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古诗歌专号参考答案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8-30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图片

第5版参考答案

《登太白峰》

1.B(三、四句没有直接写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而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

2.①五、六句中“泠风”就是“清风”的意思,这种形象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可见诗人飘飘然有出世的念头。②七、八两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飞升靠近,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要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③这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利州南渡》

3.D(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这里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并不是真的要归隐。)

4.①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意境幽远淡雅。②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③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

《行经华阴》

5.B(“三峰”是神工之作,“削不成”是指人力之所为,应是“神工胜于人力之意”。)

6.①上句一个动词“枕”把黄河、华山都人格化了,一个形容词“险”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②下句一个动词“连”,使汉畤上接颔联中的“武帝祠”和“仙人掌”,灵迹仙踪,联锁成片,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一个形容词“平”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驿路的平通汉畤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7.C(为“豪迈之词”错,“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意思是不妨高卧家中,有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可见这一句没有豪迈之气,应是“淡静之词”。)

8.①情景交融。词人以眼前一番麻木不仁的和平景象,与开头“举头西北浮云”作对比,开篇远望西北,点染出国土沦丧、战云密布的时代特征,体现了词人对国家危急存亡形势的忧虑之情。②以景结情,词人以“沐浴着夕阳的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搁浅抛锚”这一情景结束全篇,面对眼前景,词人“问何人又卸”却无能为力,强调自己的激愤之情。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9.A(“指明了出行的原因”错,从诗题来看,只是标明了诗人的行程和去向,并未指明出行的原因。)

10.①用词精当传神。如一、二句中“永”与“骛”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己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再如三、四句中“识”“辨”二字精当地烘托出诗人极目回望的专注神情,也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怀恋之情。②寓情于景。如三、四句由近写到远,既写了江舟远行时的景物,也表达了自己不舍的眷念。一字一句,情真意切。

第8版参考答案

《遣兴三首(其二)》

1.B(“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一句并非对其进行讴歌。句中的“壮健尽不留”指的是因战争的需要,将健壮的男子都被征调,更多地表达了对民众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2.①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国事的关注,希望通过自己的诗实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②同情百姓,希望百姓过上和平生活。“壮健尽不留”“愿闻甲兵休”写出了战争带给民众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③厌恶战争,希望战争早些结束。“死人积如丘”写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诸将已茅土”写战争成了将领们获取功劳的手段。

《田家词》

3.D(不光有希冀,从祝愿的口吻中还能看出民众对战争的厌恶、痛斥。)

4.①诗中“吒吒”“确确”“趵趵”“兵簇簇”“车辘辘”等叠词的运用,语言简单直白,朴实自然。这样写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音乐性,渲染氛围。②“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等诗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将农民辛苦得到的收成尽归官仓的情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永嘉行》

5.B(只有对公卿运用了比喻,对国君没有运用比喻手法。)

6.①这两句都定焦于特写画面,且运用白描的手法,平铺直叙地讲述战争中百姓痛苦的生活。②这两句都从侧面反映出朝廷不作为,给百姓带来的无尽苦难,都表达了诗人对当局者的批判、对战争的厌恶。

《岐阳三首(其二)》

7.C(用野草环绕战士尸骨,映衬了战士们沙场战亡,白骨无人收的凄凉,并无豪迈之意。)

8.①开头两句,概括总写十多年来蒙古兵一直在侵犯陕西,引发了许多战事。②“照空城”写夕阳照射在空荡荡的城池中,用写实的手法控诉了战争发动者屠城的暴行,浸透了人民的苦难。③尾联向苍天质问,为什么会有这惨无人道的战争。既是对战争的憎恨,也是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9.C(“郊畿”指的是京城郊外,并不是京城中。)

10.“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回忆当年皇宫里花柳掩映楼阁,宫女环绕万岁山,歌舞升平的繁盛景象,“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写现在京畿郊外满是敌人的铁骑,这些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昔日繁华和今日战乱,不仅使词人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纸上,更抒发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感。

第11版参考答案  

《浣溪沙》

1.B(第二句写到“不见谪仙人”是心生向往之情而非感慨哀伤。)

2.①用典。作者使用谪仙人李白的人物典故,表明自己对飘逸洒脱的向往和追寻。词中写到“锦袍不见谪仙人”,表明作者想要达到李白的境界而不得,向往中又暗含遗憾。②想象。词从对洛神和李白的想象写起,表达了对自由美好飘逸境界的向往和羡慕,引出下片对自己闲适自由的生活感到满意,充满浪漫格调,清新自然。

