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黑得很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人生

 12345csdms 2023-09-03 发布于湖南

一个人的书单 2018-01-17 16:12

按:2018年1月13日,著名作家周大新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与会的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进行了详细解读,下面是会议发言精彩摘编。

图片

这是一部涉及老年题材的小说,现实性非常强

潘凯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著名评论家):《天黑得很慢》进入了一个对周大新个人写作,乃至现在的长篇小说创作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很新的领域。这是一部涉及老年题材的小说,现实性非常强。

中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的步伐在加快。这不光是中国的社会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我们可以说,这个话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性的话题。所以这个题材本身就非常有分量。

从写作上来讲,这部作品对整个长篇小说的写作贡献了很多新的因素。这个小说总体上是仿纪事体的,当然也是虚构的。书中安排了七天,也就是一个礼拜的时间。前面四天都非常短,用快闪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当代老年人的生态。怎么在老年人群中推销保健品、怎么给老年人宣传养生,等等这种讲座。我们现在好多上当受骗的例子就是这样的。其实这是整个社会生态的浓缩和反映。后三天通过陪护人员的口吻,以退休老法官的家庭生活为描述中心,集中刻画了一个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现状以及社会生态。

图片

所以整个作品在老年化的主题下,传播的知识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因为这部作品是小说,所以大概有四分之三的篇幅回到小说本身,集中刻画人物,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别是老年人那种惟妙惟肖的心理、生理变化。所以我想,不管就涉足的题材来说,还是作为文学长篇小说的写作上来说,这部作品既是大新个人的非常重要的新探索,对整个我们文坛、对整个出版业、对整个长篇小说的写作,也都提供了很多新的话题、新的因素,值得好好研究。

同时我也想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因为我拿到作品比较晚,我是前天才拿到的,结果从前天晚上到昨天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就非常流畅地把它阅读下来了。所以,在这次新年开年的首场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我们郑重向各位读者和媒体界的朋友,推荐这部新的长篇小说。这是2018年开年非常有特点、非常有分量的长篇小说。

图片

既有沉痛,又有温暖

吴义勤(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关于大新的这本书,我看了之后觉得,这是一部能够体现大新一贯风格的、非常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实感和人文性结合得非常好。因为大新对现实非常敏感,各种题材都能够在非常快的时间里,进行文学化的感受和处理。但是同时,他那种细腻的、悲悯的、人道的人文主义情怀,又在现实题材的处理中体现出它文学的特色。

这个作品涉及到我们今天社会里老年人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老年人怎么被骗。我们回到家里的时候,每次岳父岳母都买了一大堆药,治这个治那个,都是骗老年人的。再比如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包括晚年的婚姻、再婚这一类的问题。最后结局还有老年痴呆的问题。这所有的方方面面,关于老年人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小说都处理到了。而且我觉得写出了痛感,确实写出了我们今天老年人生活的痛感,那种无以言说的孤独。这个作品我觉得从题材上、从主题上都是非常有意义,非常具有冲击力的。我们看了之后,确实是感同身受。里面既有沉痛的东西,又有温暖的东西。

图片

第二个感受是,这个小说在文体和叙事上非常好。大新老师非常忠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特点。这部小说写了七个黄昏,分成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在叙事上是有张力关系的。前四天既有写现实,但是我更看重他关于老年人未来生活远景的知识性的预测、描述。包括智能机器人,包括未来如何解决性爱问题等等。描写未来、提供解决老年人未来生活的方案,一个科技方案、远景方案,包括老年人长寿的问题,未来到150岁、250岁都可以,这是一个愿景。

但是现实是什么呢?前面是全景,后面的三节就进入老年人生活的现实,这个现实就是成为小数的主体部分。这个主体部分的经验讲得非常真切,而且具有那种有生命本身的丰富,那种立体,那种情感的喜怒哀乐,作为一个小说,它的元素发挥得非常充分。这部分叙事非常有特色。不是单调、说教,讲述人本身的叙事功能发挥得非常好。这个小女孩担当叙事人,有情怀,又有现实的头脑,因此这个故事本身在叙事上很有探索。

第三个印象,就是三个人物。虽然以讲述的方式讲,但是三个人物的刻画非常有典型性。一个是萧伯伯,一个是陪护,再有一个就是女儿馨馨。三个人有三种不同的痛苦,那种心酸,命运的交织,处理得也是波澜起伏。特别是陪护,这个是很好的。这类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开先河的,没有把人讲得简单化。作为底层也好,这种情感是跟萧伯伯、跟女儿都是可以对话的,这个体现了我们大新一贯的对人道的同等意识。在精神层面、人性层面,这三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也是文学的魅力。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有温度的、有情怀的、令人感慨的现实主义优秀长篇小说。再次祝贺大新老师。我希望这本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图片

具有痛感的关于生命本源的讲述

何向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天黑得很慢》是2017年10月8号完稿的,让我想起1998年大新先生的《第十二幕》,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上中下三卷的。为什么想到这一点?因为那个也是以时间来结构的,从1900到1999,写了尚氏家族的家族史。

这部《天黑得很慢》也是以时间来结构的。用七个黄昏,那个是100年的长度,这个是七个黄昏的长度。都是周末,万寿公园,有的推销老年产品,推销陪护机器人,推销长寿药丸,或者是推销返老还童体验,还有人类未来寿命的讲座,是这个四个傍晚。另外三个傍晚一个陪护人引出一个老人的晚年故事。这个结构,七个黄昏的结构,正好把“天黑得很慢”,生命的黄昏、黑暗将至的过程展现出来。在黄昏的阶段,在晚年,人老年的阶段的心境向外所求很多,都是外力的东西,其实最后的三个夜晚在追求心灵的东西。最后萧伯伯在陪护人的身上找到了亲人、找到了娘、找到了母亲的感觉。所以一开始是向外面索求,但是最重要的是回到人的本源,这个是现实题材深化的一点。

