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久的热爱覆盖致命的诱惑

 陈会设 2023-08-30 发布于安徽

1

行到中年,最大的困境不是陷入外在的困境——

因为困境可以激发潜藏的力量,可以引出绝境中的求生欲望。

有欲望和力量,人生便无困境。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便是此意。

莱蒙托夫的《童僧》,讲述了修道院里的男孩出逃的故事。

狂风暴雨的夜晚,森林中漫游了“幸福的三天”的男孩因为和豹子搏斗,跌入深渊,却趁机抓住了一把草根,此时——

一只白鼠一只黑鼠不停咬着草根,眼看要断了,草尖上有一滴花蜜,姆齐里叫道:“让我尝一滴蜜,我便死去!”①

一如初恋,或者再一次的初恋,

有谁不是尝到一口蜜,便是无尽的深渊。

事后回想起来,依旧青春无怨。

可怕的是,行至人生的中段突然醒转——

站在漆黑一片的深林里面

想要的道路全然消失中断

这种感觉,有如爬到山腰之间,放眼四周,所有的风景全都看遍。

如同一日三餐,闭上双眼也知道早饭与午餐,没有一点新鲜之感。

虽然缺少新鲜,却又舒适悠闲。

仰头看看,山岚氤氲,峰顶隐约其间

倚仗一路走来的经验:前面风景可观

可能圆满今生的夙愿

不用察看,你已料定,山路崎岖蜿蜒

短短数十百步,即便有光在前

丛丛榛莽之途,可能是三五二十五年

2

有人问,年轻与衰老何以有别——

只消一件,他真的喜欢的古玩,一切立现。

只有十元的人,会解囊而出。腰缠万贯者,不愿分出一半。

年轻人的喜欢,是倾尽全力,是爱的不问不管。

人到中年,即便真爱也会顾后瞻前,首鼠两端。

俗语有言,一入专业心茫然。举目四望——

随便推出一人如雪芹屈原,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

随便搬出一书如《诗经》《论语》,都是一条不归路。

先说阅读,随便翻翻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是牛掰,似乎这也懂得那也知道。

真的爱上的时候,只是暑期里选了又选的,算上书橱中需要重读的,写作过程中撞见收藏的,起码需要三年五年。

可怕的是,这条路上,总会遭遇逃脱不掉的诱惑。

比如佛教十三经、敦煌变文,比如最近迷上的——用了二十年完成的黄国彬翻译的——《神曲》中,读到下面的文字——

如果说在整个西方文学传统,有什么人、有什么作品,足让后来者仰止,视之为阿尔卑斯群峰最雄伟、最难攀越的峻极,那么但丁和他的《神曲》必定就在其中。在西方文学史上面,有两位作家处在这个位置,并列双璧,相当于我们中国诗坛的李白与杜甫,那就是莎士比亚和但丁了……

帕罗迪认为,但丁在意大利的地位,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国,维吉尔之于古罗马,甚至荷马之于古希腊,都无从比拟。②

只挑四位的代表作品——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歌德《浮士德》,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把经典的版本读一读,重要的评论看一看。

中国的也列四本,《诗经》《楚辞》《金瓶梅》《红楼梦》,就这十本八本吧,即便心无旁骛,即便少有下楼,需要多久?

可怕的地方在于,不是他人要我去做,也非听说风景如何美好,而是我已大致领略,是我心生贪念,想要亲身揽胜。

所以,史铁生会说——

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

一如年轻的缫丝女重遇少年时代言笑晏晏的氓,你说与之耽兮,还是与之耽兮。

3

遇见了,喜欢了,爱上了——

便会有兴发感动,便要诉说,便要形诸于文字。

然而,谁能保证你的感动兴发,就是好的作文,虽然布勒东说:

艺术最简洁的表达,就是爱。④

但是,爱,绝不等于艺术的表达,更不用说简洁的了。

爱是通往艺术的唯一道路。

只是,道路短暂还是漫长,坦途还是漆黑的隧道,谁也没有答案。

关于阅读,我有一条经验——

打开一本书,一直读下去,起码读上一百页或者一半。

这个时候,如同一段恋爱是否值得继续,你心如明镜。

弃之可惜的,便放弃。

食髓知味的,便坚持。

如此,即便被迫中断,某天捡拾起来,即便如同初见亦犹如故人。

日更也是如此,信马由缰地写下去,完成一半之时,思路打开。

如同烧菜,可能东风突临,倚马可待;也可能自以为万事俱备,却要全部推倒重来。

那就起锅烧油,重打锣鼓另开张,也许会有意外之喜。

4

昨天凌晨,推送完毕,细雨之中。

行至菁华园西门北边,远远望见,一熟悉的身影踽踽而行——

就近一看,果然是办公室加班回来的孙君。

虽不写作,他也是为心中所爱,疏离人群,自我囚禁。

突然,想起史铁生的一段文字——

我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质,刚刚有点儿像个人了却又过了头,像个人质,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不定哪天被处决,不定哪天就完蛋。你担心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文思枯竭,那样你就又完了。⑤

凭什么,凭你努力,凭你热爱,凭你忘食废寝夜寐夙兴——

就要让你官运亨通,给你荣誉桂冠?         
一切全是心甘情愿,否则你随时可以撤退。

假如爱是等价交换,哪里轮到你冲锋前面。

爱的真正价值,在于自我确认——

确认你爱自己,爱这一段时光;

确认爱的力量;确认时光的不曾虚度;

确认囚禁之中的突围冲撞,确认无望之中灼灼的希望。

5

学校通知,下午四点十分开会。

三点十分醒来,转身就能睡去。

一眼看见年级改到三点半,起来听会读书。

现在,自己特有意思——

随时可以入睡,随地可以读书。

可以熬夜写字,可以倒头酣眠。

一如每晚回去。

要有一瓶啤酒,一首老歌;

要微微的酒意,醺着的微微忧伤。

或者说——

感性的忧伤随时可以醺倒理性的清明。

清明的理性随时可以覆盖忧伤的感性。

大多时候,它们分工明确,彼此和睦。

这就是——

阅读带来的致命的诱惑。

这也是——

写作带来的持久的热爱。

最后,以昨晚的一首歌作结——

有时觉得很脆弱

忽然发现没人可以诉说

心早已不愿漂泊

却注定没了奢求的资格

多少深夜独自难过

反复重播着这首歌

初闻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⑥

注释:

①木心《文学回忆录·第五十讲·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再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②但丁《神曲》,黄国彬译,海南出版社,2021-9;

⑤《史铁生作品全编·我与地坛·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12;

④张定浩《爱欲与哀矜》,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7;

⑥龙奔作词作曲,李宗盛演唱《曲中人》。

作者相关文章:

第三条道路(2)

黑暗里朝向光明的中年

欲知后事,明日请早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