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与地缘】1.10-11两河流域文明:以色列(前1050年-今)(十一)初次建国

 碧血黄沙66 2023-08-29 发布于上海
希伯来人征服迦南大约是公元前1150年左右的事,整个过程充满了血腥,仅被杀的城邦之主就有31人,底下百姓更是死伤无数。他们将为安身立命而不计代价地杀戮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所以招致阿拉伯国家的群殴确实也不冤。
在将整个迦南收入囊中之后,就该是分红的时候了。约书亚按照摩西生前的规划,将土地分给十二支派。利未支派因为是摩西的本家,因此该支派的人全部专供神职,不参与土地分配。
由于整个环地中海区域适合耕种的大块儿土地并不多,除了意大利的波河平原、法国东南部罗讷河冲出的普罗旺斯地区和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其余耕地大多被山地分割得支离破碎。所以,自古以来贸易成为环地中海居民们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故此,地处欧亚非三大洲十字路口的迦南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环地中海地形图(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既然这地方这么重要,那自然惦记的人就多。一支据称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神秘民族大约于公元前16~15世纪左右就来到这里,占据了加沙走廊及迦南南部一些地方。由于是漂洋过海而来,所以埃及古文献里称他们为“海上民族”,而史学界则管他们叫作非利士人(亦作腓力斯丁人,英文Philistines)。实际上,“巴勒斯坦”(英文Palestine)的本意就是“非利士人的土地”。那位头戴花头巾的著名大胡子阿拉法特就曾自称是非利士人的后裔(当然,这是他乱认祖宗)。
非利士人占据的区域(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非利士人擅长造船与航海,同时也非常剽悍,希伯来人虽然用血腥的手段征服了迦南,但是地处边缘区域的非利士人却并未臣服。他们为了生存,也在逐步向北扩张,不可避免地在迦南南部迎头撞上刚刚安定下来的希伯来人,开启了双方持续上百年的战争。
而在迦南北面,同样面临来自赫梯人和亚扪人(亚伯拉罕侄子的后人)的持续骚扰。
反观希伯来人,虽然占据了迦南,又一次过上了安稳的定居生活,但此时的他们还是处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之下,只是靠着统一的信仰和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维系着这个联盟,因此这个时代在圣经中叫做“士师时代”。
初期在士师的带领下还可以与南北两个方向的敌人周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号召力的士师相继故去,各支派的凝聚力也在逐年下降。到最后一任士师撒母耳的时代,十二支派几乎已经是各自为战,直接导致希伯来人在与非利士人的对抗中完全处于下风。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族人们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很有可能会被非利士人赶出迦南,再次过上漂泊无定的生活,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各支派领袖找到撒母耳,请求他效仿其他国家,遴选一位杰出的人才来做希伯来人的国王。在国王的领导下,大家重新团结一致,共抗外敌。
经过仔细观察,精挑细选,撒母耳看中了来自便雅悯支派的扫罗。扫罗年轻、英俊、性格坚毅果敢,在跟非利士人的战斗中始终冲锋在前。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其无可争议地获得了各支派的支持。
与此同时,相对和平宽松的国际形势,也给希伯来人建国创造了外部条件。西南方的埃及正处于军阀割据的第二十一王朝时期,北方的赫梯已经被灭国,重新进入城邦林立的时代,东北方向的亚述还在猥琐发育。除了与非利士人,亚扪人的冲突外,其他几个区域强权都还无暇顾着这里。
抓住这个难得的时间窗口,于公元前1050年左右,希伯来人的第一个国家建立了。为了纪念十二支派共同的祖先雅各,国名被定为以色列联合王国。从此,就可以正式改称他们为以色列人,历史也逐渐从传说过渡到信史。

撒母耳与扫罗(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两河流域之以色列(十)
下一篇:两河流域之以色列(十二)
文明与地缘:南美篇】燃烧的马尔维纳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