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渡渡·平心论语】说话

 语文渡渡李亚平 2023-08-31 发布于山东

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

李亚平

一天的校园生活包括一节晨读,四节正课,三节晚辅,进家门已经晚上九点十分了。学东笑着喊京瓜汤,我低低地应了声:“好。”再不想说话。
 
这倒不是因为这一天很多时候都在管着新时代自由度高的学生们不要说话,而是自己精力耗尽,没劲说话了。
最大的疲劳是沉默。果然不假。
 
晚辅在以前叫做晚自习。以前的孩子脸皮薄得像葱皮,被老师说一句就脸红,固然不好;现在部分孩子听老师说百句也无所谓,好像也不是社会的进步。充耳不闻,也许只是他们的好心态而已。
不过老师也有办法。上课铃一响便三令五申:“打铃了,不要说话了。否则咱就让他站出去。”
大部分还是听话的。教室于是“落了滚儿”。
不过一小会儿的静,之后,便有摆弄水杯盖的声音,还有水杯落地的声音,有搬动板凳的声音,有啪啪放书本的声音,还有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咳嗽声,这些声音虽然也杂乱,但是比说话的声音较好人受。因为都各各是单纯的声响,不具备意义的传递和影响力,较少干扰大脑的思考和心灵的静谧。
可是凡事都有顶风作案的。
一个矮个子小男生和一个高个子小女生,前后位,男生在前面,女生在后面,男生把背紧靠在女生课桌上,侧过脸,扫描着女生的眼神,女生把身子紧趴在课桌上,头使劲往前凑,几乎贴着小男生的耳朵,但分贝却高得满室皆闻。
当教室里连摆弄水杯、书本、凳子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两名“顶风作案者”的声音后,看课的老师终于忍不下去了,走到他们跟前,敲敲桌子:“站出来!”两个人按指定位置站在墙边。刚站好,碰巧班主任过来巡查,打开了教室门厉喝一声:“你们俩,出来!”这一去,一节课就过去了。
 
有一个细瘦的女生跑来告状:“老师,某某某把我的书全放在地上。”一听还是那个难缠的主,老师只说两个字:“忍着。”女生迟疑一下立马醒悟:“明白了。”
似乎过了很长时间,老师抬头望向告状女生的方向,难缠户正拿了那女生的文具盒往地上放。老师等他放到地上,走过去,明知故问:“谁的?”难缠户赶忙捡起来,那女生说:“我的。”老师厉声说:“站出来!”难缠户愣了一下。老师继续说:“听懂了吗?会站吗?”点点头。“站出去!”老师重复命令。
两条腿站直了,个子几乎和老师差不多高,犹疑着站了出去。
 
前面站出去的两个学生和这一个站出去的学生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想和别人交流。但是晚辅是同学们做作业的时间,谁也不能随便说话。要保持安静,才有利于全体的学习。
 
是的,活在人世间,无人说话无人可与交流是难受的。鲁迅曾经在文中写过一位本家的大爷,喜爱诗书,却无人交流,只好把娃娃鲁迅当作小友。可见无人交流的苦,却是难以忍受的。
但也有善忍的,基督山伯爵被关监狱二十多年,不仅没有因为无人交流而苦死,傻死,闷死,反而脑子更清晰,记忆力惊人,学得了丰富的知识,拥有强大的本领。
相反,一些与外界交流机会多的人却常常承担着交流之苦,“尬聊”便是其中一种,属于消极忍耐说话的苦,吵架是另一种,属于积极进取说话的苦,演讲与写作是又一种,属于利用说话实现效益的苦。
 
信息爆炸时代,突然流行起一句话——人的一生,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说话,用一生学会闭嘴。
可见,无论是自己的说话还是别人的说话,所带来的不止有好处,还有更数不尽的坏处。按照朱光潜先生说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闭嘴才是一个人的高级别修行。
 
大自然也是说话的,但大自然说话的方式缤纷多样,不像人那样喋喋不休兀自发表。
花朵用颜色说话,柳条用身姿说话,江河用波纹说话,土地用庄稼说话,鸟儿用翅膀说话,山脉用屹立的骨骼说话。
 
自然的说话方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然而奇怪的是,人看见听见却并不觉得吵闹;不仅不觉得吵闹,还意外地收获心灵的宁静平和。大概是听不懂自然的原因吧。一旦有了意识的交集,说话不仅给人带来乐趣,也带来了心灵的烦恼。这就是小孩子因说话打架又因说话亲密的原因。人在说话中不停地给自己制造着无限的乐趣和无限的烦恼。
 
