药1剂,汗出、身痒即止;2剂后自觉身如浴后轻松舒畅,体臭等症随之消失,至今未复发。

按语:体臭一症,隋·巢元方《谙病源侯论》云:“体气不和,使津液杂秽,故令体臭。” 本例发于感冒之后,当为余邪未尽与湿浊之气相搏,蕴蒸外溢作臭。所谓“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故采用辛温解表,小发其汗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更加薏苡仁一味以增强其宣化渗湿之功,故取效甚捷。

2、陈瑞春医案之皮肤瘙痒起疹子。

王某,男,41岁,农民。

进入春耕后,一直从事农田耕作,体力疲倦。前几天淋雨受寒,自行喝生姜汤,身体亦无明显不适,继续工作。昨因洗冷水澡后,全身起疙瘩,瘙痒渐次加重,搔破后皮肤出现一条条红色痕迹,自觉皮下烧灼郁热不舒微汗不多,烦躁不安脉浮数有力,舌苔薄白而润。其他无明显体征。拟用桂麻各半汤加味:

桂枝6克,麻黄6克,杏仁10克,赤白芍各5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路路通15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桑白皮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2剂后,瘙痒明显好转,搔破后皮肤痕迹减轻,皮下郁热感亦显著减轻,二便通畅,饮食正常,脉缓有力舌苔白润,嘱再服2剂,以资巩固。

跟询问身痒是否痊愈时,病者言,服4剂药后,一切正常,未复发病。

二、学一味中药-僵蚕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吐丝前感染了白僵菌后致死的干涸硬化的虫体。

僵蚕,别名,白僵蚕、天虫、姜蚕。

图片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主治: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主治肝风平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歪,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图片

1、僵蚕的功效

1)息风止痉;

用于小儿惊风等

2)祛风通络;

用于热极生风,痰蒙心窍,诸如口眼歪斜,痉挛抽搐,也可以用僵蚕祛风通络,治风中经络。

3)清肝明目;

僵蚕入肝经,祛外风,散风热,为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之常用药。

4)清热利咽;

僵蚕长于散风热而止咽喉肿痛。

5)祛风止痒;

僵蚕善祛外风,兼可止痒。

6)软坚散结;

僵蚕味咸,能软能散,可将体内的结节也、囊肿也,全都软化并打散开。临床上多与浙贝母、夏枯草等清热、化痰、散结的药材同用。

2、使用禁忌

1)僵蚕有抗凝的作用,有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低下、有出血风险的人群须慎用。

2)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僵蚕。僵蚕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3)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