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独更需慎行,逾期第九天。”

 解语渊 2023-08-31 发布于福建

​关于“为什么我看到弱小的人,很废物的人,我会有一种非常嫌弃的感觉,难道我是坏人吗?”,感想如下:

你被“驯化”得挺成功的,以至于没了自己还担心自己到底是不是个坏人。难道前者不是更关键吗?

真是自己的事儿都操心不上,偏还操心这操心那。

有这时间倒不如真正去解决问题。“驯化”得不彻底也是好的,最起码还可以多思考思考,而这也正是“未来”所在。

可是,人哪有那么彻底和纯粹呢?不过是你把它当成问题,你解决不了,那就会让问题影响你。

所以,你看,你也挺弱的。既不敢承认也不愿承担,偏还爱瞎想。

“如果一个人尽可能地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变得更美好一点。”

找到正确的相处方式和正确的解决方案,问题自销,没其它的。就像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无能为力的问题就不是自己的问题,然后去做自己需要做的、想做的、以及力所能及能做好的事儿吧。

不要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揽,关键还一锅乱炖,一点条理性都没有,更不能协调生活,说白了:先为人后为公。

你自己先得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只有尊重自己才更明白如何尊重人,如何与其它事物相处的分寸。而没有分寸感是混乱的开始,且难以终结混乱,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一团糟还什么帮助没有。

话说,美好的事物都受欢迎,但是不好的事物干嘛非得喜欢呢?如果好和坏都是欢迎的,那么好坏有什么区别呢?

嫌弃但不影响他们存在,嫌弃但不影响自己做个有修养的人,嫌弃但我并没有落井下石、并没有使坏,那这算什么坏呢?不过是坏了自己的“道场”,归根结底,真正受损失最大的反而是自己,因为不喜欢或嫌弃,结果连带着把自己都恨上了。这就像希望自律的人迎来挫败感,又像生气的人耽误了自己。

何不允许自己做个“势利”的寻常人呢?先丰满自己,一旦丰满自己,自然而然你会去做点什么的。人之道,以不足奉有余,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然后朝着圆满去修行,终会回到原点的。彼时,以有余奉不足,对大家都好。

然后说点自己的感悟,其实我很害怕的一种“社会人”就是你这种类型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人畜无害,且没什么危险。也就是说,止于此我觉得大家都差不多,都一定程度上“慕强”且“势利”还“虚荣”。那么,真正让我害怕的是什么呢?“虚荣”入骨,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儿,但凡有一个是一个,遇到这种我立马远离,连理解和善意乃至于琢磨都不愿意花时间。那么,这种人是怎样的呢?那就是拒绝承认自己的“虚荣”且认为它是一种正当性、合理性、公平性,是真诚、诚实且坦荡的。而这种人和“卫道士”性质差不多,干的是自己理解的善或捍卫的善,实际上自己早已迷失其中,早已不分你我,更别提敬畏生命之类的。也就是我开头说的,自己没了还自认为能分得清“好坏”,实际上自己也是“受害者”而不自知,然后干的事儿是什么呢?就是维护别人“驯化”的“好”。

这就像一个小故事:据说很久以前有两个猴子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然后有人设计了一个“陷阱”,笼子里挂了一只香蕉,只要有猴子碰了香蕉,两只猴子都要被“惩罚”(电击),后来两只猴子被“驯化”了。于是,但凡加入新的猴子,两只猴子都要暴打新加入的猴子一顿,再到后面香蕉没了也依旧如此。莫名其妙对吧。

但你仔细想想看——看见弱小的人、很废物的人,然后产生嫌弃的感觉,你竟然觉得自己是个坏人。

坏在哪儿呢?不理解他们吗?还是他们本身该被欣赏?还是说自己的眼光出现了问题,从他们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继而其实并非嫌弃他们而是嫌弃生活在其中的自己,嫌弃那种无力改变的无奈和无力感乃至于挫败感?又或者说,你认为或谁认为什么才是好人呢?有标准吗?——就我所知,若非利益或情感或情绪被伤害或损失,真正在乎好坏并且认真思考过好坏的人并不多。

