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牌,就是让消费者“不费脑子”地选择你

 乔诺咨询 2023-08-29 发布于上海

来源/ 乔诺咨询产品中心


企业家们时常感慨供给市场的饱和,红海竞争的惨烈,使他们越来越迷茫:这个时代,要用什么方式跟消费者对话?

品牌是企业唯一不能被复制、被模仿、被山寨的资产。再好的产品也有一天会过时,但好的品牌却可以历久弥新,始终屹立在市场上。一个做品牌的公司,如果现在仍单纯靠广告、线下门店的“硬推”,显然成本太高,且效率太低。

我们在做品牌的顶层设计和架构时,或许大家都考虑过这些问题:

1、我们为什么需要做品牌?
2、什么是好的品牌?什么是消费者认可的品牌?
3、如何真正做好品牌战略?

本文围绕以上问题,分析一二。

01

我们为什么要做品牌?


讨论之前,我们设想一个举办派对的场景,如果你需要准备一款汽水饮品,3秒内,你心中会出现一个怎样的答案?

一瞬间,多种选择在你脑海里闪过。但是,肯定会包含一款选项:可口可乐。

当你正在享受派对上美好热情的氛围时,一口冰镇而清爽的可乐从喉咙中划过,快乐的双倍叠加是不是让人难以忘怀?


根据官方财报数据,2022年全年,可口可乐公司净营收430.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营业利润为109.09亿元,同比增长5.8%。品牌的力量,让可口可乐成为真正穿越周期的企业,造就了饮料界经久不衰的爆品,也让其消费者心智中,享有优先权。

我们为什么要做品牌?

品牌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今年打完一代旗舰产品的仗,明年又可能会面临更新换代,但品牌的效应却可以历久弥新,屹立在市场上。

在中国,曾经有很多做ODM、OEM或是做电商供应商的企业,比如亚马逊、宜家背后的中国供应商,他们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在海外抓住了一波红利。这些企业重视产品,重视供应链建设,重视成本,有的还具备很强的设计能力,掌握着一定的产品或技术专利。

它们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隐形冠军”,甚至在国内都没有太多的生意,但并不影响它们取得辉煌的成就。

今天,这些企业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价值链的转移。而价值链的转移带来了一个压力,企业要开始直接面向消费者。

如果这个时候,企业没有转身的意识,还是只做一个“隐形”的企业,那么它的可替代性会非常强。

所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希望做中国品牌,从过去的产品竞争力、技术竞争力,转移到品牌竞争力。这样的企业不是以个体出现,而是成群结队地出现。

中国品牌的机遇已经来临,现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骨眼。

02

品牌难,难在做品牌的“坑”挺多


一个隐形冠军要转身为一个品牌公司,往往会掉入一些巨大的“坑”。

   一、简单地把广告传播等同于品牌战略

为了快速补上品牌这门课,一些企业会选择所谓的捷径,他们希望在线下的广告牌位,包括电梯里,都是他们的广告;他们希望在抖音或其他短视频平台里,全部都是他的产品推广。

乍一看势头很猛,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品牌的广告传播,需要有清晰的品牌理念,当我们自己都没有搞明白品牌在传递什么的时候,就开始传播,犹如乱枪打鸟,消费者看到广告,也会不知所云,在第一印象里就吃下大亏。

最后,这笔账算下来,哪哪都是以亿为单位的巨额投资,广告投进去了,最后却“雷声大,雨点小”。

根本上,是错把广告传播简单地等同于品牌战略。

   二、品牌战略只是品牌部的事

有些企业简单地觉得,品牌的战略和营销工作都由市场部负责。细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真的以客户为中心,做出产品的差异化,我们的Marketing 很难有根本性的变化,更别谈能做到上市即上量。

华为、苹果、星巴克等无数标杆企业的案例告诉我们,品牌真正的作用,是作为产品、研发方向的指引,同时也是零售终端形象的指引,更是营销策划、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指引,在本质上,应该是公司在顶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个公司的品牌战略,一定由这家公司的最高组织进行牵头主导,而不是简简单单交给市场部门。

   三、无法量化地衡量品牌投资

平衡积分卡的发明人罗伯特·卡普兰曾说过:“一个东西如果没有办法衡量,那就没有办法很好地进行管理。”

做一个品牌,一定是要花钱的。在巨额的广告费面前,我们是否计算过ROI(投资回报率),即每投一块钱,会产生多少回报。

很多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往往急于找各种代言人、做联名款、粉丝见面会等精美的活动,背后却缺乏科学的数据化管理,没有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产品系列去计算ROI的承载价值。

最后,很快就被市面上的竞对超越,陷入内卷或价格战,既交了学费,又让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像类似的品牌误区,还有很多。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做好品牌这么难?或许我们可以定下心来想一想,一个新品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03

做新品牌前,要先回答三个问题


当下时代,对产品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不仅关注功能和性能,更注重用户体验、数据分析、可持续性等各方面。而且,产品的可替代性很高,竞争产品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小,理性的利益驱动不足以改变顾客的购买行为。

如果企业选择建立自己的品牌,那就要在一开始对品牌进行全面的规划,将其真正切入到企业整个的主营战略方向上。

做新品牌的时候,我们先要自问这三个问题:

第一,新品牌对内的战略价值是什么?

第二,新品牌对消费者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在我们整个产业链里面,新品牌的价值是什么?

