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浑身乏力没精神,用这张千古名方

 horse_mc 2023-09-04 发布于河北

小编导读

秋天刚刚来临,尚未感受到天气的凉爽,身体却已经进入了“秋乏”阶段。早晨起床便是“浑浑噩噩”,头脑思维不清晰,身体四肢也疲惫无力。这可能是身体里的火被“郁”住了,著名医家李东垣先生有一张名方,能升发清阳,开宣郁滞,下面请大家一起学习。



图片
升阳散火汤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火郁则发之。

生甘草二钱,防风二钱五分,炙甘草三钱,升麻,葛根,独活,白芍药,羌活,人参以上各五钱,柴胡八钱(《内外伤辨惑论》中的柴胡一作三钱)上件㕮咀,每服秤半两,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服。忌寒凉之物,及冷水月余。

图片

图片
条文解读

本病的成因,一是“血虚”,二是“胃虚过食冷物”。血虚,则肝气易郁;胃虚复过食冷物,则清阳郁伏于中焦,无力升透。所以,脾胃一虚,必致气血化生不足,肝血亏虚,肝气易郁,不利于中焦清阳之升发;再加过食冷物,抑遏脾胃清阳,清阳无力升发,如此则清阳郁伏于中,伸展无力,必久郁化火,形成郁火内伏之证。

本证全身郁火的表现突出,但根本原因为脾胃元气亏虚,无力升发清阳,以至于阳气郁遏化火。此属阳气郁伏之火,只宜借用风药,升宣开散,不可清泄,否则反而伤败脾胃,治宜升阳散火汤。

升阳散火汤的病机要点是:脾胃气虚或兼肝血不足,清阳郁伏于中焦,欲透发而不能,阳郁化火,郁火充斥周身。

图片
方药解析

郁火内伏是本证的关键病机,故方中选用风药,开郁散火、升发清阳。其中,柴胡,宣透厥阴与少阳的郁火;升麻、葛根,宣透太阴与阳明之郁火;羌活走太阳、独活入少阴,合而宣散太阳与少阴之郁火;防风,专散游走之风火;如此则周身郁火皆得开宣,清阳复得升发。

其人郁火伏而难尽,根在中气亏虚,肝虚血少,故用人参配炙甘草,补中益气,兼生阴血。风药,辛散易伤胃,易损元气,故加人参、甘草,兼护脾胃。

郁火充斥,久易伤阴血,故加白芍,养血平肝。生甘草,泻火解毒,与白芍合用,酸甘养阴,以节制风药之燥。

全方重在开宣郁火,升发清阳,兼补气、养血、和中,为东垣治疗郁火的代表方,充分体现了东垣对风药的深刻认识及灵活运用。

图片

图片
辨证要点

1.郁火内伏:四肢热(包括手足心热)、肌热、筋骨热,发困乏力,热如燎,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淋溲便难,胁肋叩痛,头昏脑涨,颈肩酸痛胀痛等。2.脾胃虚弱:面黄,食欲不振,便溏或便秘,神疲乏力等。3.兼肝血虚:腰酸痛,抽筋,视物模糊,贫血消瘦,指甲竖纹,月经量少等。4.病史:病程较长,或过食生冷史,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

5.脉诊:郁火之脉,变动而不定,郁火内伏,可见弦滑,沉细弦,甚至脉沉伏,脉沉弱涩;郁火外发,则多见浮弦滑数等。但右关脉多兼芤象或弦小之象,提示脾胃元气不足。

6.望诊:虽郁火内伏的表现突出,但有的患者反见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而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有的患者,舌见红绛苔见黄,反而见面色苍白或苍黄,贫血,瘦弱等矛盾之处。这个伏火是元气内虚,阳气内郁,又无力伸展透发所致,属于阴火之列,不宜苦寒清泄,否则反伤脾胃,伏火更难透发伸展。这些都是与实火证最直观的区别。

图片
医案举隅

盖某,男,40岁。2020年5月6日就诊。

问诊:饭后半小时即觉神疲乏力,饭后胃饱胀,晨起胃胀,大便干,长期嗜食水果酸奶史。时有头晕,眼干涩,颈肩麻木、发紧,腰酸疼,曾洗冷水澡一段时间,后出现双肩上抬或后展时疼痛。早醒,眠浅。汗黏,怕冷。小便黄。

脉诊:左浮小弦滑软缓。右小滑软,寸细滑软。

望诊:舌淡红,胖大,苔薄黄腻,边齿印。

腹诊:小腹压痛。

辨证分析:

1.右脉小软,寸细软,舌淡红胖大边齿印,长期嗜食水果酸奶,饭后神疲乏力、胃脘胀,为长期贪凉伤胃,元气亏虚,升清运化无力

2.左脉浮小弦滑,右脉带滑,苔薄黄腻,颈肩麻木、发紧,腰酸疼,洗冷水澡后双肩疼痛,汗黏,怕冷,为周身郁火内伏

拟方:升阳散火汤加减。

升麻6g,葛根8g,柴胡8g,羌活3g,防风3g,独活3g,黄连3g,白芍6g,炙甘草3g,党参10g,生甘草2g

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结果:服用上方后,患者自述饭后乏力、汗黏等症状明显缓解,继续以上方加减治疗一段时间后,乏力症状基本消失,随访未复发。

条分缕析学《伤寒》


图片

条分缕析太阴病:余秋平讲<伤寒论>之太阴病篇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为经方临床家余秋平教授所著,余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经典研究,尤其精于仲景之学,深入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30余年。主张研究经典应回归本源,从原文出发,以古人视角来阐释经典原义。本书系其所著“经方原创书系”之三:余秋平教授以凭脉辩证、中西医理合参为特色,根据内伤外感之异,形成“经纬相合”的辨证体系:外感病以六经辨证为经,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辨证为纬;内伤病以六经辨证为经,脏腑辨证为纬。本书完整地揭示了仲景太阴病的原风原貌,并融汇古今,拓展出以阳虚为主和气虚为主的两类太阴病,力求羽翼伤寒,贴合临床实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