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散VS四逆汤:都是四肢逆冷,怎么辨证选方?

 horse_mc 2023-09-01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52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有寒厥、热厥,还有阳郁厥逆。此案中患者虽然四肢逆冷,但是胸腹温度、舌脉以及其他伴随症状都提示阳气郁结不能外达,要仔细判别,不能被假象迷惑。“四逆散”和“四逆汤”,都治四逆,适应病证完全不同,若治疗南辕北辙,就会贻误病机,造成不良后果。  (导读/依伊)

—本文约11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图片

阳邪厥逆
作者/冷方南
  • 《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刘天鉴医案》
颜某,男孩,1岁多。
1956年9月间,突然高热呕吐泄泻,经县人民医院作急性肠胃炎治疗3日,呕泻均止,转而心烦扰乱,口渴索饮,四肢厥冷,其母抱往我院陈医处诊治,陈医以吐泻后,四肢逆冷,为阴寒内盛,拟桂附理中汤,因病势较急,就商于予。
予视之,手足虽厥冷如冰,扪其胸部跳动急促,肤热灼手,触其腹部亦如炕。予日:


初病即手足逆冷,桂附理中是为正的,此发病3日之后,手足厥冷,桂附理中不可轻试,况患儿舌深绛,溲短赤涩,大便不滑泄,粪成黑黄色,又带有窘迫,时索冷饮,烦扰不宁,是为阳邪厥逆也,宜四逆散



陈医惑其四肢冰冷,疑四逆散不能胜任,适彭医至,复邀参看此证,彭医亦赞同四逆散,非急服不可,遂投以此药。服尽1剂,夜半手足阳回,心亦不烦,尚能安睡,继以原药2剂而得痊愈。
  • 辨析评述
夏末秋初季节,患儿高热吐泻后,四肢逆冷,似属脾虚阴寒内盛。然扪其胸跳动急促,肤热灼手,腹部亦热,察舌深绛,小溲短赤而涩,大便黑黄不泄但有窘迫感,烦扰,喜冷饮,一派里热盛之象。
可知四肢逆冷为外假寒,余证可谓里真热,里热查无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坚实之主症,尽系吐泻后脾运失权,气滞不宣,枢机不畅,升降失常,阳气郁结,不能透达于外所产生的症状。
用柴胡升发内郁之阳,枳实开结除气滞,芍药、甘草以和阴气,阴阳和顺则四肢可温。本证既非寒厥,又非热厥,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唯宜宣郁通阳、疏邪利气,故用四逆散疏畅其阳,一剂厥回,二剂康痊。
  • 体会

本证四肢逆冷,除上述分辨而外,如仅从手足温冷之发生、发展、变化来分辨,亦有规律可循。


“若手足自热而至温, 自温而至厥,传经之邪也,治宜寒冷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壳甘草。 若始得之手足便冷而不温,而阳气不足, 阳经受邪,宜四逆汤温之,姜附是也。 ”

——《丹溪手镜· 四逆》



宗丹溪所训,本证当是传经之邪, 四逆散证无疑。刘氏所云 “初病即手足逆冷,桂附理中是为正的,此发病3日之后,手足厥冷,附理中不可轻试”,所论颇合此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