《晦日宴游》

3.A(错在“月初”,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唐代每到正月晦日这天,人们就要外出临水宴游,以祛除不祥。)

4.①从题材内容上看,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晦日这天人们临水宴游的场景,而非宫廷生活。如解绅就水、张幕连沙、歌管声乐、池台落日等情景,亲民自然,少有浮靡之气。②从语言风格上看,用词清新明丽,通俗朴实,摒弃了浮华繁复艳丽的辞藻,代之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如诗中有“杏花”“池台”等景物描写和“就水”“争向”等口语化词语的选用。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5.B(作者留恋苏州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那里的美食、音乐、美酒和交通,更因为曾做过苏州刺史,所以对苏州感情很特殊。)

6.①诗中所描写的事物体现了雅正闲适。诗中写了香粽、炙鹅、台榭、管弦等事物,既富生活气息又体现出诗人在苏州生活闲适,不仅有各色美食也有赏景的台榭和美妙的声乐,极富清雅情调。②诗中的用词体现了雅正闲适。在写苏州生活经历时,写炙鹅,作者写的是“炙脆子鹅”,写粽子,写的是“粽香筒竹”,用台榭来表示观景亭,用吴风、管弦等词来表示江南和音乐。在语言表达上兼顾了诗人所追求的平白朴实,但也不乏文人的雅正之气。③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体现了雅正闲适。在写完苏州的美食、美酒、交通特色之后,作者回忆了朋友三人先后在苏州为官的经历,“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苏州的留恋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不舍之情,体现了诗人老年时忆往昔的雅正闲适。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7.B(“从远处写到近处”表述错误,颔联写景的角度应该是由低处写到高处。)

8.①“卑”“低”二字从字面上来看都有低矮的意思,单独看来这二字意思上不免犯重。②但“卑”是就树枝生长的本身高度而言,也可作微小理解;“低”写的是果子繁结之后将树枝压得很低的状态。③因此,“卑”“低”二字的使用各有侧重,而且做到了细腻刻画树枝与果子繁结的状态,显得更加真实。

《渔歌子》

9.A(“缩小手法”说法错误,前三句中重点表现的“橘洲佳景”的美丽,虽然将大的景物“橘洲佳景”比喻成了小的“屏画”,但抓的点是“美丽”这一相似性,因此没有“缩小手法”。)

10.①在静夜中欣赏美景,在月光下收拢钓鱼的丝线,陶醉于江湖生活而心情自在悠闲。②满足于云水为家、篷船为房舍、日常食用鱼羹稻米饭的简单生活,知足且乐在其中。③享受杯中斟满的美酒和架上摆满的书籍,惬意于诗酒生活,远离名利,旷达超脱。

 第14版参考答案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1. A(“前韵”不同于“步韵”,先后作旧体诗二首以上,用韵皆同,第一首对以后各首来说,其所用之韵称前韵,常在题中指明。由此可知后半句解说有误。)

2.①首句“细把君诗说”,开宗明义,点明词作由诗论人的思路。②全词由诗及人,由人及己,层次分明,渐次深入。③卒句“南共北,正分裂”直抒胸臆,揭示南北分裂的现实,从而引出爱国抗战、统一山河的思想主题。

《望蓟门》

3. B(句中“危”并非“危险”之意,“危旌”为高扬的军旗。)

4.①传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建功立业的壮志。②边塞壮丽景色激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鼓角争鸣的战争氛围、庄重肃穆的严整军容激发了诗人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塞路初晴》

5.C(错在“因一场战斗刚刚结束后”,应是双方止戈休战。)

6.赞同“停止”。突出胡人止战的主动性,与前面四句静谧安宁的画面协调一致,双方各守边界,彰显民族和谐相处才是国家安定和平的前提。

赞同“休要”。突出警告意味,“南牧”含有侵略之意,警告北方游牧民族休要南下,因为唐军时刻驻守北方,彰显珍爱和平、保家卫国的决心。

《横波亭》

7.B(错在“情感一致”,苏轼词句借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8.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友人文韬武略的赞美;对能力挽狂澜的武将的期许。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9.B(错在“因政治风云变幻致使自己未能为前方战事效力”,于文无据。)

