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中元节,关于人间最远的思念

 茂林之家 2023-08-29 发布于湖南

来自西风无尘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盂兰中元,七月正半,秋意生凉,月色如霜。

秉烛焚香,祭祖施孤,祈福放灯,普渡秋尝。

农历七月十五(或为七月十四)是中元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来源于中华先民秋日收获后用食物祭祀祖先的习俗,逐步融合了宗教中的仪式感和故事、传说,成为传统的祭祖节和孝亲节。

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人这个节日的由来不甚了解,反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神秘且带有恐惧色彩的存在。

中元月正圆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暑气渐远,凉风已至,在浩爽清气中等待一轮圆月的升起,独特而美好。

就如同这样的天气,中元节不仅是对于祖先的祭奠,关于逝去亲友的追思,更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对话。

其背后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传承、独一无二的信仰,饱含着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于人世无尽的爱意。

在隐秘之外,它更是温情所在,等待着我们走近它,了解它,并在其中寻找世界留给众人的谜语和答案。

中元节,念先祖

捣衣惊此月,乡梦起秋砧——中元节,缘起收获,来自信仰,关于两个世界的对话

《春秋繁露·四祭》中说道:“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古代四季而有四种祭祀,且根据四时之别而有不同的命名,秋天则被称为“秋尝”,即秋收后,人们用新鲜稻麦、时令瓜果等供奉天地与祖先,然后自己品尝。

最初秋尝日期并不固定,后来因七月十五天朗气清,为月圆之夜,拥有天然的仪式感,于是成为祭祀先祖与庆祝丰收的双重节日。

秋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元节”的前身,人们在秋日庆贺丰收、酬谢大地,在此基础上进行祭祀,向祖先报告收获的同时也祈求祖先的佑护,期待来年的收获。

中元节串联起过去、现在、未来,它是追怀亲人的文化传统,其核心是敬祖尽孝。

秋尝到祭祀

中元节在对神灵崇拜和祖先祭祀之外,更像是关于两个世界的对话。

娑婆世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天地红尘,白驹过隙,浮生微渺。

从古至今,千万年的时光中,九州大地上的人们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和星空对话,沿着日升月落的轨迹描摹出时间的规律,从草木鸟兽中感受着这片土地给予他们的启示。

他们创造出诸多的传说,但却更热爱尘世带给他们的踏实,于是他们从中找到了可以和世界对话的媒介。

通过和逝去的祖先交流,追根溯源,寻找自己赖以生存的凭证和可以依靠的坚持。

曾经的路边祭扫

中元节源自于收获,食物的丰盛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幸福和感激,更多的是对天地祖先的崇敬。

有一种说法,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是关于祖先的信仰,不无道理。

对于先祖的祭奠让含蓄的国人有了可以倾诉的通道,也有了对于生命不同时段的总结,摆上食物和酒水,就像日常一样和逝去的亲人、先祖对话。

这是对于家族的责任和传承,在纸钱的火光映衬下,那些话语仿佛被青烟带走,叩开了另一个的世界的门,将思念传递到最远的远方。

在这个初秋的月夜,人们为自己的内心和灵魂的皈依寻到一方宁静。

中元祈福,来自祖先的信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中元节,源自数字七的温情

《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中元节选在七月绝非偶然,而是与数字七有直接关系。

《易经》中提到,数字七是复生之数,是代表天道运行、阴阳消长的数字。

在传统文化里,“七”是吉祥的数字,变幻无穷、寓意无尽,也是关于生命周期的数字。

七在宗教中也有特别的寓意,如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七七四十九则表示无限。

道教中人有有“三魂七魄”之说。人出生后,每七日一魄成,四十九日七魄全;人逝去后,每七日一魄散,四十九日七魄散。

农历七月被称为“报恩月”、“孝亲月”,融合了传统的祭祀、佛教救拔众生、道教中元普渡等诸多节俗发展而来,是一个集孝亲、救拔、普渡、祈福为一体的综合性传统节日。

七月孝亲月

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为“倒悬”;“盆”的意思是“器皿”。“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

