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年没回家等来“母病速归”季羡林的悔恨像毒舌刺入心窝!

 毛竹君_ 2023-09-03 发布于河北

季羡林在清华读书时,有一天突然接到老家的电报:“母病速归。”

这如晴天霹雳的消息,让季羡林一时无法接纳。在回家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上他揪心万分,忐忑不安。心想母亲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要是小病肯定不告诉他,要是大病得病的多重?

当他回到老家时才发现,母亲已经去世,他们母子还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就已阴阳两隔。

这消息对于季羡林来说犹如五雷轰顶,他直接昏迷了半晌,又哭了一天水米不曾沾牙。悔恨像大毒舌刺入他的心窝。

季羡林为何如此痛恨自己呢?

季羡林从小家境贫困,在六岁的时候离开了故乡,跟随济南的叔父求学。

他上一辈共有11个叔伯,但后代只有季羡林一个男孩,济南的叔父也只有一个女儿,所以表面上季羡林就成了宝贝。

但季羡林知道,叔叔叔母并不喜欢季羡林,季羡林被喜欢的唯一资格就是他是男孩。

别人只把他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有自己的亲生父母,尤其是母亲蕞疼爱他。

季羡林从小跟母亲长大,从六岁起他就寄人篱下,也因为在求学,所以很少回老家。从六岁起,之后的14年间,季羡林总共回过3次老家。

第一次是他奔大奶奶的丧,

第二次是季羡林亲生父亲病重,回了一次家。叔父请假回家,看自己共患难的兄弟,顺便带上了季羡林。

第三次是季羡林父亲生病,奔丧。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季羡林也才十几岁,只剩季羡林和二妹相依为命,母亲舍不得季羡林再跟随叔父走,但她也自顾不暇养不起儿子,为了儿子的前途,她再一次忍痛割爱,放季羡林走了。

从此以后的8年里,季羡林虽然想家想母亲,但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人也逐渐长大

季羡林化思念为力量,一心求学,努力上进,心想着只要自己大学毕业,换一个好前程,有了收入能立足,就把母亲接来享福。毕竟母亲才40多岁,好日子还在后头。

然而在季羡林上大二时,母亲猝然离世。

从六岁起,季羡林就与母亲聚少离多,

从六岁起,他就回过来三次,没想到第四次竟然是给自己挚爱的母亲奔丧!

当她看到母亲的棺木横放在屋里正中央,她恨自己在最后一次见母亲后直到母亲去世的八年时间里,他竟没有在任何一个暑假寒假努力抽出一点时间,回家看看这个穷苦的,缺吃少喝,穷困潦倒的母亲!

他总以为来日方长,以为还有机会可以苦尽甘来,然而现实如此残酷,子欲养而亲不待,没给他一点机会尽孝,母亲就走了。

当季羡林在老家的炕上,看着屋顶悲痛,想着无数个黑夜里,母亲就是这样思念她的儿子,恨不能随母亲而去。

季羡林悔恨自责万分,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与母亲告别,母亲就猝然与世长辞。

                          -———季羡林

阴阳两隔还能再相会吗?

也许是季羡林的心声冥冥之中也被母亲听见了,也许是季羡林对母亲的思念,被母亲感召到了。

一天,季羡林在母亲棺旁守夜时(农村有些地方要守灵好几天),突然邻居宁大叔破门大喊:“你娘叫你来!”

季羡林大吃一惊:“我娘怎么会叫我呢?”

原来宁大婶撞客了,撞到的正是季羡林的母亲。季羡林赶紧出门,跑到宁家。

没想到一进门,宁大婶嘴里就叫了一声:“喜子(季羡林乳名)啊,我的儿啊,娘想你啊!”


在平时这种事情季羡林是绝不会相信的,但此刻季羡林却心慌意乱了。

虽然脑子里是清醒的,但听到这样的呼唤却泪流满面。母亲的声音季羡林已经8年没有听到了。然而声音虽然是从宁大神嘴里说出来的,但是听上去确实像母亲的声音。

“我信呢?还是不信呢?不信能行吗?”

季羡林和母亲,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再加上父亲早逝从六岁起就骨肉分离多年,季羡林母亲没有经济能力养活孩子,被迫只能给别人养。

季羡林在外面一心苦读,只想学有所成后接母亲过上好日子,然而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没等到季羡林功成名就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生前没有好好告别就死别了,却用这种方式,对这对母子来说也算一种慰藉吧!


母亲去世后,季羡林懊悔不已,曾一度想不开想随母亲而去,他悔恨的感叹:“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不如待在母亲身边。”

从季羡林的书《悲喜自渡》里,

看到这个小故事,着实有些吃惊。


分享这个故事出来,
希望大家可以珍惜亲人相伴的日子

多陪伴父母,不要等失去后才懂珍惜。

我相信爱是可以跨越生死的,

我相信那些去世的人

也许并未离开

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有些东西只要坚守就会永久

大家有听过这类事件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