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5.2 土壤-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hjh2004 2023-09-02 发布于福建

往期推荐

【教学设计】5.1 植被-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4.2 地貌的观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4.1 常见地貌类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3.3 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3.2 海水的性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3.1 水循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1.3 地球的历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1.1+地球的宇宙环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 壤

图片

本章是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第二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土壤。与第一节内容密切相关,生物在土壤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在本节除了让学生掌握土壤及其物质组成、土壤剖面、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等,更应该关注土壤的功能和怎样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从而让土壤更好的造福人类,体现人地协调观。

图片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区域认知

能够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

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

目标解读

1.怎样在野外观察土壤。

2.能结合土壤标本分析土壤的形成因素及过程。

综合思维

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掌握和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过程。

人地协调观

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土壤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图片

1.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掌握怎样观察土壤,理解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2.掌握人类活动与土壤之间的关系。

3.认识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图片

多媒体  自制教具

图片

导入新课: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教师可以举例,如南方的水稻土,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下面自然土壤与改良后土壤的区别)

图片图片

(承转)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去观察土壤呢?

教师板书:观察土壤

教师设问:在观察土壤之前,了解什么是土壤,它由哪些物质组成?在野外我们怎样去观察土壤?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

教师小结:

土壤概念:

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构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组成。

在野外观察土壤主要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

教师板书:土壤颜色

(教师讲述)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外部特征之一,用颜色命名的土壤有:黑土,红壤、紫色土等。

(ppt展示黑土、红土黄、黄土地、紫色土景观。)

(过渡)土壤的颜色可以看出来,但土壤的质地却需要靠手指研磨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

教师板书:土壤质地

教师设问:什么是土壤的质地?从土壤的质地看,土壤分为几种类型?

学生阅读教材P89回答;

教师小结归纳:

土壤矿物质颗粒:粒径大小

小大

黏粒          粉粒          砂土        石砾

土壤质地:不同粒径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

按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黏土

图5.16 砂土、壤土、黏土

学生依据教材的介绍注意观察三种土壤的特点

过渡

在了解了土壤质地之后在野外观察土壤,我们注意观察土壤的剖面构造。

教师板书:土壤剖面构造

教师设问:读图,回答什么是土壤剖面?森林土壤剖面包括哪几层?耕作土壤呢?

教师小结: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9、P90,了解两种土塘剖面各层特点

过渡:通过对土壤的观察,我们对土壤颜色、质地、剖面构造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板书: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教师设问: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土壤是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物。

教师讲述

成土母质:岩石风化的产物,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影响土壤的质地

教师补充关于风化的知识

生物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课件展示: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图片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教师设问:生物是如何在土壤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

教师分析并讲述;(通过生物循环示意图进行分析)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

过渡:生物对土壤形成最基本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土壤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呢?

学生阅读教材P91,讨论回答:还有气候、地貌、时间、及人类活动等。

教师小结:对土壤的影响规律: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

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较重高,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冷湿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在干旱、高温的地区,则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教师可以举例,热带雨林虽然生物丰富,但土壤却十分贫瘠。

设问:地形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

教师小结:

地貌可以影响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作用。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形上的高度、坡度和坡向上。地形不同,水热条件不一样,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也就不一样。比如,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教师设问:时间和人类活动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

学生阅读回答: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愈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我们人类又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归纳: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可通过合理利用土壤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把生土变为熟土。但也会因为不合理利用土壤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肥力衰退、土壤沙化、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污染等。

活动探究: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分小组讨论再展示,教师点评)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

  • 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

  •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瘠薄。

  •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

1、指出形成上述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

2、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解释。

承转: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可改良土壤,也可能破坏土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挥土壤的功能,以及对其进行养护呢?

教师板书:4.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教师设问: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设问:土壤在环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地位: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其所在的环境之间有着活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图片

教师对照图5.20阐述土壤的功能

土壤的功能

(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

过度: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在生产中怎样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呢?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土壤利用与保护

(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

教师结合图5.22介绍在生产中怎样养护土壤。

教师布置学生自学《地方病与土壤》

板书设计:

一、观察土壤

1.土壤颜色

2.土壤质地

3.土壤剖面构造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

2.生物

3.气候

4.地貌

5.时间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

2.土壤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3.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4.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

5.改良土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