这玩意儿跟人性本身息息相关,但不等同于人性哈,因为几千年历史都在解构和操纵人性上渐渐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抗体或免疫),一如成功学,又如鸡汤文,还如毒鸡汤,更有智囊,人性的弱点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们未必真实有效,但影响是具在的。

总之,“因势利导”逐渐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另一底色,想想看,你是不是在乎自己价值、存在意义、追求效率、追求简洁、追求智慧、追求各种所谓的修养、教养、气质、品质、人格……这背后的支持之一就是如何获利最大化的一个倾向,也就是如何促使有利于自身的情况发生。

实际上也是如此,绝大多数人主导行为的既非理智也非情感,而心随利动,甚至你的理,你的道,你的选择,你的语言,乃至于你的感受和思想都在进行利益斗争时主动或被动地将情感和理智当成工具卷了进来,即抓到什么用什么。只为了这么个“胜利”。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无差别攻击,爽点就在于此;这同样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争强斗胜为了赢,那份虚荣的根就在那儿。表面看好像什么也没得到啊,那就是客观的、理性的、甚至是清醒的、明智的啊,但别忘了:你连对方需要的是什么都不曾了解,对方的诉求是啥都没搞明白就瞎说八道偏还洋洋自得、自以为很有道理、很对、很聪明,你连最基本的事实情况都未曾去了解,你压根不清楚对方的代价和损失,且即使知道你也只以自己确认的“定价”去评估他们的损失,如此一来,谁乐意化作你的工具呢?

你以为你大公无私、不偏不坦,是个正直的人,且有良心还良善,怀疑自己就是恻隐之心,殊不知,恰恰如此反而很可怕。

就像我最开始强调的,你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在做自己,那么你的好和坏都可能造成具体的某人遭受残忍的伤害。因为,归根结底,如果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你就会真诚地承认自己的好与坏,即认可和否定一些什么;相反则是,我可以对你好我随时也可以对其他人好;我可以对你坏我同样可以对其它任何人坏;不由自主。那这样的好坏是无底线的,是不确定和失控的,反正我挺害怕无原则的好和无底线的好,乃至于无边界的好。

所以,我说,何不允许自己做个“势利”的寻常人呢?因为本就寻常,势利也属于寻常,都是寻常可控范围,伤害反而微小,怕就怕为了所谓的非比寻常,结果非得做个独行猛兽,偏还自以为是正义勇士,然后一群人跟着遭殃:比如嫌弃然后消灭,满足一己之私(暴虐);又比如觉得自己对或他人错,还非得证明一下;还比如为了所谓的好坏结果扭曲了人格……呃,细思极怖。

思维之行,慎独更慎行啊!

今天逾期第九天,收到一条短信,还挺“吓人”的,差点“陷”进去了。回过头一想,我好像也没做什么更没什么可失去或可害怕的呀,那我在担心什么呢?如果还能使情况变得更坏一些也不失为一种生命的新发现——“原来我曾拥有过什么什么”。而这样的“失去”,更像是某种确定,即我可以拥有,我认识了它,如此一来,再去拥有,再去找方法,或者重新去构建更好的也有了方向,这也算是新发现和一个好的征兆吧。如今我的生活态度就是这样,如果本身就是这样子,那么破碎一下子也没什么的,在还原的过程也重新发现和认识反而趋近完善,原来认定无所更改的发现也可以松动,何尝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契机呢?债,我没想逃,更没想着不还,只不过能力受限、条件受限、头脑暂未涉及新的发现和灵感,并未有新的知识和技能增益,如此而已。给自己时间吧,既为了清醒,也为了更少地走“歪路”。我始终相信冷静、清醒,继而明心见性,继而才是出路所在。我承受也感受更在认识和发现,亦在重塑和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