10.①该句意为张孝祥词善用典故,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②“周与谢”,用周瑜赤壁之战与谢玄淝水之战建立功勋之典,化用苏轼“小乔初嫁了”名句,表达对先贤建功立业的仰慕及物是人非的惆怅。③“我欲乘风去”,用南朝宗悫少有大志之典,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宏愿。④“击楫誓中流”用祖逖北伐之典,表达词人收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第17版参考答案

《示子遹》

1.B(“中年始少悟”的“少”是“稍微、逐渐”之意,不是“很少”的意思。)

2.①时间上,对诗歌的理解会随着时间而加深。②成就上,前辈诗人已经在诗歌创造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后人难以企及。③态度上,诗是六艺之一,是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长久的磨练。

《元日示宗武》

3.D(结合注释②,此处“青衿”应为借代,不是借喻。)

4.①“啼手战”是悲,“笑身长”是喜。②“逢正月”是喜,“滞远方”是悲。③“还柏酒”是喜,“只藜床”是悲。④“儿子可教”是喜,“一事无成”是悲。⑤“赋诗称殇”是喜,“忆弟流泪”是悲。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节选)》

5.C(诗人所见是渭河中的船,不是白云。)

6.①不必追求物质的富足,要知足常乐。②要志心于道,获得自我精神的满足。③有志同道合的亲朋相伴,是一件人生快事。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7.B(“宜”是“应当”,“宜醉宜游宜睡”更多的是一种无奈、调侃之意。)

8.①“身”是闲置之身,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变得衰弱,离人生之“志”是越来越远了。②“志”是恢复中原、收复河山之志。此“志”在心中始终存在,只是隐藏心中罢了。③虽是叮嘱儿孙之词,但尽显爱国之心。虽有报国之心,却只能“管竹管山管水”,表面的闲适之下则是深沉的忧愤,身闲而志不闲,这正是词人最动人的人格写照。

《清平乐·嘲儿子阿宁》

9.A(不只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烘托。)

10.①说“西家”“东家”的富贵更迭,这些都是真实的人生世相。②词人身处易代之际,自身遭遇极为坎坷,所以看淡了富贵烟云。③表达了不奢望儿子读书仕宦的愿望,“部曲黄牛”是说儿子渐渐长大,能帮着贴补家计了。盛衰巨变,亡国之痛,生计之艰都包含在对儿子的希望中。

第20版参考答案

《夏旱》

1.C(“沴气”“欣然”理解错误,“沴气”指灾害不祥的天气,“欣然”形容恶苗疯狂生长的情形。)

2.①炎炎夏日,干燥的风使得水田“枯焦”,禾黍“销铄”干枯,收成无望。②盼望丰收年成的农人出门看到菜园和打谷场上荆棘丛生,顿生无奈之感。③恶苗、稗草等在恶劣的天气中疯狂生长,挤占农作物的生存空间。

《寒地百姓吟》

3.B(“冷箭”“棘针”理解错误,二者均比喻刺骨的寒风。)

4.①寒地百姓生活贫苦,追寻美好生活而不得,寄予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②“游遨”代指富贵者及统治者,他们对百姓困苦漠不关心,寄托诗人对他们的不满和批判。③正直“君子”对百姓疾苦同情,悲愤郁积,寄托诗人对他们的赞许之情。

《村舍耕夫》

5.C(“这样以后就能免交赋税”理解错误。诗歌最后一联写老耕夫希望丰年到来,早点交税,不是补交拖欠的赋税;早交赋税是为了免得俗吏恃势强横催租,不是免交赋税。)

6. ①年老孤苦。老耕夫已经头发花白,年老力衰,却因儿孙不在需要出工,劳苦无依。②生活艰辛。桑树和柘树被征尽,为交纳代役费用,老耕夫还要典卖田地房宅,甚至连鸡和小猪都要卖掉。③官府盘剥。面对官吏暴力催交赋税,老耕夫无力反抗,只能寄希望于好年景,可见老耕夫凄惨痛苦的处境。

《田家行》

7.D(错在望文生义,“不见县门”指的是不被官府抓捕。“对官府的害怕”也不准确,这里强调的是官府的苛捐杂税之重。)

8.①正面描写。男女的欣喜表情,农人说话没有怨言,妇女在檐头缫丝,都正面直接写出丰收的欣喜。②侧面描写。农民不去收取“野蚕”,侧面写出家蚕的丰收,突出农民丰收的满足。③心理描写。农人确实知道这些收成能满足官家的赋税,也不指望自己衣食无忧,只要暂且可以不卖家中的小黄牛抵租,不被官府抓去就很开心了。表现了农人的无奈,同时反映出官府的赋税之重。

