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尔:晚清版的“瓦格纳”雇佣兵集团创始人

 白驹说 2023-09-01 发布于浙江

01

1877年5月10日,上海松江城西南。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旌旗招展。

时任苏松太道台冯焌光率领上海各级官员来到一处祠堂,同行的还有一众洋人。

祠堂是清廷拨专款新建的,规模不大,亦无特别之处。

松江的百姓人头攒动,十分拥挤喧闹。在荷枪实弹的清兵开道下,一行人走进内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同仇敌忾”。牌匾两侧的立柱则刻有一副对联,上联为“海外奇男 万里勋名留碧血”,下联则是“云间福地 千秋庙貌表心丹”。

入祠仪式正式开始。上供、祭祀,接着堂内外官员一齐向堂中供奉的神主牌位行跪拜礼,无论这些官员是否觉得有辱斯文。

围观人群哄笑连连。

祭文由主官冯焌光吟诵,通篇都是歌颂牌位主人传奇一生的华丽辞藻。对于这样的安排,洋大人们是颇为满意的,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早该到来的仪式。

在中国近代史上能配享朝廷立祠待遇的人物可谓凤毛麟角,更何况还是一个洋人。而这位获此殊荣的“海外奇男”正是清廷的“普里戈津”——“常胜军”创始人华尔,此时他已去世十五年之久。

▲华尔祠旧照,毁于抗战日期

02

上海,自鸦片战争开埠通商后,一直被视为冒险家的乐园,全世界的投机分子都将目光投向这座神奇的东方魔都。

在历史长河的推波助澜下,大洋彼岸一个美国人的命运正悄然与上海融合在了一起。

▲华尔像

弗雷德里克·唐森特·华尔(Frederick.Townsend.Ward),1831年11月29日生于美国麻省萨勒姆城。华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劣、不安分的性格,惹事闯祸如同家常便饭。当然,小华尔也有着自己的梦想——想当一名将军,打小就作为“孩子王”带着小伙伴们玩骑马打仗,倒是表现出了几分领导气质。父亲在他16岁时将其送入位于佛蒙特州的美国文理军事学院,也算是遂了儿子的心愿。

进入学校后,华尔终于接触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战阵、军械、测绘等军事课程,学习也算刻苦。但好景不长,狂放不羁的华尔终究无法忍受正规军事院校的管束,仅过了一年多便肄业离开,决定带着自己少量速成的军事知识仗剑走天涯。

接下来的经历堪称是一部环球冒险小说。华尔频繁穿梭于各大洲之间,先是混迹于中北美洲和南美洲,金钱至上的他干过雇佣兵、私人保镖、赏金猎人、奴隶贩子乃至于劫匪,并参加了墨西哥战争。后机缘巧合加入法国陆军,随军征战克里米亚,因表现优异晋升中尉。不过,在华尔看来,这些过往都只是用来刷经验的副本,最令他心神向往的是那个万里之外的神秘东方帝国。

有记载,1851-1858年间,华尔就曾三次作为美国商船船员来到上海,但都没有长时间停留。1859年,华尔因在美国犯事而逃至上海,这是他第四次抵沪。

狼狈外逃的华尔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次上海之行将会改变他的一生,甚至改变了中国。

03

身处异国,华尔倒是很快找到了一份适合他的工作。经船长引荐,华尔结识了曾任洋行买办的富商杨坊。杨坊一看华尔的求职简历,一下就相中了其丰富的社会阅历及军事背景,立刻接纳了这位“洋门客”,并推荐华尔到清廷长江水师的“孔夫子”号炮舰上担任大副(地位仅次于船长的舵手)

还没等华尔和船头那尊孔子雕塑建立起足够的感情,一个天大的机会不偏不倚砸到了华尔的头上。

太平军兵锋抵近上海。

▲忠王李秀成画像,太平天国中后期重要将领

1860年4月,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率军东征,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满清八旗和汉军绿营,接连攻占常州、苏州、青浦、松江等地,将对上海形成围攻态势。

时任江苏巡抚薛焕八百里加急上奏:“臣薛跪奏,为青浦官军失利,松江府城复陷,上海情形危迫,现在急筹堵剿,并请旨将臣交部严加议处,恭折由驿六百里加紧驰奏,仰祈圣鉴事”。可见上海已危如累卵。

既然江浙各地纷纷失陷,上海还有必要坚守吗?

