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虚体质的饮食禁忌(附语音)

 为什么73 2023-09-03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2023-09-03 08:01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八百八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黃帝內經·宣明五氣篇》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我们先来看原文∶“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这段话非常容易理解,就是五脏得了病之后各有所禁忌,辛甘酸苦咸五味分别对应五脏的禁忌。

第一个就是辛走气,辛味走气,“气病无多食辛”,这里边有一个关键点叫做多食辛,就是得了气病的患者不要过多的吃辛散的这种味道的食物或者药物。气病什么病呢?我们都知道肺主气,心主血脉,肾主骨,脾主肌肉,肝主筋,这就是五脏所主的五体,辛是走气的,谁掌握气呢?是肺,肺主气司呼吸,所以说肺病大多数都与呼吸有关系,最简单最轻浅的病就是外感病,风寒也好,风热也好,总而言之都会有咳嗽,叫做咳逆上气,这时候是一种气病,就影响呼吸,年龄大一些的话,有劳力性心脏病所导致的气喘胸闷,呼吸气促,还有就是哮喘到了冬天发作,到夏天稍微轻松一些,到冬天就发作,他就哮喘。总而言之,都会影响到呼吸,还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等都会影响到呼吸,种情况下不要多吃辛散的食物。大家注意,这是多吃。

我们都知道得了外感病就得用辛散的药,这个时候是适当的用,你不可能麻黄汤一吃吃一年,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些方剂,大家注意,这些方剂可能最多就吃三天,可能吃一天,病邪解了,就不适合吃了。还有时方,像我们知道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饮等等这些时方,这些温病的方,也有辛散的药,还有荆芥、防风、苏叶,甚至有羌活、独活这些辛散的药,那适不适合多吃呢?也不适合长期吃。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不可能人参败毒散吃仨月,就这些外感的的方子,大家注意都是吃三五天,然后吃一两天。

如果是辨证准的话,可能吃一天两天就好了,有可能表证就开始往外解了,这时候就可能不用继续吃药了,或者用一些食疗的方法。以前临床上经常说的食疗的方法有葱姜红糖去治疗风寒型的,如果是风热型的话,我们可能用上金银花、菊花、桑叶,然后泡水喝或者煮水喝,这就是风热型的食疗方,所以这种情况下,就是病情已经大为缓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食疗的方法。大家看到辛走气,我们就想到气病就对应的是肺。这地方多食辛,就是长期的大量的吃辛散的食物就不行,这样对气损耗就比较大。

我们知道后面还有一些像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这都是长期的病,这些病本来气他就虚,你需要比较用温和的药,要是有寒气给他散寒温阳,要是有热气的话给他清热,要是有虚的话,气虚的话要用甘温的中药来补,黄芪也好,人参也好,党参也好,总而言之,把气补足。还有的是气乱,气乱的话需要理气,总而言之,就是后期的慢性的长期的病,得用比较平和的中药给他调理,这时候就不适合用辛散的这些药,像麻黄、细辛这些药,不适合长期服用或大量的服用,这就是“气病无多食辛”。

另外一个,对应到养生的方面,我们都知道辛味的药一吃进去身体会出汗,肺主皮毛,身体出汗出多了,气就容易虚,南方特别炎热的地方,广东、广西这些地方的人不喜欢吃辛散的。大家注意,你要是去过东南沿海,福建那一带都是特别热,天天出汗,你不动都出汗,这时候他还能吃太多的辛辣的食物吗?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个地方的人就喜欢煲汤,喜欢用西洋参、麦冬,我以前去过广东深圳,就发现路边全是凉茶店,凉茶店里边卖的有一部分是寒凉的中草药配成的茶方,还有一些是滋补的,滋补的就会用上参、黄芪等等的中药材。(未完待续)

学了彭鑫博士今天讲的课程之后,相信您对《黄帝内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做一个答题互动,测一下您的学习成果。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八百八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