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情付诸山水,山水不负深情

 源源不断 2023-09-01 发布于宁夏

Image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诗、书、画相互融通,诗词、书法和绘画,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书画一体,很多诗人擅长书法和绘画,也有的书画家擅长诗,比如苏轼曾经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古诗中就有很多优美的题画诗。

Image

苏轼赞誉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的时候创作了山水名篇《山居秋暝》,这首诗描写了初秋时节终南山下雨后黄昏的景色,一幅很美的秋日山水图。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Image

《山居秋暝》这首诗把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洗衣归来的少女们在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乐曲,充分体现了王维作品中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得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用画笔描绘下王维的这幅《山居秋暝图》。

Image

题画诗,就是在画作上填的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诗与画互补,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题画诗是中国画中独有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也独树一帜。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Image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的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的意境,又不能离开绘画而成为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苏轼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向人们报告春的消息。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了新枝,芦芽儿也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爱好美食、爱生活的苏轼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描述,让整首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Image

据清代陈邦彦的《历代题画诗》记载,截止到明代,题画诗的数量已经达到了 8900多首。如果再加上清代和近代的题画诗作品,数量超过万首。题画诗的范围可谓是包罗万象,山水花鸟、社会生活都可以被囊括进去。

王冕是元朝非常有名的画家、诗人和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儿时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的一生都爱好梅花,种梅、咏梅、画梅样样精通。他所画的梅花花密枝繁,苍劲有力,存世的画作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王冕不但画画得好,而且题画诗写得也好。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Image

这首题画诗的意思是说,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这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Image

统筹:李歆

稿件:马瑾

美编:司玥

来源:央广经典音乐广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