答案是“必须守!”

此时的上海,已经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1854年时,上海港贸易总额尚不足280万两,至1858年,其贸易总额狂飙20余倍,只四年时间就达到令人咋舌的6500万两。

天量的贸易孕育出一大批洋商华贾,例如1853年,洋商在沪设行120余家,总资产超过2500万英镑。庞大的财富又催生出官商勾结,上海地方官甘愿充当商人的保护伞,与之沆瀣一气。

上海,已成为帝国名利场。

此时,太平军兵临城下,为避免城破身死,天量财富充入太平天国圣库,江浙利益集团积极奔走,甚至打起了借英法军队助剿太平军的主意。

但咸丰皇帝断然否决了“借师助剿”的提议。

皇帝有他自己的盘算。除了太平天国,清廷还在为另一场棘手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头疼不已,帝国中枢北京正面临英法联军的巨大威胁。咸丰对洋人既不信任又极为忌惮,更觉得借师助剿有损天朝和皇帝的颜面。

在1860年的上谕中咸丰反复提到:“或勾结逆匪”“更使该夷轻视中国”“后患无穷”等字眼,态度十分坚决。

皇帝不同意,但上海依然得守。于是,苏州巡抚薛焕、苏松太道台吴煦伙同杨坊商议出一个打擦边球的对策:自己招募洋枪队,抵御太平军。

时间紧迫,说干就干。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谁来当这支雇佣军的带头大哥?

杨坊立刻想到了美国人华尔。

04

幸福来得如此突然,作为职业冒险家的华尔自然不会放过。他欣然接受了这份差事,拍着胸膛保证自己可以迅速拉起一支可靠能打的雇佣军,守住上海,收复松江。

当然,无利不起早,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第一,雇佣军所需高昂军费由清廷承担,其中华尔每月固定饷银350两(实际皆由杨坊个人出资)

第二,雇佣军的人事任免权和战时指挥权均由华尔一人掌控。

第三,雇佣军每下一城,均须额外奖励丰厚赏金。

形势比人强,上海当局很快应允。

1860年6月,野心勃勃的华尔开始筹建中国近代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支雇佣军。

彼时的上海滩,充斥着大量欧美逃兵和外国流氓,通过高薪引诱,华尔很快纠集起一支百人的雇佣军,清一色装备西方火器,时称“华尔洋枪队”。

仅仅操练三周,杨坊便迫不及待催促洋枪队开拔,意图配合清军收复松江。但首战却让杨坊大失所望,这支乌合之众遭到太平军伏击,接敌即溃,四散逃命,洋枪队大败而回。

为此,华尔自觉颜面扫地,随即调整策略,遣散欧美氓流,新招募东南亚散兵游勇200多人,重组洋枪队。英租界报纸《北华捷报》7月7日刊文道:“7月4日有人在松江城郊看到一支由马尼拉或马来亚黑人与外国人组成的杂色部队”

▲早期的华尔洋枪队雇佣兵,主要兵源为欧美逃兵和东南亚夷兵

7月17日,华尔洋枪队迎来第一场胜利。在第二次攻打松江的战斗中,华尔身先士卒,率队炸毁松江城门,旋即与太平军展开巷战。在7000清军的助战下,经一天激战拿下松江。战后,华尔迫不及待讨要破城奖金,仅此一役便拿到额外赏银3万两。

在金钱的刺激下,华尔以及他的洋枪队士气高涨。

8月2日,华尔洋枪队携重炮再攻青浦。可这次,华尔和他的洋枪队遭遇成军以来的最大损失。

根据李秀成自述记载:“此役杀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余条”

其中太平军杀伤洋枪队近百人,华尔本人也在战斗中挨了5发子弹,脸部、腰部和腿部均受重创,在清军的掩护下侥幸逃脱。

战场上的太平军已让华尔以及他背后的金主们倍感焦头烂额,但战场之外,他们还要面对更大的麻烦。

05

首先,咸丰皇帝对洋兵的态度始终是两个字:不准!