会说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繁衍越盛,越见出说话的重要性。
 
然而小时候,每逢遇到别人跟自己说话时,往往留住印象的不是对方的内容,而是对方的表情——
三妹用不停眨巴的狡黠的眼睛说话,二妹用薄薄的嘴唇说话,爸爸用瞪大的似乎冒火的眼睛说话,母亲用疼爱的忍耐的眼神说话,小学的语文老师用微笑着的皱纹说话;
 
及至长大了,发现更多说话的方式——
三妹夫用高音喇叭似的嗓门和风风火火的身影说话,二妹夫用飘着的烟缕和附和的微笑说话,父亲改用了较柔和的声音说话,母亲则依然用疼爱的暗示的表情说话,一位领导用半截的语言说话,还有一位领导用变幻莫测的面部肌肉说话,一位同事用吭吭康康的语气说话,一个邻居用哈哈的朗笑声说话,一个学生用打响嘴的方式“啧啧啧”地说话……
 
作为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发现不同的班级集体说话特征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有的班级喜欢用告小状的方式说话,有的班级喜欢勤奋踏实的学风说话,有的班级喜欢层出不穷的事故说话,有的班级喜欢用获得的荣誉说话……
 
而读了点书的我渐渐明白:国家关系拿实力说话,社会生活拿文化说话,历史风云拿事实说话……
 
也渐渐明白——
 
领略过苦难的人不愿多说话,真正心灵幸福的人无须多说话,喜欢思索的人谨慎说话,心怀慈悲的人用行动说话……
 
你可以从一个人说话的方式来推测他经历了什么,信仰者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更深深理解了孔子一句话——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也终于明白——
人不是天,人终究要靠说话立足于世。
 
唐雎不辱使命,利用三寸不烂之舌逼秦王长跪,放下侵略念头;
张仪舌故风雷,结纵连横左右历史的走向;
萧何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刘备言行谨慎,以草鞋将逆袭为一代帝王;
张飞言语粗暴,命短于麾下之手;
祢衡击鼓骂曹,被魏武借刀杀人;
关羽言语自尊,过五关斩六将却败于小人之手,
曹操言为心声,与刘备青梅煮酒笑论天下英雄
 
顾炎武一声大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矢志救国“苟利国家,生死不避”
梁启超饮冰不凉,梦建少年中国,
谭嗣同横刀长笑,肝胆只照汗青。
 
陈独秀心忧时局,青年杂志革新思想
李大钊唯系家国,宣传马列点燃光明
周恩来振臂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毛泽东马上赋诗,领工农红军挽救故国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千古华夏留骂名,
双十二事变,张杨实行“兵谏”逼蒋“停止内战”
 
孔子造次颠沛,留半部论语治天下
魏征抬棺进谏,横尽忠之心报家国
司马迁忍辱著书,《史记》写尽风流;
曹雪芹十载增删,《红楼梦》勘破繁华。
 
韩愈寓意《马说》,终得施展抱负
杜甫造句惊人,文坛顶现诗圣。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先忧后乐”树高标,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与民同乐”夸春秋;
 
人生不是孤岛,是镶嵌在社会山脉中的一块石头,是舞蹈在社会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我们的生命,需要在和社会的互动中完成价值,实现幸福和自由。
 
因此,才有了那么多个人与群体、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眼前脚下与千里之外的沟通方式:
即使车马劳顿,绝粮陈蔡,孔子弘道无悔,
即使天空浩瀚,试验危险,莱特造机终成;
即使信号难捕,科技复杂,电话邮箱QQ微信仍飞速普及,
即使太空遥远,举步维艰,人类空间站发展依然万众瞩目,
 
生命与生命需要在交流中彼此完善,国家与国家需要在沟通中实现和平,一日三餐和星辰大海需要在对话中不断切磋。
 
但是,纵观历史,做口的巨人,远不如做行的高标。
 
鲁迅说:我沉默,内心感到充实,我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生命需要在孤独中完成自我的检视和整理。
人生需要做好一个人的王,给自己不语的尊严。
 
不要说找不到说话的对象,即使找到了我们也可以不说话。
“共剪西窗烛”与“敲棋落灯花”同样富有生命的欣然和幸福。
 
承天寺夜游固然闲而有乐,
长途夜访不见而回也不失优雅自然淡泊。
 
止于所当止,说于所当说,行于所当行。
 
生而平凡,我们可以用沉默的光阴尽力多积攒几句“金口玉言”,为人多提供几句“金玉良言”,让说话暖人间,视言语为江山。
 
贵人,少言。
人贵,少言。
 
只因为,行,胜于言。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白求恩有一句名言:言语是用来记录行动的,照它的本来面目去使用它吧。
 
因此牢记,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