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志贤诊治老人心诀: 以补为用,回护其虚,阴阳相济

 lrbsklq 2023-08-29 发布于新疆
中医书友会第360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老年人多精气衰竭,形体渐极 。龚老指出,诊治老年人,无论何病,当顾护正气,注重脾肾,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一起来向龚老学习“补”的学问吧!—本文约1390字,预计阅读4分钟—
 
诊治老人要诀作者/龚志贤
简介:龚志贤,男,北,医生 [1-2]。四川巴县人。早年随师学中医。曾在重庆开办三友医社、针灸传习所。后又创办国学医院,并任院长。建国后,历任卫生部中医司科长,北中医科主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四川分会副会长。九三学社社员。擅长诊治内科杂病。有《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人入老境,脏腑功能减退。心气衰,神思不健;肝肾亏,目不明,耳失聪,毛发脱,牙齿落;脾胃弱,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故以阴阳两虚,气血不足之证为多见。治疗上应'以补为用',患外感、内伤,皆应以固正除邪为主,不宜过汗、过吐、过下。总之,以存津液为原则,勿伤正气。
“察舌按脉,先别阴阳。”如何辨别老人病之阳虚与阴虚呢?
大凡阳虚者阴必盛,外虽现一切火症,近似实火。但阳虚之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华,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苔灰滑或黑润,或紫白色、或淡黄润滑,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自汗肢冷,爪甲青紫,腹痛囊缩,脉象浮空,细微无力。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治当扶阳抑阴。
大凡阴虚之人,阳气自然必盛。阴虚者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高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益阴以配阳。
偏于肾阳虚
老年病人以照顾先天肾阳虚、肾阴虚为治本之道,偏于肾阳虚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扶阳抑阴上,药方以四逆汤为主。
处方:制附片、干姜,炙甘草,宜加肉桂。用附片扶肾阳,干姜温脾阳,肉桂通心阳,炙甘草调和诸药,且益中土,药味虽少,对扶阳抑阴疗效甚宏,不能轻视。
偏于肾阴虚
偏于肾阴虚的治疗重点应放在益阴配阳上,药方以六味地黄汤为主。
处方:生地黄、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泽泻。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老年肾虚病,临床上又往往以阴阳两虚证为多见,论证时不能强调一面,忽视全面。
肾阴肾阳两虚
若肾阴肾阳两虚的,以扶阳滋阴兼畴并顾为宜,药方宜桂附地黄汤。
处方:肉桂、制附片、地黄、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治疗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证,还可选用左归饮、右归饮、三才封髓丹、潜阳丹等方。
由于先天肾阴肾阳两虚,可引起后天脾胃失调,消化不良。肾虚补肾,脾虚补脾,惟胃气调和者相宜。
若胃气不和,则滋补肾阴,徒令凝滞胃脘,温补脾阳,反至劫燥胃阴,饮食日减,虚何由而复。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原。
若五脏无论何脏虚而关于胃者,必从胃治,胃气有权,脏虚皆可弥补,故胃之关系于一身最为重要,'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老年病人尤其如此。
老人病后,忽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之药不应,而反甚者何故也?此非外感之寒邪,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不能统摄在上之津液所致。
外感之清涕、喷嚏,则必现发热、头疼、身痛、畏寒、鼻塞等证。故治老人病后之清涕、喷嚏,宜大补先天阳气,药方用大剂四逆汤,阳回精关固,清涕可止。
大便不畅、或秘结、或脱肛,为老年人之常见病。此多缘于气血不足,血枯肠燥,或中气下陷,或兼有肾阳虚,故治疗时以补中益气为主,肾阳虚者加肉苁蓉之类。不宜用攻下之药。
小便清长,次数频多,大便不实、或溏泻、或五更泄,多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之证,治宜扶肾阳,温命门为主。
老年人因脏腑功能衰减,必须慎起居、节饮食、清心寡欲、严戒烟酒,避邪气,善自调摄,同时坚持体育锻炼,方能延年益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