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A探索者 2023-09-01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探索推进“三长制”  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益阳市委组织部

(2023年8月14日)


益阳市委把探索推进“三长制”作为严密基层组织体系、深化基层治理和培养村级后备力量的重要抓手,做深做实村(居)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搭建起“片—组—邻”联动的新架构,织密组织体系
坚持全域推进、上下贯通,将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一是科学划分片组邻。将村(社区)划分若干片,适当优化村(居)民小组,依托屋场、楼栋合理设邻,由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分别担任片长、组长、邻长,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片—组—邻”联动的组织架构,打通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最末端。分行政村、农村社区、县城社区等10种不同类型精选典型案例16个,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扩面提质。二是选优配强代表。按照有热情、有精力、有能力、有威信标准,明确9类优先对象和7类不宜情形,把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组织提名有机结合起来,以屋场会、微信群议事会等形式依法调优配强村(居)民代表,全市共选配7160名片长、27693名组长、89301名代表。三是精准精细联户。坚持因户施策,实行“红、黄、蓝”三色联户管理,对监测户等13类10.92万户重点人群进行红色标识,结合“望窗行动”“响铃问候”,实行一周一上门;对脱贫户、一般户进行黄色、蓝色标识,分频次联系走访,确保户户有人联、家家情况清。
二、激活村(居)民代表的源动力,增强组织功能
围绕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作用,完善各项政策举措,促推代表精准履职。一是明职定责。建立村(居)民代表履职清单、议事清单。一人一证持证上岗,逐户发放民情联心卡,搭建民情议事家园,因户定制10类38项惠农政策明白卡,让代表联户有方向、群众遇事有人找。对不能正常履职的村(居)民代表及时调整更换。二是培训赋能。把村(居)民代表纳入乡村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开设“代表大课堂”,联合民政、人社等部门组建宣讲团送课下乡。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岗前培训、业务实训。乡镇联村领导遍访代表,宣讲政策、收集意见、答疑解惑、现场解决问题。三是激励作为。出台激励村(居)民代表履职系列措施,对表现突出的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作为村级后备力量和村(社区)“两委”成员培养,5120名村(居)民代表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和党员培养,去年以来调整村“两委”成员272名,来自村(居)民代表的占77%。推行购物、体检优惠等45项物质激励措施,评选“最美”代表638名,进行集中宣传表彰,让村(居)民代表身份上有名头、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履职更有底气、更有干劲。
三、汇聚好基层群众的“微力量”,提升治理效能
注重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优化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一是平台融通。建立“片、组、邻”三级微信群,升级“益村”平台,开发村(居)民代表工作专栏,建立“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的闭环机制,实现村(居)民吹哨、代表传导、片组汇总、镇村响应、部门联动,对复杂问题由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截至目前,共收集群众各类问题诉求4.67万件,办结4.52万件,办结率96.7%,90%以上的问题诉求化解在村组。二是工作融入。结合中心工作和基层治理需求,引导村(居)民代表主动融入生态服务圈、民情沟通圈、村级事务圈,从细微处着眼、从琐碎事入手,为群众提供微服务6.35万件,8万余名村(居)民代表活跃在人居环境整治、防汛抗旱、殡葬改革等工作一线,延伸了乡镇、村(社区)的工作手臂。三是力量融合。把村(居)民代表推选为河湖林田路长、社区兼职委员,实现各种资源力量深度融合。全市32.8%的村(居)民代表是村级志愿者,10%的是红白喜事理事会成员,近3%的担任河湖林田路长,村(居)民代表成为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

 (来源:益阳党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