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指导(57):化静为动,现动态之美

 愚然楼 2023-09-02 发布于湖南

景物有静态和动态之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把静景写成动景,这种方法叫做化静为动。运用这种方法塑造的景物形象鲜明,具有灵动之气,给人美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图片

技法导航

一、运用恰当的动词与形容词,让静物产生动感

我们在描写静态的景物时,可以运用富有动感的词语,把静物写得鲜活灵动。

例如:“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铁凝《哦,香雪》)例句中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延伸、盘旋、前进、绕、钻、冲、奔”等,以及“勇敢、悄悄地”等形容词,赋予了冰凉的铁轨以鲜活的生命,静止的铁路一下就活了起来,生动而传神。

再如鲁迅先生写的《社戏》一文,文中写月夜江南的美景:“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句中的“朦胧”一词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写出水面上模模糊糊虚幻缥缈的美丽景色,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二、展开联想或想象,把静物写成活动的物或人  

描写静态的景物,也可以展开联想与想象,由静态的景物想到活动的景物或人,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化静为动。

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就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紫藤萝富有动态美。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作者由眼前一树盛开的静态的紫藤萝花联想到飞溅的瀑布。紫藤萝像瀑布一样富有动感,显示了它的生机与活力。文中的拟人句如:“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挨着”“接着”“推着”“挤着”等词语赋予紫藤萝以人的动作与感情。花儿像快乐的孩子一样在一起嬉戏玩闹,充满情趣,富有动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三、运用错觉,把静景幻化成动景

图片

人们观察景物时,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视觉误差,把静止的景物看成活动的景物。

比如车辆行驶过程中,我们坐在车上,看车窗外的风景时,就会觉得我们是静止的而窗外的树在向后运动。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可以运用错觉,把静景写成动景。

例如《社戏》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我”坐在飞驶的船头,却把远处静止的山看成“踊跃的铁的兽脊”,这句话就是借助物体相对运动引发的错觉,化静为动,衬托出“我”和小伙伴们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