《野老歌》《织妇叹》

9.B.(“却只落得农具全无”理解错误。“岁暮锄犁倚空室”的意思是“岁暮时节,辛苦一年的农具倚墙放置,室内空无余物”,并不是连农具也没有了。)

10.异:叙述视角不同。《野老歌》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写诗人眼中看到的老农形象;《织妇叹》用织妇第一人称的口吻和诗人第三人称的口吻交替写出织妇的辛劳。

同:①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野老歌》中食不果腹的老农和大贾喂养的肉犬对比鲜明,引人深思;《织妇叹》中“织妇”的“勤”与“贫”对比,突出主人公心中的愁苦。②两首诗都用质朴自然的叙述语言表现人物命运的悲惨。

第23版参考答案

《杨柳枝词九首》

1.D(D项错误在对语句形式的分析:只能说这两首诗上下两联大致对偶,词语大都对称。)

2.  ①“杨”:其一的“杨柳枝”是乐曲名,其四的“杨”指杨柳树。②思想感情:其一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革新精神;其四则重在赞美杨柳树的生机勃勃,借以反映当时文人们的聚集盛况和洛阳文化的繁荣情景。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3.B(根据注释①可知,这八句诗写的是宗学士,而不是诗人的生活情景。)

4.①“忽来轮台下”到“弹棋闻夜钟”四句,写诗人同宗学士从相识到相知的情景,从中可知诗人与宗学士这位新朋友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友情。②从“今且还龟兹”到“天山雪蒙蒙”八句,写诗人对宗学士今后生活情景的想象,从中可体会到诗人对朋友周到的关爱之情。③“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两句,是诗人对宗学士的劝慰,从中体现了诗人善于劝解、心胸豁达。④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宗学士的鼓励和希望,体现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

5.D(“'蒙鸿’即'晚风’”分析错误,“蒙鸿”在词中是指酒后眼睛模糊不清。)

6.词人精神困顿,行动迟缓,但是心态年轻,不为老去而悲伤,用“齐物”的观点看待人事,认为老年时的境况与年轻时一样,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人生观与处世精神,以及虽处逆境仍胸怀壮志的豪迈之情。

《小重山》

7.C(从上片描写的春夏之交的时令特点,可知这是一年之中最为惬意的时光,就连人的心境也难得生出几分闲适,当真是“人闲时序好”。可见这并不是作者在宽慰自己。)

8.①欣赏着暮春时节花开绚烂、鸟鸣欢悦的美景,作者感到闲适与惬意。②登临赏景,作者认为以往的事情再也不必回顾思索,而应珍惜春色,纵情游览。③故地重游,看到旧日游玩过的印迹尚在,而少年的激扬却无处追寻,这是人生无法避免的遗憾。

  《新正十一日还山(六首选四)》

9.D(D项错误在于理解过于肤浅,局限于字面意思。根据上句的“重理残书喜不支,一言拟告世人知”,再结合注释对诗人的简介以及诗人岭南之旅的介绍,可知诗人这里说的不仅限于去岭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此次的岭南之旅使诗人对过去所学的书本知识有了更深入、更广泛、更让人欣喜的理解: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干其他事情,都不要怕费时费力,不要怕各种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目的地。)

10.①喜欢读书。他在经过长途旅行之后仍急着“重理残书”,并且还十分高兴,可见他对读书的喜爱之深。②愿意同别人交换心得。诗人在“重理残书”并从中悟出心得之后,立即便用一句话“拟告世人”,让世人也知道自己的感悟。③干事有决心、信心和毅力。诗人相信,只要“肯摇鞭”,能坚持到底,即使有如天涯海角般巨大的困难,也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

第26版参考答案

《淇上田园即事》

1.C(颈联的“去”字写“牧童放牧离村而去”分析错误。“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两句描写的是牧童和猎人回家的情景,构成了一幅人畜晚归图。)