1860年6月,两江总督何桂清将招募东南亚士兵的情况上奏朝廷:“另募吕宋国夷人百余名……于初二日驰赴嘉定、太仓、昆山一带”。

当听闻上海自行招募洋枪队,咸丰火冒三丈,对地方官员罔顾圣意的行为非常不满,责令江苏巡抚薛焕立即遣散洋枪队。

咸丰在1860年7月下发的诏书中写道:“至借用夷兵,本非善策,后患何可胜言,该抚(薛焕)已由吴煦雇募吕宋夷人百人,作为夷勇,欲带赴嘉定、太仓、昆山一路会同民团相机进剿,吕宋虽与英法不同,然究系英法党羽……务当量为遣回,勿使夷人得以藉口。”

薛焕诚惶诚恐,但太平军威胁一日不解除,华尔洋枪队就一日不敢解散。于是薛焕顶着欺君之罪回奏:“奉旨撤印度兵”,以至于在收复松江的奏报中也只字不提华尔洋枪队。

皇帝远在千里之外,其旨意还能阳奉阴违,但眼皮底下英法殖民者的反对却严重威胁到了华尔和洋枪队的饭碗。

英国人和法国人究竟为什么容不下华尔洋枪队?

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进入关键阶段,英法两国正在中国北方全力对付清廷,此时他们不愿与南方的太平天国翻脸,所以暂时采取中立,两不相帮。而华尔洋枪队的出现极可能激怒太平军,给英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方面,华尔在英法租界招兵,不少英法士兵难以抵挡高薪诱惑,海陆军均出现逃兵,严重影响了殖民军队的战斗力,英法对这种挖墙脚的行为深恶痛绝。

英国人当然不会像咸丰皇帝那样只给个温柔的口头警告。

1861年,英国东印度及中国舰队司令何伯以窝藏英国逃兵的罪名抓捕了华尔,并将其交给了美国领事治罪。

然而,英国人万万没想到,隔天华尔又大摇大摆在租界晃悠。英国人前去质问美国领事,美国人也是哭笑不得。原来华尔宣布自己已作为“归化军人”加入中国国籍,美国不再有管辖权。

这波骚操作把英国人整得挺蒙圈,怒气难消的何伯再次逮捕华尔。

据史料记载,华尔颇擅言辞诡辩、有急智。经过与何伯的一番谈判,华尔承诺不再招揽英军士兵,同时杨坊也在外围积极营救华尔,何伯最终释放华尔并答应不再阻挠洋枪队。

面对以上种种挫折,华尔体现了一个冒险家的韧性,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缓重建洋枪队的步伐。

1861年7月,华尔再次改变策略,开始招募中国士兵,着手打造以洋人为军官、华人为士兵的部队体系。华尔相信:“一名中国士兵只要饷银多,领导好,营养好,而且装备好,就可以成为头等战士”

在华尔看来,这支洋枪队是他在中国获取荣华富贵的筹码,他也确实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06

首先是征兵。

当时的清兵被戏称为“双枪兵”,一手旧式火枪或木柄长枪、一手大烟枪。对此,华尔是坚决不收瘾君子的,其征兵自有一套办法:华尔会死盯应征者双眼,突然猛踢几脚,胆大不退者方能录用。

在薛焕的支持下,华尔没过多久就筛选出了800余名中国士兵。

▲华尔洋枪队中的中国士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华尔背靠江浙官僚,又有杨坊名下泰记银庄的“百亿补贴”,于是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

杨坊和华尔之弟亨利受华尔之托分别在美国和租界为洋枪队采购大量先进武器,包括大口径火炮、滑膛枪、夏普连发步枪、考尔特左轮手枪以及各类弹药。华尔洋枪队的单兵装备是丝毫不逊于列强的。

区别于此前仓促聚集的乌合之众,华尔要求洋枪队统一着装,特别是华兵亦配备全套西式军装。作为一名资深雇佣兵,华尔深谙战争的每一个细节,此举意在以“洋兵”形象使太平军未战先怯。

武器装备到位后,当务之急便是操练。

与中国古代军事训练不同,华尔非常重视日常队列训练,重点培养军队纪律和执行力。

火枪队全套沿用美国联邦军军事操典,号令皆用英语,军营内每天“温度温”口号不绝于耳。久而久之,洋枪队“行止疾徐唯管带兵官口令是遵,队伍井然,肃静毋哗。操演如是,出队时亦如是”。

