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大问题”牵引大单元教学——以人教版《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9-0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新课标在第六板块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有大观念,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内容本质,加强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和开发。要以知识结构为体系,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进行细化,再以“大问题”为牵引,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图片

备——分析与重组

       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与重组。

1.分析教材

       首先要了解单元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结构与关联、价值与意义,深度解读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安排意图,确定单元的教学主题;其次,要准确把握知识点的本质,建立起立体的知识结构;最后,要注重教材内容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联。

2.确定目标

       一是对学生的学情加以分析,把握学习者已有经验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处理好整体与阶段之间的关系。三是目标要体现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如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四是目标的设定还要关注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各阶段之间的一致性。

3.问题设定

       以单元为背景,围绕“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你有什么发现”来设计有统领地位的“大问题”,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景中,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

图片

图片

教——研究与实践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进行“大问题”牵引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人教版教材将本单元安排了5个例题,例1教学四边形的认识,例2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例3则是周长的认识,例4、例5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周长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度量”,逐步发展量感。因此本单元的主题为“平面图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

(一)单元分析

1.课标要求

      本单元主要涉及到“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以及周长的度量与计算,其重点和难点在周长的认识。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认识周长,会测量并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迁移到其它图形的周长的认识和测量。在解决图形周长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

2.核心素养

       在转化、想象、类比、分析等活动中,理解周长本质,发展学生量感、几何直观、推理意识和空间观念。

3.单元本质

       “度量”处于本单元的核心地位。学生认识一个图形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特征和度量意义。

       关于度量的本质属性:一是“运动不变性”;二是“有限可加性”;三是“直接可测性”。

(二)单元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大问题”,将其分解为有针对性的小问题及相应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一是能辨认出四边形,并准确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辨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二是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三是能运用尺规作图,探索三角形的周长,理解线段具有可加性;四是应用周长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面积不变时,周长的变化规律。

(各课时描述略)

图片

图片

评——认知与育人

       以“大问题”牵引大单元教学的评价要注重育人的导向作用,处理好认知与育人的关系。

       在本单元中应着重学生“四基”“四能”的同时,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在学生达到认知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时刻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同伴互助等情感态度的关注。

       以“大问题”牵引大单元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知识本质、学生学情、核心素养要求等为主线,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对单元教学进行重组、整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大问题”,以开放性的大问题引领学生学习,设置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问题情境相符的教学任务,向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转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