第二,从1998年开始,我觉得大新老师20年的长篇小说创作,在现实题材创作当中,一直没有放弃艺术的求索。我曾经有一句话,我觉得他是有先锋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就是他在他的创作当中不停留在对现实的描摹,照相式的记录,不是简单的书记员式的作家,而是要在现实层面之上,求索一种更高的、作为作家的眼光。以作家的视点,去看的这样一个自己独有的、独特性的写作。

他的先锋意识体现在哪儿呢?在《第十二幕》之后我们也看到《21大厦》,利用空间来结构这个小说,空间是有底层,有地下,有高层,有顶层,他们这一个楼上住了哪些人,这些人不同的命运,他们在城市当中所遇到、想到的,以那样一种结构架构的。

在2003年,他推出一个《战争传说》,也是以时间,以昼和夜来结构长篇。《湖光山色》以乾坤作为两卷,以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五行来结构。《安魂》是真实与虚构交错的,以农历年份,天干地支,甲子、乙丑等等来结构长篇。到201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曲终人在》,更是仿真纪实体。采访了26个对象,以非虚构的方式讲述一位省长的人格历史,以物品展示、晚报报道、录音整理作为线索,利用26个人的口述不断拼凑出人的形象,这个艺术上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天黑得很慢》又是七个黄昏这样的结构。前四个黄昏都是一种讲述,口若悬河,信息量极大的讲述性,后面三个黄昏,变成一个人的讲述。这一个人的讲述又回到非常慢的一种节奏当中,回到那样一种传统的文学讲述。

在众生喧哗当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很低,很慢,很绵长,但是它是有关生命本源的讲述。所以我希望在众生喧哗当中,我们都要听一听这样一位有先锋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深沉的,带着浑厚低音的,具有痛感的讲述。

图片

我们必然会走向老年,谁也逃避不了

 梁鸿鹰(《文艺报》总编辑、著名评论家):周大新是我们当代非常著名、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正如他这次小说呈现的,他有现实主义的重构,也有他对现实敏锐的观察。另外他一直在探索,始终没有停步,具有他鲜明的特点。

先从书名说起,现在是三九天,天黑得很早,但是也非常慢。就看你是什么样的年龄,对一个老年人,对一个处于生命的困境和知道自己不久将来的人来讲,可能是显得格外的慢。

这个作品我认为对每个年龄段都是很独特的。因为我们必然会走向老年,这是谁也逃避不了的,无论是年过半百还是年轻的人。大新捕捉到了这样一个重大的题材,一个重要的题材,把自己的笔伸进去,从人的生命状态写这样一个社会问题的存在,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关联,这个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

英国哲学家罗素有一篇文章叫《如何变老》,也叫《老将至》。他说老年以后你要避免两件事:

第一,不要沉湎于自己的过去。

第二,不要麻烦年轻人。

但是谁能做得到呢?我们的生命过程当中有那么多丰富的经历,自己对世界的感悟,我们不免要回过头去思考、咀嚼,从当中获得一些力量,获得一些慰藉。另外我们随着生理身体的衰败,必然要希望更年轻的人辅助我们,跟我们渡过个人经历艰难黑暗的时刻。

说到底,老年问题不是每个老年人自己的问题,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社会问题,是综合性的。这个问题是跟我们这个国家的制度,跟人文的精神素养,跟大众的观念,跟民族如何看待生死,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类的进步,老年问题也日益跟科技的发展相联系。我们在处理老年问题上,教育在做什么?医疗在做什么?科技应该做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人的思想观念的更新,人对待老年问题,无论是从责任层面还是社会学的层面,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我们是否能够把自己必然要面对的,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能够处理好?我觉得这个书是思考的这样一个问题。

这种思考还是从多层面来展开的,最重要的就是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里面人物的关系,各自的成长经历,生命的走向来处理。事实上,老年人有老年人的问题,青年人也有青年人的问题,这些问题跟自身有关系,跟社会也有关系,就唤起我们让社会更完善的动力。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婚姻那么脆弱,老年人再婚居然提出那么多现实的条件,不同阶层,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留学等等这样的情况,他们内心也是慌乱的,没有准备好的。像主人公保姆陪护,作为社会阶层比较低的人,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冲击,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是不是在这方面有足够多的准备,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咨询,这本书有很多启发意义。

图片

另外就是写法上,有很强的代入感。这个作品拿起来以后很难放下,要一天看完。对老年问题的情况展示,内在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它有一种跨问题写作。大新把多种叙述方式、多种叙述元素、多种叙述手段都放在作品当中,作为他思考的一部分,作为艺术呈现的一部分。这些努力都是非常可贵的。

另外看完这本书以后,你对老年问题,对我们的人是有希望的。你认为我们不管怎么样,解决老年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实际上是人性的温暖,是人性的改善,是人性的向善。天黑得很慢,但是只要有人的真诚、善意,有人对这个世界的更美好的憧憬,这个问题的解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有非常好的前景。所以这本书能够让人感到向上的力量,同时也会让人反省自己,推动思考。我们如何把自己做得更好,帮助社会的完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周大新(著名作家、本书作者):谢谢大家。首先感谢几位大评论家到现场,大家对我的书做出评价。我把这些评价看作对我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其次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随着我也变成一个老年人,我接触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所以我想描述一下人生最后一段路程的风光、风景。这样对已经变老的,即将变老的,终将变老的人都会有一点好处。

图片


欢迎关注“一个人的书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