华尔的技战术训练遵循“先训之以艺,次训之以阵,以旗,必须精熟,方能克敌”的策略。枪法、炮法、格斗、战阵、战术,华尔均高薪聘请欧美教官进行教习,自己也对士兵倾囊相授,反复传授要旨。

得法的操练使洋枪队快速形成战斗力,李鸿章幕僚冯桂芬在参观操练后赞叹:“余尝见其练兵……其行也,雁行进,举足如一,两跨间,射以矢,十发十穿,无所滞,斯尤长技,盖泰西旧法如是。”就连英国舰队司令何伯参观后都认为华尔洋枪队“军容可嘉”,并决定做“华尔的朋友和同盟者”,帮助华尔以成本价采购英制军械。

上海官绅集团看到练兵初见成效,更加大了对华尔的支持力度,不断帮助华尔扩充洋枪队规模。至1861年末,这支大清“瓦格纳”雇佣军兵力已超过1200人。期间上海当局多次催促出兵,但华尔吸取此前战败教训,以练兵未成为由继续按兵不动。

华尔如同一头饿狼,舔舐着自己的利爪,一边窥伺着猎物的动向,一边等待时机的到来。

07

就在华尔如火如荼练兵之际,大清帝国的中枢正在发生巨变。

1861年8月,在与英法签订屈辱的《北京条约》后,咸丰皇帝带着愤恨和不甘驾崩。

紧接着,10月,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夺取了帝国权柄,“借师助剿”开始成为清廷的国策。

北方战事一停,英法殖民当局也立即转变中立态度,满清政府、外国侵略军、上海地方官绅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始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1862年的春天,华尔和他的洋枪队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此时的华尔,早已不是“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光景,华尔洋枪队已成为各方势力都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

1862年初,清廷正式将华尔洋枪队纳入清军编制,同意华尔加入中国国籍,并赏其四品顶戴花翎,带领洋枪队在松江围剿太平军。

杨坊作为华尔的伯乐兼金主爸爸,更是招华尔入赘,与华尔深度绑定。

眼见万事俱备,华尔率洋枪队伙同清军和英法向太平军发起进攻。

08

关于华尔洋枪队在1862年初的战绩,吴煦有详细记载:

“(同治)元年正月初五日,松江之华尔大败贼匪。

初七日,华尔大败贼党于天马山、松江,一路贼宗全遁。

二十三日,华尔会同英法西兵攻毁高桥贼垒。

二月初一日,华尔会同英、法两兵攻毁肃塘贼垒。

十四日,华尔攻毁泗泾贼垒。

三月初六日,华尔会同英法西兵攻毁王家寺贼垒。

初七日,又攻毁龙珠庵贼垒,上海西路肃清,英提督何伯腿受轻伤。

十九日,华尔会英法西兵攻毁周浦贼垒。

四月初一日,华尔会英法西兵攻毁南翔之鹤查山贼垒。

初三日,又克复嘉定县城。

十四日,又克复青浦县城,杀贼数千名,漏网无几。

十九日,华尔会同英法西兵攻南桥贼垒,法提督卜罗德阵亡。

二十二日,又攻克柘林城寨。

二十三日,克复奉贤县城。”

华尔洋枪队连战连捷,在清军和英法军队的配合下,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除了武器上与太平军形成显著代差优势外,同样离不开华尔的指挥得当。

▲战斗中的华尔洋枪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每到战前,华尔都会做好充足的敌情侦查工作,进而部署具体作战计划。例如1862年2月的高桥之战前夕,华尔就伙同何伯伪装成洋商混入太平军控制区域,亲自刺探敌情。

行之有效的战法则是华尔力克强敌的关键。

面对突然来犯的太平军,华尔通常以军阵迎敌人。其令部队结成多个圆阵,每个圆阵分为五层圆环,军官在圆心发号施令,每层士兵由内向外依次呈阶梯状排布,遇敌交替射击,徐徐前进。太平军面对这样的阵法很难破阵,往往大败而溃,洋枪队乘胜掩杀。

