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荣纳堂 2023-08-31 发布于天津

转自 Fan的八宝箱


从贵族到普通百姓,唐人爱音乐,例证不胜枚举,有两件形制相似的唐三彩俑设计理念十分独特,它们都在骆驼背上塑造了一队自由欢乐的乐队,分别是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载乐骆驼俑和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骆驼载乐伎俑在陶俑中极为少见,西安地区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件,分别出土于西安西郊鲜于庭诲墓和中堡村唐墓,其他地区尚未发现有类似骆驼载乐俑。中堡村唐墓因盗扰未发现纪年墓志,以鲜于庭诲墓的唐开元十一年(723年)为参考,中堡村唐墓出土的骆驼载乐俑也应为开元时期作品。

1959年6月下旬,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一座普通的唐墓中,出土了一批唐三彩,其中一件为骆驼载乐俑。

中堡村唐墓是西安市进行基础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当时该墓墓顶已被挖去一部分,所幸的是除了受到淤土扰动外,墓室里的器物保存较为完整。这座唐墓是一土洞墓,方向正南北,墓室长3.5米、宽2.2米、中宽2.26米,成长方形。墓室残存的两壁高80厘米。经过考古人员的抢救性发掘,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重新面世。

================================
“唐三彩”这个名字是后人对唐代墓葬中由绿、黄、褐三色烧制而成的陶器的一个称谓。唐三彩是唐代独特的一种低温釉陶工艺,制造时入窑两次,先烧釉,釉以铅为熔剂,高温下呈玻璃状可流淌。唐三彩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使不同色釉于高温下交混,制造出绮丽的艺术效果。唐代手工业和陶瓷业繁荣发展,才让这种二次烧制的技艺有机会成功,贵族厚葬之风又给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唐三彩的出现和成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条件。而在随葬三彩器中,以马俑和骆驼俑最为著名。三彩马俑形态各异,有的腾空而跃,有的缓步徐行,有的追逐嬉戏,有的昂首嘶鸣; 骆驼俑则更为高大壮硕,在力量与耐力中流露出温顺性情。
================================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所属年代:唐朝
所属文化:隋唐
距今时间:1300年
类别:陶器
推测用途:随葬品
出土时间:1959
出土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
出土省份:陕西
现藏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
现藏省份:陕西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第三批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通高56.2厘米,长41厘米,骆驼高48.5厘米,施蓝、绿、黄等单色釉。造型新颖,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陶塑艺术精湛,色彩艳丽,被誉为唐三彩俑中的压卷之作。

这件骆驼载乐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驼四足挺立在长方形踏板上,引颈张口作嘶鸣状,驼身为赫黄色,驼背上垫有绿色椭圆形毯,边缘呈蓝色。驼峰上架平台,平台上铺有色彩斑斓的长毯,平台上有7个男乐伎俑,头戴软巾,身穿圆领窄袖长衣,皆盘腿坐于骆背的毯上,分别执笙、箫、琵琶、箜篌、笛、拍板、排箫等乐器做奏乐状。在男伎乐俑中间站立一女乐伎俑,头微微上仰,面庞丰润,梳乌蛮髻,身着白底蓝花的长裙,右手举到胸前、左臂下垂,作歌舞状。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构思精巧、造型夸张、做工细致,充满着艺术的想象和浪漫的气息。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个个生动鲜活,连骆驼也显得沉稳有加,好似踏着音乐节奏徐徐行进。伎乐俑眉目刻画清晰,姿势各异、神情专注。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是被那美妙音乐所陶醉,栩栩如生。
该俑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作品上的釉色虽然已有星星点点的脱落,但其生动逼真的造型,协调的比例依然传神。略显暗淡的釉色自然而柔和,釉中开片细而均匀,釉面的突起感、翘起感如早春新叶上细致的的纹路一样,既显轻薄,又十分干净。
整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系分塑合成,骆驼和乐舞俑独立塑成,然后组装,复杂又严谨,为中国古代陶俑艺术之极品。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如实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