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荒谬与疯狂: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宫廷奇袭战

 激扬文字 2023-09-02 发布于四川

这是白驹说分享的第3个历史故事

01

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紫禁城东华门。

值班的侍卫们个个百无聊赖,靠着城墙打起了瞌睡。两月前,嘉庆皇帝起身前往木兰围场,参加一年一度的秋狝大典。

皇帝不在家,侍卫们当然格外轻松惬意。

今天的东华门较往常更为喧嚣,形形色色的行商小贩聚集在城门不远处的道路两旁,有的小贩獐头鼠目,时而窃窃私语,不知在议论什么。

此时,给皇宫送煤的一队挑夫肩挑重担,吃力地往宫门走来。一路上被小贩杂乱堆放的货物挡住了去路,挑夫们不由得躲闪腾挪,好不狼狈。

领头的一名挑夫忍无可忍,遂与小贩争吵起来。侍卫们听闻动静,也用戏谑的眼神看着热闹,不时发出呵呵的轻笑声。

小贩本想息事宁人,奈何被这群挑夫纠缠不过,旋即恼羞成怒,伸手便从怀中抽出一把匕首,就要刺去。

挑夫们见这明晃晃的利刃,瞬间炸开了锅,有人开始大声喊叫:“有刀!有刀!”

眼看事情败露,沿街的百余名行商小贩立马撕下伪装,从货担里翻出藏匿的兵器,一个个如狼似虎,向东华门冲杀而来。

堂堂天子脚下,又是皇宫禁地,侍卫们八辈子也没见过这场景,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竟呆住看着暴徒向己方扑来。

一阵箭雨带着风声呼啸而来,紧接着有人发出凄厉的惨叫,终于将众侍卫从惊愕中拉回现实,为首的头头连忙大喊道:“快敲锣,关城门!”

顿时,东华门锣声四起,乱成一团……

△操练骑射中的清军

02

嘉庆十八年,对于河南、山东等地的百姓而言是极为难熬的一年。

在挺过去年的大旱灾后,老天爷显然没有就此收手的打算,今年依旧是数月滴雨未下,粮食颗粒无收。

清廷当然也在救灾,但有限的赈济不过是杯水车薪,并且大灾当前,地方官员完成赋税KPI的积极性却丝毫不受影响,百姓更加困顿不堪。

当时,山东米价已涨至每石两万四千钱,接近于往年的十倍,各地遍地饿殍,甚至出现了贩卖人肉、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此人正是天理教的大当家林清。

△林清画像

林清是宛平县人,虽说长在天子脚下,但自幼家贫,不得不走南闯北讨生活,没少吃苦,甚至一度沦落到衣不蔽体的境地。

人活到了这地步,愤世嫉俗也就不奇怪了。

机缘巧合之下,林清接触到了八卦教的坎卦一门。那一刻起,他宛如看到了人生的曙光,从此拜入门下,不能自拔。

此后,在清廷的打击下,历任话事人死的死,抓的抓,能力出众的林清终被推上坎卦一把手宝座,开始带领大伙寻找光明。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林清心里清楚,这杀头的买卖一定要多找些帮手才能成事,于是,他联系上震卦一把手李文成、离卦一把手冯克善,三人一拍即合,结为八拜之交。

不久后,在两位贤弟的辅佐下,林清最终成为八卦教大头领,并将其改组为天理教,声势日益壮大,而他也一直在等待一个起事的机会。

嘉庆十八年的民不聊生让林清意识到机会已经来临。在三人一番谋划后,林清随即拍板:天理教于九月十五日分头起义。

其中林清负责坐镇北京,趁皇帝秋狝不在家,端了他的老窝。

△木兰秋狝

03

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造反这样捅破天的惊天大事。

朝廷中知道天理教要搞事的官员并不少,有些人更是参与其中。

汉军旗正四品的都司官曹纶就和林清有着密切联系,甚至一度参与谋划突袭行动。

清中期后,满军旗部分旗人已挣扎在贫困线边缘,汉军旗的状况自然更为糟糕。当曹纶还是低阶武官时,一家人生活极为拮据,作为家主的他平日里竟只有一件堪用的破旧长衫,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来形容曹家也不为过。

林清则就在最恰当的时间结识了曹纶,并一次次为曹家雪中送炭。面对林清的仗义疏财,曹纶自然是感激涕零,后来升官亦不忘林清的恩德,带着儿子曹福昌一起加入了天理教。

当得知林清不日即将起事时,曹纶并没有反对,但林清出于防备心态,只与曹纶约定动手前两日通知他,届时让曹纶率部遥相呼应。

然而,阴差阳错之下,林清并没能顺利通知到曹纶,曹纶遂未参与最终的行动。

除了曹纶,不少朝廷大员也都或早或晚听到风声。

早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台湾淡水同知查廷华就截获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明年中秋时节,天理教将攻打紫禁城!