2.诗的前六句写“屏居”的环境,描写了一幅淇河落日、人畜晚归的图景。王维意在把淇上写成一个清净无碍的隐逸胜地,一个淳朴无染的心灵原野。在这样的环境中,居静守洁之人何事之有呢?“静者亦何事”句无疑而问,意在强调“无事”。尾联寄托着诗人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但得安宁自由之闲适的情感。全诗虽无漂亮词句,但前半部分的意境自然浑融,后半部分由景入意,引出诗人的隐逸之情。只有从整体体悟全诗,才可理解其内在的情理、哲思、意趣。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3.C(“林花落尽草花生”并没有表达“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而是表达了对身边层出不穷的美好事物的欣赏。)

4.①别业的美景,优美清净的环境。前两联对“白鸟”“渚田”“青丛”“绿野”等隐居景色的描写,表现出隐居的人喜爱美景,不追求显贵。②善于发现、欣赏身边的美。云影消散峰影又会出现,林花落完草花又会生长,隐居的人懂得享受身边的美,不追求显贵。③可以与朋友共享生活的快乐。一起喝酒、一起跳舞,这样的快乐生活让作者相信隐居的人不追求显贵。

《过始宁墅(节选)》

5.C(C项既错在对诗人感情的分析,又错在分析的肤浅。这句诗重点并不在于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而在于借清纯优美的自然风光表现自己“耿介”的高尚情操,透露出一种负才自傲、孤芳自赏的性格。)

6.①诗中的记游写景诗句是: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②这部分先以“剖竹”二句倒插,由议论挽入记游。③再写远帆沧海过旧山,访问旧居,扣题“过始宁墅”。④最后再写沿途所见的一派崭新明丽景象:历经重重叠叠的山岩峭壁与连绵的水中洲渚;山上,洁白的云絮环绕着壁立的幽峭山岩;而山下,清波涟漪,翠绿的嫩竹临岸袅娜。这清丽景象中有着一种孤高之气,渗透着诗人经历仕途风霜,企望归故宅一憩的心境,也正体现着他负才自傲、孤芳自赏的性格特征。

《商山麻涧》

7.C(那长寿的老翁身边放着一壶酒,悠然自得,并没有与作者一起喝酒。)

8.①垂柳边的十余户人家、牛入栏、鸡入窝都是日常景色,与宁静闲适的意境相互配合,丰富了诗歌内涵。②长寿老人悠闲地喝着酒,红衣女子戴着野花是日常景色,与村居的悠闲自在的意境相融合,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③征车、尘土、溪边、细沙都是日常景色,与孤寂冷清的意境相映衬,表达了诗人旅途劳顿的无奈之情。

《蝶恋花》

9.D(全词以盎然的自然景物反衬作者的衰老心情,以乐景衬哀情,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10.①第一句“小雨初晴回晚照”用“晚照”的意象,渲染出傍晚时分凄清的氛围。美景在傍晚出现,无人欣赏,正如同词人“流落归来”,包含着内心的失落。②最后两句“坐到黄昏人悄悄”表现了词人孤独寂寞、无人相伴的痛苦,“朱颜老”写出时光易逝、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表现出内心的失落。

第29版参考答案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C(“虚实结合”错。“遥知”两句虚写,想象诗友独酌湖上,默默思念远方被贬的自己。)

2.①无理之妙强调诗歌注重情感真挚,耐人寻味。②“万里思春尚有情”写许州、夷陵两地遥远,山川阻隔,友人“万里”寄诗,友情真挚,让人激动。“忽逢春至客心惊”写诗人身遭斥逐,心情凄惶,忽睹春景,不禁心头震颤。③诗人触景伤怀,蓦然回首,昔日把酒对春的少年,如今刚过而立就鬓发苍苍、身心俱老,让读者为友情真挚而感动,为历经磨难而感伤。

《水调歌头》

3.B(曲解文意。联系上下文,“长安路远……归计狎沙鸥”意思是“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

4.①结尾之问是词人对自身怀才不遇境遇的慨叹。②“依刘客”是词人自比王粲。王粲投奔刘表却流寓荆州不得重用,只能借助《登楼赋》忧愍世道,怀念故乡。词人心怀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却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乡,落得孤独寂寞。③暗含讽刺,婉抒悲愤。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没人才,使友人和自己这样的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

《送王昌龄之岭南》

5.C(“间接叙说”错,应为直陈其情。“同笔砚”指在一起学习或者共事,写二人友谊深厚,情同手足,曾多次诗歌唱和,切磋诗艺。)