▲圆形战阵

华尔洋枪队尤其善打炮战,每次接敌都会进行一轮长时间的炮火准备,重点摧毁敌方工事,尤其善用火炮攻城。这种战术在攻打青浦的战斗中表现尤为突出。青浦城墙按现今折算高约13米,是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华尔勘察后调集重炮猛轰选定城墙,打落碎石直至填平壕沟,再架上竹排做桥,兵士如潮水般猛攻城墙缺口,突破防线杀入城内。

华尔通过此战法屡破太平军城池。李秀成气愤道:“此鬼兵攻城,其力甚足……五、六时辰,其定成功也,其炮太厉害,百发百中,打坏我之城池”。

江苏巡抚薛焕也在战报中写道:“英法也甚称华尔之得力”“将来成功,还赖华尔一人”

清廷对华尔的卓越战功亦极为满意,除了丰厚的赏金外,晋升华尔为副将衔,华尔洋枪队也正式更名为“常胜军”。

此后,华尔更加卖命,率领常胜军转战余姚、嘉定等地。逐利的本性促使常胜军专挑硬仗、恶仗,参战率远高于清军和英法军队。新上任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对华尔也颇为满意,与其合作融洽。

在清廷的支持下,常胜军规模越打越大。至1862年8月,常胜军人数接近5000人,分为五个步兵团、一个狙击队,配备各类火炮39门,每门常备炮弹不少于200发。甚至拥有了一支长江舰队,采购各类炮舰12艘。此外,常胜军另配套兵工厂、运输队、战地医院等保障单位。华尔率领的这支雇佣军已成为远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强军。

▲欧洲报纸插画:常胜军进攻太平军城池局部

有了这样的筹码,华尔逐渐流露出一些傲慢骄狂的姿态,虽入中国籍却始终拒绝按照清廷要求剃发易服。不难看出,华尔应该有着更大的野心和妄想。

但谁能想到正当华尔春风得意之时,他信仰的上帝决定不再庇佑他,一代冒险家的传奇也将戛然而止。

09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是这样表述华尔之死的:“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1862年9月,宁波告急。

李鸿章急令华尔率常胜军跨省救援。为了让华尔开拔,杨坊提前预支饷银一万两。华尔得到赏金后火速乘英舰前往宁波。但当其赶到慈溪后,慈溪已被太平军占领。翌日凌晨,华尔亲自带着几名侦察兵来到慈溪城外围,按惯例执行他的战前准备工作。

在华尔看来,这是一次极为寻常的侦察活动。

但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发生了。

或许是出于屡战屡胜的轻敌心态,华尔的侦察一直抵近到了城墙之下,冒险进入了敌方的火力范围。突然,守城士兵高呼:“什么人?”华尔自知行踪暴露,拔腿便撤。

此时天已微亮,城头响起一阵急促的锣声,紧接着便传来数声枪响,其中一枪不偏不倚,正好打中华尔胸口。华尔应声倒地,遂被同行士兵拖拽着逃回英舰。

三天后,华尔伤重不治而亡。

得知华尔战死的消息,清廷和上海官绅集团都为失去一得力鹰犬而惋惜不已,其中要数老丈人杨坊损失最大。同治帝下旨:“着于松江、宁波两府建立专祠,仍交部从优议恤,以慰忠魂而示优异。”作为一名外国人,在异国他乡能得到死后立祠的殊荣,清廷对华尔的赞许可见一斑。后来立祠一事受中外权力斗争以及晚清局势动荡影响一拖再拖,直到1877年才在上海落实,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而宁波立祠则不了了之。

▲常胜军纪念碑。位于上海外滩公园,因华尔列居首位,而被称为华尔纪念碑。此碑于1943年被日军拆除

创始人虽死,但常胜军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华尔死后,列强企图染指常胜军,特别是英国。最终清廷和列强相互妥协,常胜军先后由美国人白齐文和英国人戈登指挥,但实际归李鸿章统领,仍受清廷控制。

在之后扑灭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常胜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英国人戈登更是将常胜军发展到了巅峰,光攻克太平军重要城池就有二十余座,戈登凭战功被清廷升提督衔,赏赐黄马褂。梁启超曾对常胜军做出评价:“李鸿章平吴大业(吴地,特指太平天国李秀成的江浙根据地),固由淮军部将骁勇坚忍,而其得力于华尔戈登者实多。”

