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歌早F晚E,状态令粉丝担忧,是否你也中招?

 怀众心理 2023-08-30 发布于福建





前两天胡歌半夜发了一条微博,引起网络骚动。

微博内容如上,从微博内容可以看出这几句话都比较走心,应该是深夜有所感触而发出来的。但是具体本人状态如何不得而知。

也有网友猜测胡歌是不是有点抑郁的状态。

第二天早上,胡歌删了这条微博,重新发了一条微博,内容如下:

这条微博一看上去就是充满童趣,以及有生命力的,所以跟夜里的那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就有了一个新词条:早F晚E.

并且网络上也有了早F晚E的解释。

网友们纷纷被胡歌的这种状态共情了,作为社畜的自己,也是这样的。再多的emo只能留给夜里的自己独享。而早上还是要以fighting的状态去面对新的生活。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触。

01

夜里更容易思考人生吗?

在心理咨询中心这么久,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咨询预约,特别是陌生来访者的预约率特别高。

本来公司担心工作影响员工休息,在晚上20:00之后就不建议员工回复信息了,任何信息都在第二天早上处理。

但是发现这样不太符合大众的需求,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很容易陷入emo的情绪中,而在这样的状态里,寻求外界帮助,想要改变的动力也会更强一些。

1、深夜,情绪脑开始工作。

白天因为工作压力,人际压力等,我们需要以一种fighting的状态来面对,有的时候甚至是不得不如此。所以这个时候理性脑占据了绝对的主导空间。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觉察到这样的状态。

最近在瑜伽课中,我和同事才纷纷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平时都呈现出一种紧张、紧绷的状态,我们连如何让身体放松都要学习很久。

到了夜晚,我们离开了工作环境,离开了复杂的人际环境,才有可能让自己慢慢松弛下来。

2、警惕为情绪脑的工作买单。

夜晚,情绪脑占主导地位。这个时候因为我们疏于警惕,容易做出一些较为失控的事情。比如宵夜大吃大喝,直播间疯狂购买东西,刷短视频停不下来......

可能长久以往,我们又开始后悔自己这样的决定,为此买单,变得更加emo,呈现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的情绪也是如此。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在这样放松的状态下流露出来,也就更容易emo了。

常常深夜觉得难过、孤独、夜深人静的时候泪流满面,心疼自己。有的人会选择听悲伤的音乐,有的人会大哭一场,有的人无法抑制情绪而导致长期失眠。

3、接受外界的帮助。

尽量不要让深夜emo成为一种常态。

如果您连续两周到一个月处在这样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及时有效避免问题加重。

02

靠近自己有风险。

也有人觉得对比白天,深夜的那个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而只有在夜里,我们才会更亲近真正的自己。

所以有的人反而会刻意地选择在夜里体验那种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的感觉。

这样做的风险之一就是我们会不断放大自己的感受。

如果我们体验到的是强烈负性的情绪,那么可能会做出一些危险的行为。

比如疯狂酗酒,站在高楼上吹风,或者在海边晃荡。

我曾经就接到来访者的求助,说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的孩子拍了一张半夜在40楼的照片,非常紧张。

孩子说自己只是心情不好,上去吹吹风,但是这样的行为确实非常危险,也很让人担忧。

1、跟自己在一起是最好的陪伴,但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

如果问题严重,那么独处的时候体验过度负向的情绪可能会让我们更糟,这个时候寻求家长朋友的帮助和支持非常重要。

2、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

如果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建议可以先转移注意力,避免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情绪泥塘。

3、避免接触让自己感到不悦的信息

如果独处时间到了,尽量不要再去接触白天那些令自己厌烦的人或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放松和休息,可以让自己接触一些容易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03

fighting的虚假自我?
胡歌深夜emo的微博受到大众的询问。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开始攻击。



很多人开始质疑他的心理状态,不愿意看到他的这一面。也有网友说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第二天胡歌重新发了一条阳光微博,这条微博明显就更被大众接受,大家喜欢的更多是这一面的胡歌。


两个看似极端的自我,哪个是真实的,哪个是虚假的?

每个人都有多面性,但是我们迫于压力会更本能地去呈现积极的部分。

比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开心的,努力的,上进的。

那么孩子为了符合父母的期待,会努力呈现这个部分。

但是我们也都有不想努力的,难过的,想要退缩的心理,如果这部分动力得不到表达,那么日积月累这部分动力就会越来越强。

所以有些成绩好的孩子,突然间不去上学了。父母就很难理解为何孩子会这样。

接受每一个个体的两面性或多面性,那么我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他们的选择了。

当然,对自己也是如此。

允许自己,会让自己容易得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