在这里举个例子,我们熟知的荣耀手机,当时的华为为什么要做荣耀这个品牌?

首先,企业设立多品牌,是为了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因为任何一个品牌,不可能覆盖从高端到低端所有的人群。很多企业的单一品牌只能获得某一部分群体的认可。荣耀当时对内的战略定位,是作为面向消费者业务群的独立品牌,为了覆盖1000—3000元这档的年轻人,而3000元以上手机的人群则由华为手机承担。

同时,多品牌的运作在企业内会形成“鲢鱼效应”(沙丁鱼在安逸的环境下存活率不高,但放入专吃沙丁鱼的鲢鱼后,沙丁鱼的存活率反而变高),提升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这是对内的战略价值所在。


其次,荣耀的品牌故事聚焦年轻人,做年轻人的第一科技品牌,塑造了自信可靠的形象;在设计上敢于尝试,涉猎新的技术,拥抱互联网;同时,价位可观,能够让年轻人承担得起,且拥有高性价比,这是带给消费者的价值,即品牌的价值定位。

最后,对于华为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来说,当年荣耀的第一使命,就是阻断竞争对手不让其吃掉太多低端价格市场的份额,用“围魏救赵”的方式,对企业形成护城河,大大助力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成为全球的第一。并且,在实战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打法和套路的探索作用。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在做品牌之前,不仅仅是依赖传统的战术性方法,如标志设计和传播、媒体广告、促销等,而是侧重于品牌的长远发展,明确新品牌的创立目的,将品牌价值对标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维护等多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品牌规划


04

从逛街走向点单

让消费者“不费脑子”地选择你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表示:“真正的广告不在于制作一则广告,而在于让媒体讨论你的品牌而达成广告。”

传统单一的广告传播是一种推力,只能起到缓慢推动的作用;一个好的品牌靠的是拉力,要从“逛街”走向“点单”。

什么是拉力?

比如客户主动来点单,指定要买某个品牌的某个产品。

什么是“从逛街走向点单”?

比如不同品牌的产品原来摆在门店里售卖,别人需要逛街看到了,才买这个产品。我们试想一下,别人要碰巧逛到产品所在门店,然后看半天,挑来挑去再挑中它,这种对话效率太慢了,时间成本太高了。

我们要提前把用户群找准,把对话内容找准,把产品交付的独特性和差异化找准,让他们的选择变得简单。这个时候,我们再跟用户对话,效率就会变得极高无比。


从逛街到点单,如何让消费者“不费脑子”地选择自己呢?

这就需要企业的品牌矩阵、旗舰策略、价值体系、组织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必须做足、做到位,保证消费者看到了、听到了、想买的时候,就能迅速获得,完成一整个精准对话的闭环。

那么如何针对特定人群定义产品,实现精准打击?

 第一步:商业分析,聚焦旗舰 

效率源于做正确的事。我们需要复盘打开已有品牌的各系列产品,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企业有多少个SKU?市场上推出过多少款产品?有哪些产品可以把它们归成一个系列?这些系列到底带来了多少商业回报?我们为此花费了多少努力?良好的商业分析,能帮助我们的品牌从开始便聚焦。

 第二步:找到核心人群,实施精准爆破 

大家经常说营销传播落地、产品规划落地,企业内部没有形成锚点共识,就是各自乱打。通过典型的人群洞察,产品的规划要做到的是产品的锚定,营销的传播要做到是心智的锚定,产品和营销形成合力,这一点对品牌战略非常的重要。

 第三步:做好产品规划和定义 

产品如何定义?这里分为两个部分。

一方面是硬性功能的定义。首先,我们所处的行业里的硬性指标,必须达到,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一些超出预期的属性,可以是一些细小的差异,我们称之为“甜蜜点”期望属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科技”。比如,手机中的反向充电、虚拟按键代替实体按键、耐摔防水等等,实现打破常规的技术组合。

可能对于有些技术大牛来说,这个是雕虫小技,不是什么技术的大迭代,但是其实对特定的人群来讲,它就是一种谈资,一种社交货币,这些对他们非常有价值。

另一方面是软性功能的定义,最显著的就是产品的颜值。这个时代,产品的颜值非常的重要。很多的时候,我们有很好的技术底层、期望属性,但往往被很丑的颜值埋没了。

所以,在做产品的设计时,要深度思考核心人群的多方面问题,比如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他们已经对哪些东西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喜爱的设计风格是什么?

 第四步:全面的营销策略 

做好一个品牌,要先讲好一个故事。

在市场上,优秀的品牌宣传里,一定有“秀肌肉”的部分,但更需要注意贴近生活,贴近人文的部分,这一部分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产品与特定人群做软性的连接,真正做到融入生活,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在此基础上,结合线下的营销活动,比如媒体吹风会、高端鉴赏会等,用线上+线下,彻底引爆圈层文化。

从一个小品牌,走向一个大品牌;
从一个靠“推”为主的公司,到成为一个靠品牌拉动的公司;
从一个To B为主的隐形冠军,走向一个成功的大品牌公司。

时代的优秀者,应该要跨越这三大鸿沟。

正确的品牌战略,能带来正确的增长路径。这些问题,优秀的企业都已经探索过了,我们既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就不要再去交巨额的学费。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全新的挑战,也是时代一个巨大的红利。我们要有一种雄心,任何时刻都应该勇于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努力抓住这一场属于中国品牌的机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