盛极而衰,自古如此。随着太平天国日渐势微,常胜军也逃脱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对清廷而言,借师助剿只是权宜之计,李鸿章的淮军一旦做大,常胜军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至1863年,淮军规模已超过四万,光新式来复枪就装备上万支,更有各类火炮无数。应了那句古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另一方面,英法列强始终没有放弃对常胜军的渗透,常胜军将领也日益骄纵,愈发难以驾驭,苏州杀降事件引发戈登和李鸿章公开决裂就是彼此矛盾的一个缩影。

▲身穿黄马褂的戈登

无论满清权贵还是汉人士大夫,都从未放松对洋兵洋将的提防之心,当常胜军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清廷便密令李鸿章“乘势利导,妥为遣散”。

时间拨到1864年,天京被围,太平天国覆灭在即。湘淮军事集团并不愿与常胜军瓜分天京的天量财宝,更不希望常胜军分走中兴大清的盖世奇功。

6月,李鸿章下令解散常胜军,所有军械辎重尽归淮军所有。

至此,晚清第一支雇佣军退出历史舞台。

关于华尔之死还有一个小插曲。

作为一名合格的雇佣兵,在弥留之际,华尔还不忘上海当局欠他的饷银。“苏松太道欠我十一万两,泰记(老丈人杨坊的银庄)欠我三万两”。并立下遗嘱:“我愿我的妻子获得五万两,其余交由我的一弟一妹平分”,嘱托何伯和美国领事代为落实。

面对讹诈,清廷是拒绝支付的,于是华尔死后的四十年里,中美双方一直在扯皮。直到1900年,庚子国难爆发,在打服清王朝后,美国政府强行将这笔款项加到《辛丑条约》的美方赔款之中,清廷此时已无还手之力,只得接受。

10

雇佣兵是个古老的职业,中外自古有之,尤其在欧洲,追溯到中世纪,雇佣兵甚至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兵源。

雇佣兵从本质上是一个金钱驱动的战争机器,给钱就帮你血战到底,不给钱就撂挑子走人。往往一个雇佣兵的军费开支会是本国士兵的几倍乃至几十倍。以常胜军为例,自组建到遣散,短短数年耗费清廷军饷超过480万两白银,仅华尔一人就赚得赏银32万两,这些雇佣兵汲取的都是中国百姓的民脂民膏。

而可恨的是,常胜军拿着中国的高薪,竟还将屠刀砍向中国百姓,犯下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常胜军极为冷血,对于太平天国占领区的中国百姓随意屠杀。根据太平天国雇佣兵英国人呤唎估算(没错,太平军也有外国雇佣兵),常胜军和英法军队直接或间接屠戮的太平军以及无辜中国百姓超过280万人。

常胜军打战就是为了金钱,因此抢劫成性,每攻克一城必四散劫掠,江南膏腴之地荼毒甚深。

1862年4月,常胜军攻破七宝城,将城内所有商铺、民居洗劫一空,此后一段时间居然直接带动了上海典当业的一波高潮。

1862年5月,太平军围攻松江城,华尔下令坚壁清野,烧光城外所有村落。“男哭女啼”,“无数楼台付劫灰”。

抢了老百姓不算,常胜军发起狠来连官府也照抢不误。

常胜军有个华兵名叫朱和尚,伙同其他两名华兵劫掠百姓,被李鸿章擒获斩杀。朱和尚的洋长官奥伦心生不满,纵兵抢劫府衙和县衙,居然还兼职干起了拆迁队的工作,连衙门里的楠木梁柱都一并拆走卖钱,临走还不忘将县衙官吏拖到大堂痛打一顿。

除了抢劫、纵火,欺男霸女的勾当对常胜军而言更是家常便饭。“打入城者,鬼兵把门……大小男女,任其带尽”

对于华尔和常胜军的暴行,李鸿章曾怒斥其为“磨难星”。就连英租界报纸《北华捷报》也忍不住发声谴责常胜军的暴行:“中国人总有一天要和这些人算账”。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雇佣兵往往难以受到法律的制裁。华尔和他的常胜军虽早已消失在浩瀚的历史汪洋中,但雇佣兵却依然活跃在21世纪的今天,俄乌战场上对战双方均投入大量雇佣兵作战,重复上演着昨天的故事。。。

愿世间再无滋养雇佣兵的土壤。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