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吹“颠张狂素”了,看看这位“汉奸”的草书,超越王羲之不在话下

 墨品书法网 2023-08-26 发布于北京

一说起行草书百分之九十的人就想到“颠张狂素”,确实他们二人的狂草潇洒不羁、狂逸奔放,意境悠远高妙,富有浓厚的艺术气韵。

导致学书者的目光只放在他们二人身上,不去观摩后人书作,例如在明代就有一位“汉奸”的草书能胜过张旭、怀素,被封为“一代神笔”。

他就是王铎,字觉斯,书法取学于钟繇、“二王”、颜真卿、米芾等人,在保持古法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将楷书之法加入草书中,使点画富有劲力。

笔毫的翻折运转气势恢宏,搭配着王羲之善用的欹侧之态,但他的欹侧并非一味向右倾,而是左右和谐平稳,让中轴线平衡在一个点上。

迎合了王铎所说的:“凡写字左边易,右边难。左边听我下笔,先立一规格,其配搭之法全在右边”,所以其书作虽然有跌宕起伏、错落波折之变。

但丝毫没有杂乱之态,于激烈变荡中营造冲和萧散之气,同时在墨色上王铎独创“涨墨法”,赋予点画三维立体的效果,激发出浓厚的情感色彩。

让艺术气格更加高妙,所以启功才会夸赞他:“五百年来无此君”,可惜由于他投降清朝,被扣上“汉奸”的帽子,后人在评价其字时就有时偏颇。

其实刨除历史因素,其字超越王羲之也不在话下,甚至他的“巨作”《拟山园帖》,能跟《圣教序》、《淳化阁帖》相提并论,此作是王铎儿子在父亲去世后。

历时8年从他50年间的作品中,选出1.8万个精髓字体集合而成,全册共有十卷,为了流传百代,工匠们耗费数年将其摹刻上石,还原墨迹的生动鲜活之气。

例如卷一中的行草浑雄纵横、老辣苍劲,一笔一画痛快娴熟,尽显自然精妙,之后的楷书刚劲凝实,结构疏朗开阔,富有“钟王”的高古意趣。

因此清人戴明皋曾盛赞曰:“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这件《拟山园帖》在清朝传入日本后引起巨大轰动,在日本衍生出“后王胜先王”一说,成为日本书坛的“书圣”,而且卷中小楷、行书等多种书体。

让学书者在临摹时可以循序渐进,先用蕴含晋唐古法的小楷打好基础,之后再临摹灵动婉转的行书,最后再把握奔放雄健的草书。

体会其中的强劲笔势跟创新之法,让自我书法得到系统性的发展,逐步探索进入艺术之境,使自身得到全方位提升,也就是说有这样一件法帖。

其他名家的著作就大概可以不用学了,若能将全本掌握哪怕五成,临摹“二王”、“欧虞颜柳”等人法帖也基本不是问题。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铎的《拟山园帖》,从卷一到卷十全部都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