6.同:都借助秋天洞庭浩瀚、落叶飘零表达了各自的“愁”情。异:①“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写山上的红叶让人惊叹秋季的悄然而至,友人将远渡渺渺洞庭赴岭南,迢递征途令人忧伤。②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秋风瑟瑟,洞庭湖水荡漾,树叶飞落,因不见佳人而悲愁,理想不得实现而感伤。

《赠薛播州(其十)》

7.B(“穷海”的意思是“僻远的海边”,“穷”在这里意为“僻远”。)

8.①直抒胸臆,直写自己孤独、寂寞、疲病却无人安慰的境况。②结句不结情:以自身境况愈发衬托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切,意味深长。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节选)》

9.B(B项曲解诗意。“以典故表达情感,表明其不甘沉沦风雨而渴望报效国家”错。原诗意思是且将轩辕黄帝制出的律管收起来,虞舜弹过的五弦琴也撤下去吧!我身患风疾已不能再弹奏。)

10.①渴望报国,怀才不遇。“老病有孤舟”,诗人登上岳阳楼后百感交集,亲朋好友,不知消息,年老多病,孤舟相伴,仕途多舛,北望关山,戎马交驰。②艰难苦恨,家国萦心。“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在重阳佳节独自登高,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离乡万里,人在暮年,感慨遥深。③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羁旅病年侵”诗人卧舟江上,风疾伏枕,病入膏肓,已近生命终点,圣贤古邈,万事成空,托孤托葬,半死伤心。

第32版参考答案

《次韵和甫咏雪》

1.D(本诗手法为托物言志而非借景抒情。)

2.①冰清玉洁。落满白雪的山峰如冰雕玉砌。②有德有才。白雪能消除污秽,滋润干涸。③孕育希望。冰雪消融之后便是春暖花开。

《咏史(其一)》

3.C(第七联是作者“梦想骋良图”的具体呈现,是作者的愿望,并非实写。)

4.①文武兼通,才华过人。诗人认为自己遍览群书,能文能武。②以身许国,志气豪迈。诗人愿在国家需要时奔赴沙场,以身报国。③渴望建功立业。诗人希望施展才华,实现消灭东吴、平定羌胡的“良图”。④不贪恋名利富贵。诗人以鲁仲连为榜样,追求功成身退。

《沁园春·泉南作》

5.A(“千瓴倒建”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

6.①语言豪迈。山中景观奇异,长溪如千瓶倾泻,飞流直下,群山如万马奔赴,道路崎岖,石蹬如悬半空,天梯如架壑巅。“千”“万”等词用夸张手法,极言山水的陡与险。②情感豪迈。“区区”二句,写自己入闽虽为区区仕宦,但自己长存报国之心和济世之志,忠肝义胆,心如铁石,无坚不摧,这一点“瘴雨蛮烟”何所畏惧,表现了词人豪迈的胸襟和豁达的怀抱。

《临江王节士歌》

7.B(“诗中鸿雁就是诗人”错,诗中鸿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可以联想到李白被排挤出长安的经历,但说“就是诗人”过于绝对。)

8.①前六句写洞庭湖肃杀的秋景及节士悲秋的图景,为下文抒发意欲报国之情蓄势。②“白日”以下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直言报国之心,白日可鉴。③后四句写节士发愤报国,借典故抒发了自己立志为国杀敌的决心。

名篇名句默写参考答案

3版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4版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仙之人兮列如麻

5版 尔来四万八千岁 天台四万八千丈

6版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7版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8版 杜鹃啼血猿哀鸣 望帝春心托杜鹃

9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10版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不与周郎便

11版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12版 不思量 自难忘

13版 盘飧市远无兼味

14版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15版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16版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17版 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

18版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19版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20版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21版 示例一: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示例二: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22版 示例一: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示例二: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示例三: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23版 石破天惊逗秋雨 大弦嘈嘈如急雨

24版 示例一: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示例二: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示例三: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示例四: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5版 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二: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示例三: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6版 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示例二: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示例三:尘满面 鬓如霜

示例四: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27版 示例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示例二: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示例三: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示例四: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28版 示例一: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示例二: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示例三: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29版 示例一: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示例二: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示例三: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示例四: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示例五: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30版 示例一: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示例二:由来碧落银河畔 可要金风玉露时

示例三:金风玉露初凉夜 秋草窗前

示例四:金风扇素节 玉露凝成霜

31版 示例一: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示例二: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示例三: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示例四: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示例五: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示例六: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32版 示例一: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示例二: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示例三: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示例四: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