据传,佛教中,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是“盂兰盆节”,佛弟子会举行“盂兰盆法会”。

此日,人们用食物来供养佛陀和僧侣,用来拯救苦难众生,同时,以供养三宝的功德,为父母祈愿健康。

《荆楚岁时记》记载,《盂兰盆经》:“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即用宝幡,花果,歌鼓供奉,属功德。

而盂兰盆节的传说和习俗则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佛教典籍及其他传统典籍中均有记载。

目连救母

故事中,目连见到已经去世的母亲,喂饭给她,但食物尚未入口就化作火炭,目连对此非常痛。

佛祖对他说:“因其母生前罪恶深重,目连一人之力无法救她,需要十方威神之力”。

教他在七月十五日,摆百味五果于盆中,以供养十方大德,救拔那些处于困厄苦难的众生。

最后目连之母因此得到解脱,而人们也将此习俗传承下来,用以表达孝亲追思、虔诚礼佛之心。

说到中元节,不仅是孝亲,还有普渡众生,施孤博爱的内容,这就要提到道教。

道教中元法会

中元节的名字也是源于道教:道教中有三元,分别是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

而三元对应的分别是三观大帝的诞辰,即天官、地官、水官大帝,这三位大帝也在其诞辰进行不同的拯救众生的活动,分别是上元赐福、中元赦罪、下元解厄。

地官掌管地府,此日负责救度亡魂,据说中元当日,地府门开,有人祭祀的魂灵就回家吃饭,而没有家的魂灵也会享受人间温情。

人们除了祭祀自己的先祖,还会举办设食祭祀诵经等的“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超渡那些无主的灵魂。

同时,道观也举行盛大法会祈福,为亡魂超度,故而道教中,中元节也有普渡的说法。

现代人经常讲中元节作为“GUI节”,实则它具有特别的寓意,它更强调心存敬畏、心怀感恩,在古代它甚至还十分隆重热闹。

中元放灯

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西湖七月半,古人的“另类”中元节

古人的中元节除了传统祭祀外还有各种节目,甚至比今人的中元节夜生活要更加丰富。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节时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

北宋时,街头会销售诸多商品,一应俱全,同时热闹不亚于七夕,瓦子内还会搭起五尺高的棚子,挂上衣服纸钱焚烧,还要演绎“目连救母”的杂剧,也向观众售卖各种食物果品。

张岱《陶庵梦忆》的“西湖七月半”中更是对“中元之夜”有着精彩的描写。

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亦船亦声,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让人眼花缭乱,此为七月半盛景,和现在的狂欢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禁让人神往。

西湖七月半

人影交杂,月影晃动,声光相乱,竹肉相发,可谓热闹非凡。

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只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擦肩,面看面而已……

人山人海,不知是看人还是看月,人们摩肩接踵,岸上水里均是一派繁华盛景。

结尾之处,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读来让人非常羡慕,成为七月半最美妙的注解。

中元节放河灯祈福

小儿竟把清河叶,万点银花散火城——中元,放灯祈福,传递思念

中元节有众多习俗,各地均有不同。

山西有田间祭祀的习俗,称为“行田”;河北有蒸羊送外孙的习俗,称为“送羊”;

河南还有在此日放风筝的习惯;陕西会祭祀麻姑,在稻穗上挂上五色旗;福建会在水中火,迎接亡魂,指引他们享受香火……

中元节放河灯

中元最为特别的就是放河灯,据说它可以指引水中的灵魂,去往另一个世界。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感受到中元节的丰富和特别,作为传统祭祖节日,它不但是一种文化,更是对祖先的追思,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孝亲敬老”、“慎终追远”的精神。

同时它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和温情,并非是众人眼中令人畏惧的存在。

2021年,中元节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是我们真正的文化财富,继续影响和滋润着人们,带给我们无尽的力量与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