查华廷不敢怠慢,赶紧汇报顶头上司台湾知府汪楠,结果汪楠听后不以为然,认为当事者不过是胡说八道。

到了第二年六月,豫亲王裕丰也接到了举报。来人是豫王府管家祝现的堂弟祝富庆,他实名举报祝现参与天理教谋反,且教徒们正在宣武门加班加点赶制兵器。

裕丰一听,惊得满头大汗,立刻便要起身进宫。然而,他转头一琢磨,不对呀,自己的管家参与谋反,自己多少都要背负失察之罪。于是,他将事情压了下来,并以诛九族威胁祝富庆不得胡言乱语。

更荒唐的是,负责北京城防务的九门提督吉伦曾多次收到线报,可吉伦愣是置之不理,理由更让人哭笑不得:吉伦觉得自己只负责京城九门防御,紫禁城轮不到他来操心。

事发前一天,兵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刘镮之也接到关于天理教谋反的急报,但还在宴饮中的他只是一笑了之,不予理会。

就这样,在帝国大小官员的默契配合下,天理教起义如约而至。

△清代宫廷侍卫

04

作为战役总指挥的林清当然不会以身犯险,他精心挑选了两百死士执行这项光荣的任务。

然而东华门的突袭并未如预想中的那般顺利。提前暴露后,宫廷侍卫在慌乱中还是关上了城门,百余名死士仅闯进来十几人。由于人数实在太少,这一路人马很快被赶到的大队侍卫围歼。

而负责突袭西华门的另一支小分队则相对顺利。眼见来敌气势汹汹,平日里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大内侍卫们纷纷丢盔弃甲,作鸟兽散。在内监的接应下,这一路教徒成功突入了八十余人。

进入皇城后,教徒们在城楼上遍插“大明天顺”、“顺天保民”等旗帜,随后由内监带路,兜兜转转一路杀到了养心殿。

皇宫里的天潢贵胄、太监宫女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轻,纷纷抱头鼠窜。守将策凌带头跑路,当天负责宫廷护卫的镇国公永玉、护军统领石瑞龄不知叛贼杀进来多少人,惊慌失措下首先想到的是准备车驾,随时带上后妃皇子们跑路。

而就在此时,有人决定站出来主持大局,他便是嘉庆的皇次子旻宁。

△皇次子旻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

旻宁当时正在上书房听讲,骤闻巨变,反倒是格外沉着冷静。他急令太监取来鸟枪、兵刃,叫上贝勒绵志一同迎敌。

养心殿宫墙之上,天理教徒正试图翻墙而入,旻宁瞅准时机连发数枪,亲手击毙两名教徒,教徒碰到硬茬,也不敢再攻,遂放弃养心殿。

随后,清军大队人马陆续开进紫禁城。

区区几十人又岂是数千精锐清军的对手,双方在隆宗门附近爆发最后的激战。最终,教徒死伤大半,其余四散藏匿宫中,后被悉数擒获。

而在清军平叛之时,旻宁也没闲着,立即以皇子的身份下了多道命令。他先是火速命人奏报嘉庆,同时紧闭宫门,令清军剿杀叛逆,此外,旻宁也亲自带队搜捕,可谓尽心尽责。

多亏了天理教徒势单力薄,并且旻宁居中调度、妥善安排,清廷在付出伤亡百人的代价后,最终平息了这场发生在癸酉年的天理教突袭行动。

05

对此等“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震惊之余,嘉庆不得不在回京途中下罪己诏,首先向天下臣民表明立场:这件事,第一责任在朕。

嘉庆真是在发自内心深刻检讨吗?显然并非如此。

罪己诏中有这么一句话:“朕虽未能仰绍爱民之实政,亦无害民之虐事,突遭此变,实不可解。”

嘉庆一脸委屈,然则,就连当官的曹纶都在贫困中苦苦挣扎,河南、山东百姓更是陷入人相食的绝境,作为皇帝,他的失职是无可辩驳的。

紧接着,除了处死林清等首犯外,对事件相关人员的追责也是必须的。

曹纶父子因参与谋反,皆被处以凌迟极刑,家人斩的斩,流的流,乃至于汉军旗的各级官员也广受牵连。而玩忽职守、因循怠玩的京城官员们也受到严厉惩罚,就连铁帽子王裕丰也惨遭夺爵。

皇次子旻宁的表现是整个事件中唯一让嘉庆欣慰的,不光是旻宁在危机中的勇武沉着,更因为他在事后的谦虚谨慎。

在给嘉庆的第一道急奏中,旻宁极力解释开枪御敌的行为,言明自己出于无奈,才斗胆在宫中放枪,并将平息事端的功劳全部记在了皇父皇母洪福齐天上,不敢僭越半分。

嘉庆自然十分满意,毫不吝惜对儿子的褒奖,盛赞其:“有大能谦,不矜不伐,圣人之功,超迈前古”。同时晋封旻宁为和硕智亲王,连他当日毙敌的鸟枪也赐名为“威烈”。

然而,嘉庆没有料到,这位被自己寄予厚望的皇子日后竟会犯下大错,使列祖列宗蒙羞,并亲手将大清带进沟里,帝国从此再无宁日。

或许道光皇帝旻宁也曾在无数个难眠之夜暗自神伤,不免埋怨起自己的皇父:为何您留给我的会是如此积重难返的江山啊!

△嘉庆皇帝颙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