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只知道「急性期」和「间歇期」?一文了解痛风分期

 过眼云烟506 2023-08-29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不再是老年性疾病,在年轻人之中越来越「流行」,高尿酸血症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血症带来的痛风,已成为常见病 [1],据调查,中国大陆痛风的患病率为 1.1%,患病人数已超过 1700 万 [2]

而对于痛风的整个发病周期,大家的了解普遍不够,其主要包含 5 个阶段 —— 无症状期、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并发症期。今天,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团队就给大家讲讲「痛风的一生」。


狡兔三窟」的无症状期


无症状期也就是单纯高尿酸血症期,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并没有明显症状。据统计,中国大陆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 13.3%,患病人数已超过 1.2 亿 [2]也就是说,每 8 个人里面就有一个高尿酸血症患者。

但这个时期的「痛风」也是最狡猾的,因为没有症状,藏匿在人群中不被发现,况且就算被发现,大部分人也是不处理。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长期尿酸升高,除了会发生痛风以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及高脂血症的风险也会相应上升 [3]

那如何应对这个狡猾的「无症状期」呢?

首先是了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长期服用利尿药、喜欢饮酒吃海鲜,特别是啤酒的患者要注意监测尿酸;

其次要明白什么是高尿酸血症,一般来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 420 umol/L 即可诊断 [4]

最后要知道如何降尿酸,最基础的就是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控制,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医院就诊,予以药物治疗。


「痛彻心扉」的急性期


痛风痛风,来去如风,急性期就是所谓的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期,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受累关节数小时内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单侧第 1 跖趾关节最常见,严重时也会出现多个关节受累。急性期患者疼痛感明显,超声或 X 片检查可见关节内有尿酸结晶甚至痛风石形成。

早期发作可呈自限性,多于 2 周内自行缓解,对于病史迁延较久的患者,需使用药物控制方可缓解,但药物使用以口服为主,要警惕注射类药物,因为大部分注射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 「激素」,长期使用激素,副作用多且严重,具体如下图,还会出现心里依赖。


图片



令人侥幸的缓解期


缓解期是指痛风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期,大部分患者都抱有「痛风不发作就是好了、不痛就无需处理」的侥幸心理。殊不知,缓解期更应该严格控制尿酸,防止下一次痛风的发生,因为每次痛风的发作,对于关节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打击,导致缓解期越来越短,痛风发作频率越来越高。

处于缓解期中,病程短、控制好的患者如同无症状期;病程长、控制差的患者可见痛风石,痛风石外观为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常见于耳廓、跖趾、指间、掌指、肘等关节、跟腱、髌骨滑囊等处,经久不愈,严重时还会破溃,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尿酸盐结晶物。


「隐形杀手」慢性期


慢性期其实就是长期处于高尿酸血症状态,痛风病史久,急性期和间歇期反复交替的一个过程,大部分见于未规范治疗的患者。

其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频率增加、发作时间延长、发作程度加重、间歇期缩短,甚至有些患者都没有缓解期,导致痛风石在关节周围组织引起慢性炎症性病变,最终关节广泛破坏及出现巨大的痛风石,合并多种畸形,尤其在手和足,并可造成进行性残疾,部分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肾功能下降。

对于这一期的患者,急性期需要消炎止痛,缓解期规范降尿酸治疗;消炎止痛药不可滥用,要警惕消化道反应、出血、肾功能下降等风险,降尿酸治疗要从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以避免降尿酸过快导致的急性发作。


不可逆转的并发症期


若痛风进一步进展,后面就会进入不可逆转的并发症期。并发症期会累及全身,一般以肾脏疾病为主,起始出现肾功能下降,起病隐匿,早期可仅有间歇性蛋白尿和镜下血尿,渐转为持续性肾浓缩功能受损,夜尿增多、等渗尿等,接着便是尿酸性肾结石,以及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同时还容易并发其他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脱发加重、勃起障碍等[5]

对于这类患者,多种合并疾病和痛风之间相关影响,互为因果,所以治疗需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 [1],在治疗合并症的同时,还需兼顾降尿酸,最好能做到一箭双雕、一药多治的效果。

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的监测随诊,规范的治疗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痛风的发生以及疾病的进展,大大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对于痛风的一生,希望各位患者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尽可能将危险都扼杀在无症状期之中。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戴冬君
投稿地址 | daidongjun@dxy.cn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2019)[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1):1-13.

[2] Liu R. 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Gout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4: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iomed Res Int. 2015;2015:762820. 

[3] Bardin T, Richette P. Impact of comorbidities on gout and hyperuricaemia: an update on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ptions. BMC Med. 2017 Jul 3;15(1):123.

[4] Gary SF, Ralph CB, Sherine EG, et al. Kelley & Firestein′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M]. 10th ed,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17

[5]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4):293-3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