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洪偌馨:银行的「财富中收」,怎么了?

 昵称32637928 2023-09-04 发布于辽宁

2023年09月04日  作者:洪偌馨

文/专栏作家 洪偌馨

随着大财富管理业务成为近几年各家银行布局和竞争的焦点,包括手续费、佣金收入等在内的'财富中收’逐渐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从上市银行2023年半年报来看,虽然'财富中收’较一季报的表现有所复苏,但依然难掩暗淡。那些试图将财富管理打造为新'名片’的银行,都不同程度遭遇了'财富中收’大幅下降的局面。

在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之下,居民避险意愿上升、投资情绪低迷都在市场的意料之中,但在银行业营收承压的当下,财富管理业务不仅被寄予厚望,对于很多银行来说更是战略级的发展引擎。

那么,当下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指标的变化?接下来银行又如何突破'财富中收’困局?

业内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是,作为衡量银行档期财富管理业务表现的重要指标,'财富中收’有其标志性意义,但在衡量银行财富管理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而相比于短期内这一项财务数据的波动,对于银行而言更重要的还是如何平衡好当下与未来、短期盈利表现与长期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

1'财富中收’的困局

馨金融统计了部分上市银行2023半年报中披露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其中,大行在收入规模上还是保持着较大优势,波动也相对平缓,不过工行和交行还是交出了负增长的答卷。其他银行虽然稳住了阵脚,但增速也不复以往,

相比之下,波动更大的是股份行与城商行,他们也是近两年发力大财富管理、布局银行新零售最积极的银行。财报显示,兴业银行2023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30.25%,北京银行同比下降41.42%,此外,招行、浦发、光大等银行也有10%左右的降幅。

招行还特别披露了截止到2023上半年的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09.03亿元,同比下降14.28%。

  

关于相关收入普降的原因,许多银行在财报和业绩发布会上都有所解释,总体来看,除了需求疲软、交易下滑带来的信用卡收入减少之外,存量理财产品规模压降、资本市场波动、客户投资情绪低迷和理财风险偏好下降导致的理财、代销等手续费下降是主要原因。

其中,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的下行一直备受关注。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2022年末下滑2.31万亿元,较2022年9月末下滑超4万亿元,并历史性地被公募基金反超。

而在基金代销方面,根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银行渠道的市场份额处于收缩态势,尤其权益类基金代销保有规模明显下降——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银行权益类基金代销保有规模市场占有率为49.54%,首次跌破50%,对比2021年二季度,下降近10个百分点。

如果我们再往前看一点,就会发现,这也并非是今年才出现的问题,

在六大行中,仅有农行和邮储银行在2022年两家实现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正增长,同期,中行该项收入同比下跌11.27%,工行、建行、交行则分别有2.08%、4.45%和6.17%的降幅。此外,2022年平安和招行的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也分别下降了21.5%、14.28%。

2储蓄与财富的'跷跷板’

在增收不利的现实面前,我们要如何看待当下银行所面临的'财富中收’困局?

一个需要厘清的前提是,财报中显示和当下我们讨论的'财富中收’主要是以佣金和手续费为主的这部分收入。

站在整个大财富管理市场的视角,整个产业链可以拆解为:上游的资产组织、产品打造;中游的选品和交易;下游的投教、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方案以及投后的陪伴。而目前'财富中收’所展现的主要是机构在交易环节的表现,尤其是申购/认购费以及赎回费用等。

作为重要的财务指标,它确实能够反应银行在当期的业务规模增长情况,但并不全面,更无法展示出业务增长的结构和质量。

因此,如果仅以此来衡量机构财富管理能力的优劣显然不够全面、客观和均衡。

比如,海量、稳定、低成本的存款是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以储蓄形式存在的资金同样可能是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和跨越的一个缩影,更加可能是对于未来业务增长的蓄力。

但储蓄存款与投资理财之间又有着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当资本市场向好、收益较高时,更多资金会从存款流向投资理财产品,反之,客户资金也会回流到存款,两者之间的迁徙和转换更是极为正常的。

显然,存款无法直接创造'财富中收’,甚至其占比提高可能会削减'财富中收’的表现,但它也可以看作发展财富管理的一个基本盘,所以也有人称其为'中收之本’。

因此,近年来银行越来越强调AUM口径及其增长,并以此为零售银行发展的重要指标。

不过,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参考海外市场的经验,我们也必须要正视这种'跷跷板’效应所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虽然存款快速增长原本应该受到银行欢迎,但2022年以来我国个人存款规模显著增长,尤其是定期存款增长更加明显,这给银行成本带来了较大压力。

存款定期化叠加信贷需求不足和贷款利率下行的双重压力,使得银行的净息差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从银行的角度出发,他们对于存款,尤其是成本较高的中长期定期存款的吸收动力减弱,而对于调整AUM结构——推动这些资金流向投资理财产品有着更强的驱动力。

邮储银行就在2023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提到,去年银行业存款的付息率下降幅度不及资产端的收益率是导致息差收窄的重要原因,今年能否稳住息差,关键在于付息成本的压降。

其中,优化AUM结构、将中长期存款更多引导向财富管理产品是压降付息成本的重要举措。

3财富管理发展'平衡术’

在避险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下,保险成为了近一年多以来最炙手可热的投品类。

从2023年的银行半年报来看,代理保险收入的增加成为支撑各大银行'财富中收’增长、推动相关收入止跌回暖的关键。

其中,平安、兴业的代理保险收入都实现了同比收入翻番。与此同时,包括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都在财报中提到,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规模较之前有着显著提升。

  

该项业务的显著增长是居民风险偏好转向、投资需求变化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客户的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升温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银行端客户区别于其他渠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偏好稳健和低风险的投资。

除此之外,年初以来大额存单产品被抢购,产品'秒杀’情形频频出现;基金市场上,货基、固收成为增长主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募基金规模较去年底增长1.66万亿元,而货币基金贡献了1.03万亿;银行理财方面,根据各理财子公司披露的二季度报告,在现金管理类产品披露的前十大客户中,个人客户的高持仓颇受关注。

从短期来看,这是客户需求转向带来的短期产品供给调整,但长期来看,这是对银行大财富管理发展能力的挑战和考验。

客户在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场景和市场环境下的需求有所差异,银行要做的是准确和适时地洞察、触达、运营和服务客户,这可能会带来产品形态与结构的转变,为银行组织资产、优化选品、客户运营带来新的挑战,甚至对短期内的营收造成冲击。

比如,随着现金管理类产品面临核心整改,涉及赎回时间、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以及规模压降等多重整改,银行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意味着更多的投入、更复杂的产品设计和更低的回报率。

但从多家银行的财报来看,他们还是在不断加大投入,通过理财子公司做好理财产品的规划设计。

此外,在基金代销方面,银行也在持续提升投研能力、选品能力和配置能力,更好地满足不同细分客群对财富管理的差异化需求。

在大财富管理的征途上,资本市场的风浪、短期收益的波动都是必经之路。市场总是既希望看到亮眼的盈利指标,又要看到长期发展的可能,在两难面前,银行必须修炼好'平衡术’。

谁能率先破局,值得期待。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资料来源:

洪偌馨:银行的「财富中收」,怎么了?

https://finance.sina.com.cn/zl/bank/2023-09-04/zl-imzknzyp9537129.shtml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策略  农业银行财富管理策略  农业银行沈阳分行周桐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